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淑軍
摘 要:近年來香菇生產已經成為建昌縣的支柱產業之一,為廣大菇農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但在香菇的生產過程中,菇農常常受到病蟲害的困擾,如果防治措施不得當,輕則造成減產,收入減少,重則導致絕產絕收,栽培失敗。本文簡述了建昌縣香菇栽培過程中幾種常見病蟲害的發生條件及防治措施,以供廣大菇農參考,以期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
關鍵詞:香菇;病蟲害;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436.4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90
建昌縣香菇栽培已有二十年之久,近年來,由于農業產業結構化的調整和各級農業部門對食用菌產業的大力扶持,香菇生產已經成為建昌縣的主導產業之一,栽培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已經成為遼寧省第2大香菇產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但是在香菇生產的整個過程當中,廣大菇農常常會受到病蟲的危害,如果防治措施不及時或不得當,往往會給廣大菇農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輕則造成減產,重則導致絕產絕收,栽培失敗。因此,本文闡述了建昌縣香菇栽培過程中常見病蟲害的發生條件及防治措施,以供廣大種植戶參考,以期最大程度地減少經濟損失,使香菇產業的發展上一個新臺階。
1 木霉
1.1 發生條件
綠霉前期菌絲為白色,后期逐漸變為綠色,且該雜菌對環境適應能力極強,在高溫、高濕、偏酸的環境中嚴重。它的生長溫度范圍在4~42℃,適宜的pH值在3.5~5.8之間,并與香菇菌絲爭奪營養。由于建昌地區的栽培季節和接種方式,造成綠霉污染的原因為滅菌不徹底, 接種消毒不嚴密,培養環境高溫、高濕、培養料過酸等。
1.2 防治措施
在發病初期可用綠霉凈和綠霉霸混合液噴灑或用0.1%甲基托布津用針筒注射感染部位,如果栽培棒袋被侵害達1/3,可將污染部分切除,并用消過毒的竹簽將剩余部分接好。
2 鏈孢霉
2.1 發生條件
鏈孢霉菌落初期為白色粉粒狀,后為絨毛狀,菌絲有分枝,向四周蔓延,后為桔紅色,此雜菌是生長速度最快,溫度在20~35℃均能大量發生, 且傳播力極強,一旦栽培菌袋受到污染,危害嚴重,會給生產造成很大損失。造成鏈孢霉感染的原因多為周圍環境不衛生,培養環境溫度高、 濕度大,不通風。在生產中培養料滅菌不徹底,接種沒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等也會造成鏈孢霉感染。
2.2 防治措施
栽培料袋滅菌要徹底,接種操作要嚴格消毒,養菌期要注意通風,發現初期可用適量柴油涂抹或用鏈孢霉絕殺藥液噴灑,或將發生鏈孢霉的污染料袋輕拿深埋于地下。
3 曲霉
3.1 發生條件
曲霉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5~30℃,在空氣相對濕度80%左右繁殖最快。與香菇菌絲爭奪養料水份,分泌有機酸和霉素,影響菌絲生長。栽培棒配方不合理,麥麩用量過大,滅菌不徹底,栽培環境高溫高濕是導致曲霉感染的主要原因。
3.2 防治措施
選用適宜的栽培料配方,麥麩添加量適宜,確保料袋滅菌徹底無死角,避免高溫高濕的栽培環境,加強通風,降低空氣相對濕度。
4 蟲害
4.1 發生條件
常見的害蟲最適溫度為18~30℃。在適溫范圍內,隨著溫度升高,其發育速度會加快,年發生的代數也會隨之增多,壽命相對縮短;溫度降低,情況則相反,多數食用菌害蟲,都在潮濕的條件下發生,螨類可以通過菌種的調運而傳播。
4.2 防治措施
拌料時加3%石灰、5%~8%的草木灰有較好的驅蟲效果;或用適量的蟲螨凈拌料,能有效殺死培養料的蟲卵和線蟲。栽培棒入棚前,要對空棚進行消毒和殺蟲處理,方法為:用30倍的戊二醛消毒液噴灑菇房后,再用菇蟲一熏凈按每50g熏蒸50m3的用量熏棚,點燃藥劑后,密閉菇棚10h,然后再將滅好菌的栽培棒料袋移入菇棚。蟲害發生時可以噴灑2%的洗衣粉溶液,其對菇蠅、成螨以及老幼螨均有極強的觸殺作用,效果明顯。
有效做好香菇生產過程中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對建昌縣香菇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不僅僅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廣大種植戶的損失,提高經濟效益,而且可以使建昌地區的香菇產業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大大提高建昌地區香菇產品的品質,從而使得建昌縣的香菇產業不斷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