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植物是生態環境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生態保護的主體,在環境保護的過程中承擔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植物的保護工作成為當前社會發展階段的主要工作,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為了保證我國農業經濟的持續增長與快速發展,發展生態型農業,提高病蟲害防治水平,在發展農業的同時搞好植物的保護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就植物保護工作的開展現狀與我國今后如何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提高對植物的保護力度進行一個綜合性的論述。
關鍵詞:農業生產;植物保護;現狀與前景
中圖分類號:S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30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無論是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還是種植質量,在全球范圍內都是名列前茅的。但是,在實際的生產生活中,調查發現,盡管國家已經提出了生態農業的政策,但是許多地區的農業發展依然存在病蟲害嚴重,只治不防的問題,以下就植物保護工作的開展現狀與我國從今往后如何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提高對植物的保護力度進行一個綜合性的論述。
1 農業生產過程中植物保護現狀
1.1 傳統觀念制約
我國的農業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力水平高,產量大,農作物適應性好,優勢十分明顯。但是也要看到,由于農業傳統的限制,特別是一些偏遠山區的農村,還在使用傳統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這些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生產過程中難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而且大多數地方工作的中心都是放在如何提高作物產量上,忽視了植物保護的情況,導致一些植物患病或者遭受災害還全然不知,等到疫情擴大甚至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才有所反應,已經為時過晚。
1.2 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
盡管當前我國的農業生產植物保護現狀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但是從整體的角度來看依然存在許多現實的問題。究其原因,還是由于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當前植物保護的現狀也基本限于在經驗的區間內進行保護,而對于高質量、高效率的科學植物保護卻沒有很好的手段與策略,這也是當前我國植物保護中較為突出的一個問題。
1.3 重視眼前利益
實際上,許多地區為了提高產量不擇手段,不惜破壞生態環境的做法完全屬于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如果周邊的生態環境與植被類型遭到破壞,一旦遇到惡劣天氣或者其他自然災害的影響,原本可能作為農作物的保護傘的植被卻早已失去了作用,結果就只能是損失慘重。從生態食物鏈的長遠角度來看,生態中的物種越多就越穩定,植物保護工作做不好就會造成農業單一化,而單一化的農田生態環境必將不穩定,為未來甚至子孫后代的生產生活埋下了隱患。
2 農業生產過程中植物保護問題的解決措施
2.1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植物保護態度。將危險和風險控制在萌芽之中。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農業理念,一定程度上縱容了一部分人把農業生產中的損失歸結于老天爺的錯誤想法,蒙受損失的還是農民自己。其實,只要運用科學的預防方法,在發生小規模植物被破壞損傷的時候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隔離或者處理工作,對植物進行藥物治療,就可以防止疫情擴大,造成進一步的財產經濟損失。
2.2 加強部門領導,建立統一防治戰線
在實際的農村農業生產過程中,由于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與溝通,即使是同一個地區,不同農戶的產量都會存在很大的區別,更不用說植物的保護方面的技巧與方法了。相關部門應該加強防治隊伍建設,將地方的農戶聯合起來,一旦發現疫情或者植物被破壞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要集體應對。建立這個戰線,需要農戶主動配合,也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給予一定幫助與支持。
2.3 借助科技手段搞好植物保護工作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生產無論是在種植栽培還是在生長過程中都離不開現代科技的影響,如何通過提高科學技術的應用范圍,指導更多的農戶科學種植,是今后需要重點應對的問題。無論是新型農藥的使用,或者是一些其他的處理辦法都是可行的。但是化學方法必須慎重使用,防止造成食品安全問題,避免土地板結,保證產量,取得更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3 總結
農業生產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植物保護作為農業生產產量與質量的一個基礎和保障,無論農業生產中的個人、集體或者是國家相關部門都必須高度重視,在實際生產中要加大技術和人員投入,以政策導向,提高植物保護水平,解決農民的生產困惑,最終為我國發展成為現代化農業國家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法.植物保護在農業中的重要性[J].南方農業,2014(24):177-178.
作者簡介:司姍姍(1984-),女,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