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農業發展結構的調整,小麥的種植面積不斷的擴大。在這種形勢下,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資源基礎上促進小麥產量與質量的提升成為關注的焦點。本文主要以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的方法進行重點研究。
關鍵詞: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應用方法
中圖分類號:S5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37
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我國的農業產業結構與發展模式正在發生著新的變化。比如:家庭農場的興起、土地流轉承包模式的初步形成、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擴大等。而小麥作為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近些年來憑借著國家的補貼政策與自身的優勢,獲得了不小的發展。因此,需要對在有限土地資源情況下,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的要點問題進行全面的科學研究促進小麥產量的增加,為實現我國糧食產量的增產增收工作做出重要的貢獻。
1 科學選種
科學選種是保障小麥高產的一個重要措施。因此,我們需要認真的工作進行小麥優質品種的選擇。其具體的要求如下:選擇出具有適應本地生長環境、抗旱抗倒伏能力強、單株生產能力高、對于病蟲害具有很強抵御能力的小麥品種;進行優質小麥品種栽培的要點是播種的數量在每667m2地6~7kg左右,不宜早播。
2 精細整地
為了保障小麥的高產,對其進行栽培的一個重要技術要點是對于播種小麥的土地進行精細化的平整工作。比如:通過精細化的翻耕與平整土地的工作,促進土壤結構的優化,增強土壤的水分、養分、呼吸能力,為小麥的高產提供必要的生長環境。除此之外,在進行精細化平整土地時進行肥料的科學運用有利于促進土壤的肥力。比如:在每667m2土地中施入完全腐熟的農家肥1500~2000kg、磷肥15kg、鉀肥10kg、復合肥50kg。這種結構的肥料運用可以使土地的養分與肥力更加的充足,有利于提升小麥的產量與質量。
3 適時播種
適時播種是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應用的一個重點。其具體來講,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進行工作的安排:在進行播種前需要對小麥的種子進行科學有效的處理。比如:選擇晴朗的天氣進行小麥種子的晾曬工作,時間一般為2~3d,有效的提升小麥種子的吸水能力。晾曬工作完成后,對于小麥的種子進行精心的挑選工作,將具有癟粒與病蟲害的種子除去;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小麥種子的播種工作。其具體的栽培方法是采用3.33m開廂,廂內種植10溝麥子、留33.3cm邊溝的方法進行小麥的栽培,而麥包分帶采用的是166.5cm開廂,8.33m的麥帶,8.33m的方式進行處理。當小麥進行采收之后,可以將玉米種植在預留帶上,增加糧食的產量。麥煙分帶的種植標準是開廂1M,麥帶0.5m,預留帶0.5m,等小麥采收完畢后將烤煙種植在預留帶上。除此之外,麥包分帶也可以在78cm的廂內進行麥子的種植工作,保障78cm預留帶上麥子的播幅在0.2m左右,播種小麥種子的密度不宜過大,有效的保證小麥的生長空間,有利于后期對于小麥的田間管理工作科學有效的進行;對于小麥的播種保持合適的行距,使小麥得到充分的光照,充分發揮出邊際效應,從而達到小麥增產的目的。
4 科學施肥
小麥在生長的過程中進行科學的施肥可以促進小麥產量與質量的提升。比如:小麥進行播種時需用適量的磷肥與鉀肥,促進小麥的生長。而小麥在不同的生長時期也需要進行追肥的處理。比如:選用適量的速效氮肥與尿素,增施磷肥與鉀肥,促進小麥的生長與質量的提升。
5 加強田間管理
加強田間管理是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應用的一個要點。因此,我們需要從2個方面進行這項工作。加強對于小麥種植之后的田間管理。比如:在小麥生長的抽穗期與灌漿期需要進行必要的灌溉,補充小麥生長需要的水分。如小麥在揚花之后需要進行一次充分的灌溉,提升小麥的生理用水能力,起到對于小麥生長小氣候的改善作用,有效的降低其生長的后期干熱風對于小麥的侵害程度,提高了小麥的單粒重量,使得小麥的穩產與高產有了可靠的保障;進行必要的小麥葉面追肥工作,對于促進小麥的生長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比如:在小麥的揚花后期以及灌漿的后期,對于因為養分供應不足而緩慢生長的小麥需要進行必要的葉面追肥處理。其具體的操作方法是應用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必要的葉面噴施工作,而在時間的選擇上需要間隔1周噴施1次,連續進行2~3次的噴施工作,促進這些小麥的有效生長。
6 做好病蟲害防治
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應用的又一個要點是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原因在于,小麥在正常生長過程中會由于各種各樣病蟲害的侵襲而導致產量的降低,因此我們需要對于這些問題進行認真的研究工作,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其具體的應用方法有以下幾種:對于發生的條銹病其防治方法是選用1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g,配合45kg的水進行均勻噴霧,而對于已經產生嚴重條銹病的麥田,間隔7~10d左右還需要進行再次的噴霧處理,提高防治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還可以選用12.5%的烯唑醇可濕性粉劑配合25%的丙環唑乳油進行搭配使用,對于患病的小麥進行噴霧處理;對于小麥發生的白粉病其處理的方法是使用粉銹寧可濕性粉劑7~10g或者是使用具有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100g,或者是使用20~30g具有12.5%的禾果利可濕性粉劑配合進30~50kg的水對于患病的小麥進行噴霧處理;對于小麥發生的粘蟲問題其處理的方法是使用90%晶體的敵百蟲1000倍液或者是具有1000~1500倍液50%濃度的馬拉硫磷乳油,或者是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配合1500倍液90%晶體的敵百蟲進行綜合性的應用;對于小麥發生的蚜蟲病進行防治的方法是使用40%的樂果或者是50mL的氧化樂果乳液,或者是具有2.5%濃度的敵殺死乳油10~15mL,或者是25~30mL5%的利蟲凈配合上50~60kg的水對于出現蚜蟲的小麥進行噴霧處理。小麥在生長的過程中還有可能遇到其它種類的病蟲害,需要在今后的小麥種植管理工作中進行細心地觀察與分析工作,制定出有效的藥物防治以及其它的防治方法,促進小麥產量的提升。
7 適時收獲
對于小麥進行適時的收獲是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比如:小麥的蠟熟期是進行小麥收獲的最佳時間。因為這時小麥的干物質積累達到了最大、含水量非常合適,具有非常合適的價值。而對于小麥蠟熟期進行判斷的方法為:從小麥外觀上看,這時的小麥上半部分葉片呈現出嫩黃色、其余部分為枯黃,麥穗呈現出金黃的顏色。因此,這時就必須要對于小麥進行全面的收割工作,預防天氣的變化對于小麥產量的影響。
8 結論
對于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要點進行全面的研究工作,有利于提升小麥的產量與質量,有利于小麥種植農戶的增產增收;有利于我國農業種植新技術的應用與推廣,為實現社會主義農村的建設做出了一定的技術指導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凱遠.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及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
2014(18):185,174.
[2]李秀春,王成霞,蘇曉云.當前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農民致富之友,2014(18):195.
[3]姜雪梅.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淺析[J].南方農業,2015(18):
47-48.
[4]陳飛.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淺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
(10):125.
[5]王世龍.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分析[J].南方農業,2015(33):
31-33.
[6]劉孝蓮.當前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農民致富之友,2016
(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