永輝

《千里江山圖》成為傳世名作,王希孟少年成畫壇大家,離不開他的老師宋徽宗的點撥和提攜。眾所周知,宋徽宗趙佶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昏君,同時也是藝術天分最高的帝王。皇帝和藝術家這兩個需要不同思維、性格和心態的身份同時出現在趙佶身上,注定是一場悲劇。
宋徽宗趙佶,北宋第八位皇帝。他是神宗之子、哲宗之弟。哲宗逝后無子,向太后立趙佶為帝,歷史的陰差陽錯就此開始。徽宗即位之初還頗有些明君之氣,但很快就受蔡京等大臣的誘導,在繪畫、書法、詩詞、園林等藝術文化事業上占據了大量的時間精力,政治情形便一落千丈。最終直至金軍兵臨城下,他又匆忙讓皇位給太子趙桓,當了二十五年的皇帝,兩年的太上皇。靖康國亡,被擄掠到北方,又做了九年的囚徒,受盡肉體和精神上的折磨而死,終年五十有四,歸葬于紹興永佑陵。
宋徽宗趙佶在藝術上主張形神兼備,意境為先;他的工筆畫花鳥、山水、人物無一不精;他所創瘦金體在書法上獨步天下;他倡導詩、書、畫、印四位一體相結合,影響至今;他廣搜歷代文物,下令編纂《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錄》等書籍,今天仍是書法和美術史研究中的珍貴典籍;他創辦宣和畫院,培養了王希孟、張擇端、李唐等一批杰出畫家。
鮮為人知的是徽宗還是一代園林大家。千古名園“艮岳”便是他的曠世杰作。艮岳位于汴京宮城東北隅,周長六里,闊約七百五十余畝。“取天下瑰奇特異之靈石,移南方艷美珍奇之花木,設雕闌曲檻,葺亭臺樓閣,養珍禽異獸,構飛樓杰觀。”掇山,即疊石為山,徽宗把這種園林置景的技法運用發揮至極:“岡連阜屬,東西相望,前后相續,左山而右水,后溪而旁壟,連綿而彌滿,吞山而懷谷。”
艮岳以典型概括的山水為主題,以詩情畫意為意境而設計構建。是對中國園林建造的一大貢獻,對園林山石的審美趣味有了質的提高。或許王希孟畫《千里江山圖》時也受到了艮岳的啟發。
艮,八卦中為山之象,方位指東北。徽宗篤信道教,即位之初,未有子嗣,有道士言:“京城東北隅,地協堪輿,倘形勢加以少高,當有多男之祥”。于是造艮岳,果然生男。又因汴梁附近平原千里,無崇山峻嶺,少洪流巨浸,徽宗認為帝王和神靈皆非形勝不居,于是對壽山艮岳的建造愈加重視,一發而不可收,搜刮天下,大興“花石綱”(運送花石的船,十船為一綱)。日積月累,極盡奢華,“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勝”歷十數年時間建成。直鬧得民怨沸騰,國力困竭,終致金兵乘虛而入,汴京淪陷,二帝被擄,受盡屈辱,客死北國。壯偉的艮岳亦被金人所搗毀,亦如徽宗人生,遺恨千古。
北方凄冷的五國城,年邁的徽宗望斷南方故國,做七言一首: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天南無雁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