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競
“不打不歡”的老年臺球
◎文/何競

李大爺是十年前迷上打臺球的,說起來,他的球齡真不算短了,是這個老年臺球室的資深會員。每天早上八點,滿頭銀發精神矍鑠的李大爺,都會像鬧鐘一般準時地來到老年活動中心臺球室,裝桿,擺球,開球。已年過八旬的李大爺動作嫻熟,打球更是得心應手。待李大爺觀察好球路,微微俯下身子,左手架住球桿,瞄準擊球,“啪”,球應聲落袋。“好球,漂亮!”球友們紛紛喝彩。
李大爺身患糖尿病多年,醫生囑咐他平日要多走路,鍛煉身體,他身上專門戴著一個記錄走路步數的小儀器。十年前,他選來選去,最終選擇了打臺球作為自己的“心頭好”,因為幾盤臺球打下來,至少都有一兩千步。他從家來臺球室,又能走上幾千步,這樣,幾乎每天都能圓滿完成鍛煉任務。每天打完臺球回家,感覺微微出汗,身體特別暢快。
李大爺很中意臺球這項活動,因為臺球運動是在室內進行,溫差不大,天晴下雨都可以堅持,而且運動也很緩和,對于患有慢性病的人來說,實在是很恰當。可以這樣說,打臺球利于年輕人修身養性,利于中老年人強身健體。
李大爺有點驕傲地說:“打臺球,那是相當考驗智慧的啊!比如說臺球的瞄準技巧吧,每次瞄準的時候,如果你都能瞄向這個角分線,就會大大增加你進球的概率。”
接下來,是李大爺關于“瞄準技巧”的精彩總結:
瞄準在理論上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卻是細致活。要虛線前的虛擬的球和目標球相切,然后兩球和袋口成一條直線。還有些特定角度的球不是簡單的瞄成一條直線的,比如大角度的中袋,不能瞄袋口的正中間,這樣往往是打在了邊幫上的。有些特定角度的球要靠經驗了,多打幾次,把進的和沒有進的對比一下,以后就記下怎么打比較好。
臺球的瞄準一般是兩種方法,一種是圈瞄,一種是線瞄。圈瞄就是利用瞄準圈,將瞄準圈緊貼目標球,瞄準圈的圓心、目標球的球心和袋口中心三者成為一條直線,這樣擊球就會八九不離十了。線瞄則是將光標放在目標球的前方,讓瞄準線穿過目標球,按照切分的比例判斷目標球的走向,難度比較大。圈瞄和線瞄相比,圈瞄的特點是容易找準位置,但是精度不高,因為動一個象素的位置,目標球的走向會偏出比較大的角度;線瞄的精度高,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光標在遠處動一點,瞄準線和目標球的交點可能只調節了幾分之一個象素的距離,自然可以比較精確地瞄準你想打的任意角度,但是這種瞄準方式不太直觀,掌握起來比較難,因此大家應該首先考慮圈瞄,而線瞄這種方法,一般只適用于兩種情況:一是距離非常長但是幾乎沒有角度的直線球,利用瞄準線放在目標球的正中瞄準要容易和精確,二是目球離目標球太近,瞄準圈無法放在目標球附近的情況。
先說圈瞄的方法,大家不妨試驗一下,將圓圈套在任意一個球上,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圈比球略微小一點點,這是因為圈的邊緣是黑白兩色,而球的邊緣是有過渡色的,因此球顯得圓潤一些,圈則多少帶有多邊形的意味,比球略微小一點點,這樣的微小差距,反映在擊球中卻是明顯的,那就是當你將圈緊貼目標球的時候,對于母球卻是太靠近了,這樣如果你瞄得很準的時候,其實出桿后你會發現球打厚了,也就是母球走到瞄準圈的時候提前撞擊了目標球,因用圈瞄的時候,應該略微將球瞄得薄一些。角度越大的球,越要往薄了瞄。最薄的時候要留出大概五度左右的富余量呢。
另外,用圈瞄準的朋友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要把瞄準圈隨便一擺就完事,應該每次都輕輕靠在目標球上,既不能重疊,也不能留空隙。這樣可以保證每一次都能精確地擊打目標球。
線瞄相對比較困難,從我的感覺來講,如果你將瞄準線跟目標球相切,那么目標球會改變大約30-45度的角度,如果將瞄準線放在目標球直徑的三分之二處,目標球會改變大約15度,大家可以嘗試一下。知道如何瞄準后,我還要提到一點,就是最佳進球角度,我們仔細看袋口,大家會發現,同一個球進袋口的角度可能有一個范圍。通俗點說,我們可以讓一個球打到袋口的最左邊入袋,也可以打到袋口的最右邊入袋,這兩個路線形成一個微小的角度,只要球走的路線在這個角度內,就可以入袋,最佳入球角度則是這個角度的角平分線。每次瞄準的時候,如果你都能瞄向這個角分線,實際打出去后即使稍微偏一點也能入袋,這樣就會增加你進球的概率,善于利用這點微小的差距,在今后提到的走位當中頗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