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利
摘 要 現階段我國在電視領域的發展比較迅速,在新的技術支持下,電視攝像的水平也有提高。新技術的應用對電視攝像工作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對攝像技術的科學化應用就顯得比較重要。本文主要就電視攝像的要求和技巧加以分析,然后對電視攝像中技巧應用的問題和具體技巧運用詳細探究,希望能通過此次研究分析,對電視攝像的整體技術水平提高起到指導作用。
關鍵詞 廣播電視;攝像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80-0074-02
電視影片的拍攝過程中,是集合了聲音以及畫面和情節等諸多要素的藝術方式,電視攝像是一門藝術,只有科學的對攝像技術合理應用,才能保障電視作品的質量。進入到新的發展時代,電視攝像的發展也要能和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在電視攝像的技術應用上不斷提高水平,拍攝出優質的節目素材。通過從理論層面加強電視攝像技巧的運用研究分析,就能為實際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1 電視攝像的要求和技巧分析
1.1 電視攝像的要求分析
電視是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信息的重要媒介,其在節目的制作質量方面對信息的傳播效率也有著直接影響。通常人們認為電視攝像是體力勞動,這是對這一工作的片面認識。電視攝像不僅需要體力勞動,更重要的是對腦力的應用,電視攝像工作人員自身要有良好的審美觀以及攝像技術,能在短時間內捕捉到需要攝制的內容,通過鏡頭語言對需要表達的內容加以呈現[1]。
對電視攝像的技巧運用,就要對攝像機的構造以及工作的原理有詳細了解和認識。電視攝像機從構造上來看能分成光學成像以及光信號、攝像機控制和電信號處理等系統,在這些系統方面是相互聯系的。攝像機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和傳統光學有著緊密聯系。攝像機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通過高透凸光鏡頭應用,在像距改變方式原理運用下達到聚焦的目的。然后就是三基色呈現,最后將光學信號轉變成電訊號進行存儲。
電視攝像中的曝光要正確呈現,聚焦也要準確性。電視攝像是對光運用的藝術,通過合理的曝光就能保障畫面的造型力度以及美感的呈現,在色彩方面也能以最佳的形式呈現。在攝像技術的不斷提高下,對高清色彩監視器的應用需求有著提高,這就要求在畫面的焦點以及色彩方面能準確性的把握[2]。在對曝光的質量上進行判斷,就要運用錄像器檢測法,以及在實際拍攝中結合攝像師經驗對光圈和中灰濾鏡進行正常運用,這樣就能有效檢測曝光的正確性。
電視攝像過程中要按照相應的技術要求,電視攝像過程中在鏡頭的運用方面要注意,要保持鏡頭的穩定性。在拍攝出的畫面內容平穩,各種鏡頭運用動作的運用都要按照穩的要求進行拍攝。如果不能有效控制鏡頭的穩定,就不能有效保證攝像的畫面質量,這對后期的剪輯工作和質量也會造成直接的影響[3]。然后對鏡頭的移動方面要注意,移動鏡頭就會形成多視點,要通過主觀視覺效果將多樣運動場景進行表現,這樣才能將畫面生動地呈現。
1.2 電視攝像的技巧分析
電視攝像過程中需要運用多種技巧,其中的光以及色彩還原的技巧運用就比較重要。電視畫面的基礎就是光,缺少了光的正確運用就必然會影響攝像畫面的質量。光線在變化的時候畫面所構成的圖以及氛圍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光線的正確運用能有效表現藝術氛圍。還有就是在色彩還原技術的應用方面,也能發揮其積極作用,最為重要的方法就是對攝像機白平衡的調整[4]。電視攝像中,如在對戰爭場面的拍攝,就會將色彩調成暗淡色,場景設置成雪天以及下雨天,這樣就能對戰爭的惡劣以及殘酷性得以充分體現。
電視攝像當中對技巧的應用,還體現在畫面的運動性技巧方面。電視攝像人員在對畫面的運動性的掌握方面,可通過多種技術加以應用。首先就是對畫面運動鏡頭進行固定,對拍攝事物的本質要能緊緊抓住,將畫面的動靜結合充分體現。再有就是要在畫面景象的選擇方面能充分重視,對畫面空間的切換選擇要科學化呈現。鏡頭要能充分的運動起來,多角度對鏡頭加以調動,呈現出畫面的運動性。
2 電視攝像中技巧應用
2.1 電視攝像中技巧應用的問題分析
電視攝像中的技巧應用要符合嚴格的標準規范。攝像機的機位和被拍攝的對象位置角度,要從觀眾角度出發。對物體進行觀察要和對象保持相應的視覺角度。電視攝像過程中是對畫面的展示,所以攝像機就成為觀看的眼睛,拍攝人員就要對方位的問題充分重視,對攝像的過程中的拍攝角度和拍攝的主題緊密結合[5]。從實際的拍攝現狀來看,一些拍攝人員就沒有重視拍攝的角度,只注重對內容的呈現,但是在審美角度方面的考慮不充分,在視覺上沒有從觀眾視角出發,這就影響了電視拍攝的質量。
