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可為
摘 要:豬流行性腹瀉(PED),是一種接觸性腸道傳染疾病,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感染所致,這一疾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都很高,尤以仔豬最高,對養豬業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和損失。冬末春初是豬流行性腹瀉的高發期,必須做好該病的綜合防控。
關鍵詞:冬春;豬流行性腹瀉;防控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02
豬流行性腹瀉在全世界范圍內流行,2012年前后在我國爆發,造成了對養豬業的嚴重創傷,影響了養豬業發展,也影響了人們日常生活。2014年10月開始在重慶地區的部分養豬場展開蔓延。有研究表明,該病多流行于寒冷潮濕的冬春季節,在這2個季節,必須做好該病的綜合防控。
1 冬春兩季豬流行性腹瀉預防
1.1 科學喂養,提升豬群營養水平
豬流行性腹瀉屬于接觸性腸道傳染病,必須通過科學喂養,改善豬腸道內微生物含量的平衡,從源頭上降低豬流行性腹瀉病的發生。養殖企業和個人應使用優質飼料,防止霉菌毒素中毒,可以在飼料中適當添加防霉劑,在豬群的日糧中適當增加蛋白質、氨基酸等的含量,添加高檔維生素,提高微量元素的含量。保證飼料質量,絕對不能出現偏食的現象,也不要將豬群食用后剩余的飼料與新鮮飼料混雜后再進行喂食。要對豬群的飲用水做好質量檢測,要注意水中大腸桿菌的含量,對水管進行定期消毒處理。
1.2 注意保持豬舍的清潔衛生
養豬企業和個人要注意做好豬舍的通風,保持豬舍的干燥,避免產生適宜病毒生存傳播的環境。由于仔豬是發病率最高的群體,尤其要注意產房的衛生,產房的空欄時間間隔要在5d以上,并進采取熏蒸等徹底的消毒手段進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健康豬舍的飼養人員與發病豬舍的飼養人員不要互相竄動,且在進入各自負責豬舍前,注意消毒防護。要注意杜絕外來人員與物品攜帶的病毒進入豬舍。
1.3 豬舍保溫
豬群,尤其是仔豬,在應激反應下極容易觸發該病,該病多發于冬春季節,就是因為冬春季節天氣變幻頻繁且氣溫低,而豬群在溫差較大的應激條件下,也容易出現腹瀉。因此,養豬企業與個人需要嚴格控制好豬舍的溫度,溫度過低,豬群的機體免疫能力下降,溫度過高,容易造成細菌滋生。
1.4 對豬群的糞便實施定期檢測
PEDV可以從豬群的糞便中檢測出來,所以糞便也是該病的主要傳播媒介,因此,養豬企業與個人應該定期對豬群的糞便進行檢測,由于多是成年豬先發病,仔豬發病率高,因而,對成年豬與仔豬都要進行檢測。還要注意在兩次檢測的間隔期間,要注意觀察豬群是否表現出類似的臨床癥狀,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1.5 預防疫苗接種
接種疫苗是預防該病的最有效措施。要依據疫苗接種準則對豬群實施疫苗接種,要注意除冬春季節外,在夏季的高峰期也要注意疫苗接種工作,還要對疫苗免疫結果檢測予以重視。另外,是否采用返飼,應該依據現實情況慎重進行。
2 冬春兩季豬流行性腹瀉控制
2.1 做好隔離
豬流行性腹瀉的傳染性很強,因此,一旦發現發病跡象,要鎖定發病區,并立即對已發病或疑似發病的豬進行隔離,要將豬舍進行消毒處理,還要對豬群進行觀察檢測。注意對產仔母豬與仔豬進行隔離,一般要采取3d的隔離保健。
2.2 采用藥物治療
可以采用中藥進行輔助治療,將白術、連翹、側耳根等中藥研磨成粉后按比例喂食,喂食量根據豬的大小與機體特征自行調節,這可以用于懷孕前后的母豬,也可將補液鹽與土霉素粉攪拌后以溫水灌服,這主要是針對8~13日齡出現腹瀉的仔豬,補液鹽要根據發病豬的具體情況而定,要及時補充其所消耗的能量物質。
2.3 視情況采取撲殺
對于10日齡以下的病情較重的仔豬,可以視情況采取撲殺[1],為杜絕擴大傳染范圍,從源頭上降低發病率,撲殺后要注意做好處理工作,避免細菌與病毒的傳播傳染。
3 總結
豬流行性腹瀉是只見于豬群的傳染病,發病率高,死亡率高,是對養豬業造成不良影響的重大因素,此病最早出現于英國,目前已流行于全世界,2012年以來開始在我國部分地區蔓延爆發。該病多發于冬春季節,因此冬春季節要特別注意做好防控工作。養豬企業與個人可以通過接種疫苗、強化飼養管理,做好病理檢測等進行預防,可以通過有效隔離控制其傳播蔓延,視情況采用藥物治療,病情不易控制時可以選擇性撲殺。目前,還未研制成功相關特效藥,疫苗的升級研發也在進一步加強中,還需要通過多種科技手段與科學實驗實現。
參考文獻
[1]張春花.豬流行性腹瀉的特點與防控[J].中國農業信息,2016
(1):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