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峰+楊珊珊+邸艷波+黃春波
摘 要:傳統的玉米螟防治方法采用的是噴灑化學藥劑的方法,但是會使得農產品、土壤等受到農藥污染,害蟲的抗藥性逐步增強,在逐漸加大藥劑使用量的同時會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造成巨大威脅。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生物防治的方法是一種能夠降低成本和提高農產品安全性的有效方法,是一種害蟲的可持續治理措施。
關鍵詞:玉米螟;生物防治;應用
中圖分類號:S43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221
傳統的運用化學藥劑防治玉米螟的方法具有極大的限制和危害性,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病害,但是也會影響到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不利于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對此,生物防治措施成為一種有效的病害防治方法,能夠真正實現以蟲治蟲和綠色防控,從而更好地推動玉米的高產穩產和優質高效。本文將重點就玉米螟生物防治措施進行探討。
1玉米螟生物防治的優勢
生物防治是一種有效利用生物之間的對立關系,利用其中一種生物對付另一種生物的方法,在實際的應用當中,主要分為以蟲治蟲、以菌治蟲等。玉米螟生物防治的原理是結合不同的生物之間在食物鏈上存在的不同關聯,在恰當的時期并選擇相應的天敵的生物品種、數量以及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法進行玉米螟的防治,這樣就可以充分利用有害生物來進行無害化的治理。玉米螟生物防治措施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第一,防治效果顯著,而且選用這樣的防治方法能夠極大地提升生態和社會經濟效益,從而實現玉米種植業的可持續性發展。第二,維持生態平衡,而且能夠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使得生態環境不會遭到破壞,而生態的平衡也會對玉米種植以及人類的發展帶來積極影響。第三,提高玉米產品質量,玉米螟生物防治能夠避免產品當中出現農藥殘留等有害物質,從而提升市場競爭實力,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在玉米螟生物防治的眾多措施當中,被采用最多且效果顯著的是用赤眼蜂來防治玉米螟,下面將重點對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方法進行研究。
2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方法
恰當選擇放蜂時期。選用赤眼蜂進行玉米螟的防治,其原理是赤眼蜂蜂卵產在玉米螟的卵粒當中,利用赤眼蜂蜂的寄生性的特點來破壞玉米螟卵,進而達到防治目的。為了提高生物防治的效果,首先最為關鍵的是要選擇好放蜂的最佳時期。在確定投放時間時,需要對玉米螟預防預報工作當中獲取的信息進行全面的分析,同時還要將歷年的玉米螟發生情況和相關數據作為重要的參考資料,并且結合種植地區的氣象條件來分析玉米螟的產卵進度。當玉米螟的化蛹進度達到20%時,那么就可以將第一次投放的時間確定為化蛹進度達到20%的十天之后,在第一次的投放完成后,每間隔五天進行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投放。如果選擇的投放時間遇到了極端天氣或氣候,需要避開時間,當狀況有所緩解后再進行投放。
合理確定投放數量。赤眼蜂的投放數量的確定必須要嚴格依照玉米螟的發生情況進行合理的安排,如果玉米螟的危害程度十分嚴重,需要根據需要的數量進行合理分析后再進行安排。但是就一般的情況而言,每667平方米釋放15000只赤眼蜂,在投放時一般分成3次,每次大約投放5000只。
有效優化投放方法。赤眼蜂的投放方法需要根據地塊以及蟲害集中地區進行確定,從田地的上風頭第一攏向前計算,將第一個放蜂壟確定為第十條壟,之后間隔20條壟來確定下一個投放位置。在原地投距離八米遠的方位確定為第一個放蜂點,之后向前推進十五米來確定第二個以此類推。這樣的投放方法是經過嚴格的科學運算以及反復試驗確定的,但是仍然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如果赤眼蜂投放的地塊較小而且少于30條壟,可以將中間攏壟位置作為放蜂點。一般而言,會選擇玉米生長發育較好的中部葉片來放置赤眼蜂,這樣能夠更好地對玉米螟進行牽制,最終通過有效的生物防治提高治理效果。
做好防治效果調查。為了更好地對玉米螟生物防治措施進行完善和優化,在赤眼蜂投放完畢后,需要進行防治效果的跟蹤調查,以便對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進行全面的掌握。在每一次的放蜂完成后,植保站可以組織示范區的專業測報人員定期進行田間調查和系統分析,并對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進行跟蹤記錄,將其中獲取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匯總和反饋。在效果跟蹤調查過程中獲取的各項數據和信息都可以作為優化生物防治措施的有效根據,這樣在今后運用赤眼蜂生物防治方法時也會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玉米螟的防治措施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防治效果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是一種科學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其中赤眼蜂對于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更加顯著,因此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要對這一生物防治措施進行恰當的應用,真正實現有害生物無害化治理的生物防治目標,促進玉米種植業的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偉業.亞洲玉米螟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研究[J].黑龍江大學學報,2015(10):36-37.
[2]趙秀梅.黑龍江省玉米螟發生情況與綠色防控技術[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4(9):59-60.
作者簡介:王彥峰(1971—),男,吉林省榆樹市人,榆樹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研究方向: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