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消費觀念開始改變,網絡化的普及為人們提供了新消費方式——跨境電商。本文旨在分析跨境電商興起的原因及在貿易增加中所起的作用,同時根據實際狀況分析跨境電商發展所處困境,就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外貿,跨境電商,對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傳統的貿易形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商品的需求。伴隨著生活質量的提升,人們的消費觀念開始改變,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和網絡化在生活為人們提供了新消費方式,跨境電商應運而生。
一、跨境商務的內涵及現狀分析
跨境電商,即跨境電子商務(cross-border business),指信息化背景下,不同國家(或地區)利用網絡進行的國際貿易。通俗講,跨境電商是傳統國際貿易的網絡化、數據化和電子化??缇畴娚痰某霈F對各貿易主體進行跨區域經濟合作提供了一種便捷的方式,在各國貿易增長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貿易國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福利得到大幅度提升。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2.6萬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2.09萬億元,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5125億元。從跨境電商的進出口結構看,以出口為主,進口為輔。2016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的進出口結構出口占比達到80.4%,進口比例19.6%。
二、外貿增長中跨境電商興起的原因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統計,2008年至2015年我國跨境電商總額和進出口貿易總額和均呈現穩步上升趨勢,其占比2008年的4.44%上升至2015年的19.51%(見圖1)。2016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24.3萬億元,同比下降0.9%,2016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2.6萬億元,同比增長30%。
跨境電商之所以呈現如此利好形勢,在于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的經濟貿易合作是市場機制的選擇,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為這一新型的貿易方式可行性。
(一)產品質量保障
最初的海外銷售主要是以留學生為代表的海淘和個人代購。并且傳播形式主要是通過家人、朋友,以朋友圈的形式,形式局限。而且隨著代購規模增大,代購人員已經不局限于最初的留學生,許多國內人員開始以代理的形式出現,代購的產品真假難辨,且代理層層加價,最初低成本、高質量的優勢已經喪失,而國內由沒有規范化的管理措施,這生了跨境電商這一正規渠道的出現。
(二)商品貨源穩定
私人代購的代購模式,主要是以消費者選好產品,給予代購者一定的代購費,然后代購人員進行采購,郵寄至消費者手中。由于代購人員要進行現時采購,沒有存儲的產品,消費者可能需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收到商品。而跨境電商有可以規模性的進口,在當地擁有獨立的倉儲地,貨源穩定,及時的購買到需要的產品。
(三)資金安全性高
私人代購“口口相傳”的模式,消費者和代購人員可能互不相識,卻要進行資金往來,容易形成引發詐騙行為。而監管者對于這種個人的交易行為又難以進行統一的監管。而且這種私人代購,銷售者對消費者購買的產品不進行售后服務,即使消費者收到的貨物破損或不能使用,也只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自行承擔損失。而跨境電商可以對銷售的產品進行售后保障,確保消費者的利益。
(四)物流節省時間
跨境電商被稱為“網上的絲綢之路”,其突破了原有的國際貿易壁壘,縮短國內生產者與國外消費者的時空距離,買賣雙方通過互聯網進行資源共享,縮短產業鏈環節,降低交易成本,創新外貿企業的組織形式和經營形式,優化資源配置
(五)國內市場信用缺失
最初的代購產品主要集中在嬰幼兒產品和化妝品等奢侈品,但由于國內今年來爆發的“三聚氰胺”奶粉、地溝油、毒豆芽等幾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市場上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人們對國內市場信心不足,出國旅游人群劇增使人們對國外品牌的認識不斷增強,這種國內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也促進了跨境電商的發展。
三、貿易發展中跨境電商面臨的困境
(一)跨境電子商務法律不健全
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傳統的國際貿易法律已經漸漸不能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由于立法需要通過一定的立法程序,需要通過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手段,所以電子商務法律的制定速度遠遠不能趕得上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所以在跨境電子商務活動中存在各種法律糾紛。特別是在電子支付當中。
(二)物流體系尚未形成規模
跨境電子產品需要跨越多個國家或地區進行流轉,由于各種的政治體制、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差異,貨物在可能要經過多層報關手續,清關效率低下,且需要交納較高的通關費用。而且長途運輸不經運城成本高,且容易造成貨物破損。
(三)專業人才的缺失,教育教學純理論
當前雖然很多學校為適應電子商務,紛紛開設電子商務類課程,但教學形式主要以純理論的課程講授為主,開設的實踐教學課程流于形式,學生畢業難以立即勝任跨境電商相關崗位,而企業培養成本較高,企業不愿耗費時間、精力和資金去培養電商人員。
(四)平臺評價機制缺陷造成信用缺失
目前,幾乎所有的跨境電商平臺都有消費者購買及使用后評價版塊,旨在為新的購買者提供參考意見,但隨著“專職”評價人員的出現,評價已失去本來意義,消費者對平臺的評價信息已失去信心。平臺評價機制的信用缺失全是也阻礙了跨境電商的發展。
四、跨境電商走出困境的思路
(一)政府積極制定相關的法律政策,給予宏觀經濟環境保障
資金支付在各種法律糾紛中始終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目前的跨境交易主要依靠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轉移。這種支付方式,不僅可能遭受網絡病毒的侵入,還可能造成個人信息的泄露,造成資金損失,而且不同國家的支付方式也存在差異。政府應該及時制定適應國際經濟貿易的政策,以保障消費者和商家的利益。2013年提出的 “一帶一路”政策為跨境電商發展提供給了政策支持。
(二)創新物流模式,確保貨物流轉效率
對不同的產品采取不同的運輸方式和倉儲模式。對于輕便且易腐壞的產品采取空運;對于重量大或體積較大,可長期存儲的產品采取規模進口然后海外倉儲的方式。這樣不止能提高運輸效率,對售后退換貨服務業大幅提升。
(三)改革教學方式,適應電商交易
針對當前純理論教學,畢業生難以適應就業崗位的難題。一可以在教學中,或者采用校內軟件模擬實訓的方式讓學生熟悉業務;二聘請企業在職有經驗的業務人員進行授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三通過社會實習,增大實踐教學課時在教學課時中的比例;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針對企業需求,采取“訂單式”人才培養方案。讓學生在畢業即可勝任工作崗位要求。
(四)跨境電商與實體店結合
對于購買貨物與宣傳貨物不符的情況,銷售者可以采取電子商務與實體店相結合,讓消費者在實體店選好商品,然后由海外分支機構直接郵購,“線上與線下”相結合。
參考文獻:
[1]馬士鍵,《跨境電商網站質量對消費者網絡購買意愿影響實證研究》[D],安徽大學,2016.
[2]王鵬,《跨境電商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商貿人才,2017.2.
[3]常成,《跨境電子商務與貿易增長的互動關系研究》[J],沈陽工業大學.2015.3.
作者簡介:武雪平(1987-),女,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教師,學校編號:030031,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實務、區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