電視攝像拍攝過程中的用光也是比較重要的,實際用光有人工光和自然光兩種類型,在拍攝中就要結合實際情況對不同的用光進行選擇。所謂的自然光是太陽直接照射的天空光,也包含著反射光。人工光則是通過燭光以及燈光等進行營造的光景。人工光的運用不會受到時間的限制,對光的亮度也能進行有效的調整。在電視攝像過程中,對用光的技巧科學運用,對增加畫面的光平衡以及美感有著保障作用。但在實際攝像過程中,有的對拍攝用光沒有重視,造成了畫面的明暗不一,不能滿足實際拍攝的標準。
電視攝像技巧中對高度的把握,也是拍攝質量的保障基礎。實際拍攝過程中,根據拍攝內容的不同,也會在拍攝高度上有著不同。正確運用拍攝高度,就能在畫面呈現的比例上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但在實際攝像中,由于攝像工作者的專業程度不夠,在進行實際攝像中對高度的把握沒有合理呈現,從而影響了攝像質量。
2.2 電視攝像中具體技巧運用
電視攝像過程中需要對攝像的技巧合理運用,這樣才能有助于攝像質量的保障。在攝像中的構圖技巧應用就比較關鍵。電視攝像的主體就是電視畫面呈現的對象,在畫面主體明確會后,經過科學化的構圖,通過構圖關系對主題就能得以反映,結構層次也能鮮明呈現。如在新聞事件現場的地域標記季節等,就能將報道內容真實性呈現,也能對主體形象起到烘托的作用。在對光影以及色彩的技巧應用下對主體進行烘托,對畫面的空間感進行強化。構圖技巧的應用要注重線條構成形式的運用。不同的線條就會給人呈現不同的視覺形象。受到人們的審美以及思維習慣的作用因素影響,也能讓人產生有機聯想。構圖中要對動靜物體都有各自的特征呈現[6]。構圖技巧的應用還要體現出層次感,以及對主體的突出等。
電視攝像中對色彩光線技巧的運用。電視攝像當中的光線是最為基礎的要素,缺少光線也就不會有畫面存在。光線技巧的科學運用,就能增加電視畫面的藝術魅力,保障畫面的構圖完美性呈現,更容易通過畫面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例如在電影《黃土地》中的光線運用,就是通過柔和光線來進行呈現的,這就能突出土地的溫暖。不僅如此,光線技巧和色彩技巧的運用是相輔相成的。色彩的科學運用就能給人視覺上的沖擊。也是電視畫面當中最為基礎的構成要素。不同的色彩運用就會有不同的感情基調,這對電視內容的主題表達也有著積極作用。電視畫面中的色度以及冷暖等結合,就能形成一定形象,對電影作品人物心理特征就能有效突出。
電視攝像技巧中對電子調節技巧的運用,是對優化畫面的重要技術。實際電視拍攝中的光條件如果超出了光學調節范圍,就可通過對電子調節的應用對畫面效果進行適當的調節。如果電路增加到33dB放大量時,就說明曝光提升加大了半檔光圈,雜波也會增大。攝像工作者就要能對電路增益調節是在弱光環境當中運用有詳細認識。在超級增益的情況下,弱光環境當中進行的,弱光環境當中電路方法能提高到36dB,這就是對開關實施控制的。
除此之外,就是要對電視畫面運動感技術進行應用,電視畫面的運動性將拍攝人物動感以及節奏就能有效表達。在具體的技巧應用中要固定鏡頭,選擇上要有序進行,以及結合拍攝對象的特征。在畫面的選擇上也要合理呈現。通過活動鏡頭的運用,就要在動感拍攝中將畫面進行呈現,拍攝中要遵循推拉搖移跟的原則。
3 結論
總而言之,電視攝像的技巧運用涉及到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在具體的技巧運用方面,就要加強自身的專業水平,對攝像的理論知識熟練掌握。拍攝中從觀眾的角度進行對鏡頭調動和拍攝技法的運用,只有在這些基礎知識層面得到了重視,才能更好地為電視攝像水平提高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熊超.新聞攝像技術及技巧的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4):363.
[2]閆鵬.電視攝像的藝術表達方式與創新策略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6(1):12.
[3]李劭隆.淺析電視攝像中的技巧實踐運用[J].新聞研究導刊,2015(22):97.
[4]馬放.電視攝像中光線的運用策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5(22):107.
[5]紀楠.高清背景下廣播電視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青年記者,2015(26):94-95.
[6]張洪瑀.探討電視攝像的調焦技術[J].讀書文摘,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