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威+譚祥+孫曉輝+萬宏志
摘 要: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對水稻種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該文簡要說明蟲害防治技術對水稻種植的重要作用,探討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現存問題 ,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防治;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43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98
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在水稻種植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水稻種植而言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蟲害防治技術是指通過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水稻種植的病蟲害,消滅病蟲害,減少病蟲害對水稻種植的影響。因此,在種植水稻的過程中,必須深入了解水稻病蟲害的特點,制定系統化的防治計劃,科學合理地利用蟲害防治技術,有效控制和消滅水稻蟲害。相關部門必須對蟲害防治技術予以高度的重視。本文主要探討水稻病蟲害防治中的突出問題及其對策。
1 水稻種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現存問題
1.1 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最為主要的病害之一,出現此類狀況的原因在于吉林地區溫度過低、溫差大,土壤偏堿性以及光照不足等。水稻田間癥狀主要為出苗后秧苗枯萎且易于折斷,并且在其莖基部出現腐爛現象,還伴有爛梨味,發病情況較為嚴重的水稻甚至會出現整片死亡。
1.2 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體長約3mm,其體表為淺綠色至灰褐色的鱗片。成蟲后便在水稻植株基部棲息,于黃昏時便會爬至葉片的尖端,孵育幼蟲,取食葉肉,后蛀入水稻根內。成蟲的稻水象甲主要食害水稻葉片,其幼蟲主要破壞水稻根系,為害根部呈現孔洞狀,最終使水稻黃化枯萎。
1.3 二化螟
二化螟是我國吉林第5水稻種植危害最為嚴重的常發性害蟲之一,主要蛀食水稻莖部,會造成水稻出現枯心苗以及枯鞘,處于抽穗期的水稻會導致其出現白穗及枯孕穗,處于乳熟期的水稻會導致其出現蟲傷株以及半枯穗。為害株在水稻田間呈現出聚集分布的狀態,且中心較為明顯。
2 如何防治水稻病蟲害
水稻種植蟲害的發生是導致水稻田出現大面積毀滅以及水稻受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為了確保水稻的高產量就必須采取相關的防治技術來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發生。在對水稻病蟲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需要詳細地了解相關防治措施。在確保不破壞林區自然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對水稻病蟲害進行防治,從而確保林區的可持續發展。
2.1 加強對水稻病蟲害動態監測及控制
在對水稻種植田間病蟲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信息化控制系統進行定位,建立起動態監測控制點,對水稻種植病蟲害的災害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例如擴散的范圍、病死的植株數目等,利用動態監測報告對病蟲害進行動態監管,并據此制定有針對性的綜合防治方案。
2.2 強化病蟲害管理
加強病蟲害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對病死植株進行嚴格控制,從而有效避免感染病蟲害的植株對健康的植株造成感染,導致疫情再次擴散和傳染。但是,病死植株和水稻所有者密切相關,為了減少經濟損失,有效控制病蟲害的擴散和傳播,必須對其進行相應的補償。因此,在對病死植株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對水稻病植株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的控制與管理。在對病死植株進行運輸的過程中,應該由專人嚴格按照之前所規劃的路線及時間進行運輸并負責,然后在規定的時間內于指定處進行統一處理。還應該根據相關的調查報告以及實際情況對病死植株進行核銷,對權益所有者應該根據核銷單據進行補貼。
2.3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在對病蟲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不適用任何化學農藥,屬于生態防治措施,主要方式是利用害蟲天敵對害蟲進行消滅,因此對環境不會造成污染。還可以通過各種物理及化學的手段來對病蟲害的發育特點產生影響,從而實現根治病蟲害的目的。比如對于二化螟的防治可以采用殺蟲雙、三唑磷以及殺蟲單等藥劑,但目前許多水稻區對此類藥劑產生了較為嚴重的抗藥性,因而可以采用蘇云金桿菌等生物制劑進行防治。
2.4 化學防治措施
利用人工手段擴散化學藥品的范圍,主要包括生物、單個種類的天然物質及天然物質的混合物,對水稻蟲害進行防治及消滅。
2.5 物理防治措施
對水稻病蟲害采取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利用各種簡單的機械物理技術,或者通過燈火來誘殺水稻田害蟲,從而對種子進行特殊處理,以此來增強水稻自身的防御能力。通過高溫物理手段,能夠有效地消滅水稻害蟲病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病蟲害的進一步擴散。
隨著我國科學的進步,對水稻種植病蟲害可使用化學農藥防治,還能通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對病蟲害進行有效的殺滅,這對于水稻種植具有關鍵的意義。能夠加快實施水稻種植生態工程步伐,最終推動我國實現經濟、生態、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
作者簡介:李子威(1971-),本科,榆樹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