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曰營+朱書玲+韓海軍


摘 要:本文通過對莖葉除草劑的試驗報告,闡述了其在大豆田苗中的重要性,指出了在大豆的栽培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大豆;莖葉;除草劑
中圖分類號:S52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23
按照農業部“一控二減三基本”要求,實現2020年農藥零增長,落實“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科學植保”理念,減少農藥施用量,提高農藥利用率,降低農藥污染,篩選優質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助劑代替化學農藥,達到農業節本增效的目的,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藥劑是山東豐澤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總管雙鋤(10%精喹禾靈乳油+250g/L氟磺胺草醚水劑各30g);四川蜀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農藥助劑(激健)。供試作物:山東濟寧忠誠種業公司生產的晚豆36。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安排在永城市黃口鄉李平村士民種植專業合作社。試驗田土質為淤土地,地勢平坦,肥力均勻一致,有機質含量偏高。大豆種植為夏直播方式。試驗田主要雜草為麥苗、鐵莧菜(雞蛋稠)、刺莧菜、麻包秧、野綠豆、狗尾草(毛姑姑)、臭醬棵、馬齒莧等。
2 調查、記錄和測量方法
2.1 調查方法
每小區固定5點(點/m2)調查主要雜草品種株數,然后計算出同一處理的3個重復計15m2不同雜草株數的平均數作為基數。調查結果如表1。
2.2 調查記錄
該試驗田大豆行距為40cm,封壟較晚,墑情較好,雜草基本出齊,雜草多且大,分布還算均勻。闊葉雜草數量較禾本科雜草多。施藥時大豆2~3片復葉。雜草都在3~5葉期,有麥苗、鐵莧菜(雞蛋稠)、刺莧菜、麻包秧等。麥苗發生數量為100株/m2左右,鐵莧菜發生數量將近20株/m2,麻包秧將近15株/m2,刺莧菜或多或少。
2.3 測量方法
藥后7d、15d分別調查雜草株數,記錄各種雜草與作物的受害情況,計算出株防效和校正防效。藥后30d調查雜草株防效和鮮重防效。
3 結論與評價
無論從速效性,還是比較雜草根除效果來看,處理B——除草劑減量40%即36mL/667m2+助劑(激健)15mL/667m2防效最高,并取得了良好的防除效果。從農藥減量施對減少環境污染,農業節本增效等方方面面均有較好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