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凡
中國: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是當務之急
張凡
2017年中國制造的競爭力在下滑,減輕企業稅費負擔,以增強中國出口商品的競爭力,已迫在眉睫。面對中國的超級工廠為了逃避過重的稅費負擔,一家又一家地遷往美國,歐洲,甚至東南亞各國,包括印度、越南、馬來西亞,我們不要在理論上爭執不休,要看已經發生的事情和急劇變化的形勢,要有危機感!
——題記
2017年3月2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答中外記者提問。
有記者問:近日,有媒體報道稱,部分企業反映,營改增后,“獲得感”并不明顯?
王國慶:“據我了解,企業稅負的高低,可以從宏觀稅負和企業的主要稅種稅率,兩個維度來衡量。權威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企業在這兩方面的稅負水平,在世界大多數國家當中都屬于中等或偏低的。由于中國實行以間接稅為主的稅制結構,企業對稅費的“痛感”特別敏銳,稍微有一點就能感覺到。同時,各種不合理收費轉嫁到企業身上,企業感到的實際負擔就重了。
去年營改增減稅5000億元,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事實。但具體到每一個企業,“獲得感”肯定會有差異,因為增值稅特殊的抵扣機制,對納稅人的會計核算和納稅管理的要求更高。另外,受投資周期、資本構成、管理情況以及營利能力等因素影響,納稅人稅負水平,在不同的時間點存在一定波動,并非每一個納稅人在每一個時間點的稅負都是下降的。在不同行業,情況也不盡相同。據有關部門統計,在總體減少的情況下,目前還有1.6%的納稅人的稅負是有所上升的?!?/p>
今年的兩會大幕才一拉開,全中國的眼睛便已經聚焦在了“企業稅收負擔”問題上,可見這個問題的熱度之高,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之大。所以我們不能不說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便已經非常尖銳地擺在了我們的桌面上,便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痛點和難點。
在這里,也許我們得說一下,什么叫“間接稅”?“間接稅”(Indirect Tax)——是“直接稅”的對稱,是政府稅收的一個分類,是指納稅義務人不是稅收的實際負擔人,納稅義務人(如企業)能夠用提高價格或提高收費標準等方法,把稅收負擔轉嫁給別人的稅種,所以,又稱“隱性稅”。在中國的稅收中,超過90%的份額屬于“間接稅”。
其實,無論是“間接稅”還是“直接稅”,所有的國家稅收仍然來自于納稅人。但納稅人的感覺不同,僅此而已。在中國,對于稅負的輕重,首先感覺到的是企業不是個人。為了了解這些情況,讓我們來聽聽企業家們怎么說。
2016年12月18日,有媒體報道說《玻璃(耀福)大王曹德旺跑路了》,此文迅速在網絡傳播。引起了公眾的高度關注,19日,一篇題為《制造業回流美國靠譜嗎?在美投資10億美元的曹德旺這樣說》的采訪視頻引爆網絡,轉載如風,跟帖如雨,事件持續發酵,這一情況表明,曹德旺說出了許多企業家心中想說的話,許多企業家的心中之痛。
20日凌晨,網易上轉載的一篇《黨報談曹德旺"跑路"真相:暴露國內營商環境問題》,網民評論數達到136000條。21日,曹德旺回應媒體的文章《曹德旺回應“跑路”:公開講稅負只為提醒危機感》,繼續刷爆網絡,網民評論數達到275416條。事件發酵期間,大量的文章和報道開始從曹德旺的訪談話語延伸,關注和剖析國內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玻璃大王這次的赴美設廠事件,觸發了更多人對國內經濟現狀的思考。
12月13日,“娃哈哈”的掌舵人宗慶后發表演講,他說:“實體經濟稅費比較高,各方面成本比較低,利潤率很低也很辛苦,導致生存不下去,很多人不愿意干實體經濟。最近,我們一天到晚說進行稅費改革,我們也匯總了一下,今年的費跟去年的費(相比)沒有任何下降,而且有的費還增加了,特別是環保經費增加太多?!?/p>
為什么我們年年說要為企業減稅,并且大刀闊斧地實施營改增,可稅收卻并沒有減下來,企業的感覺是稅收還在加重?這話我們從王國慶那里也得到了證實,“目前還有1.6%的納稅人的稅負是有所上升的?!币苍S宗慶后便是屬于這1.6%的納稅人當中的一個?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應該說這是“小概率“事件,可對于”小概率“事件,我們就不該加以重視嗎?就可以置若罔聞嗎?
在曹德旺之后,隨即引發了學者跟進,“死亡稅率”首先由財政學者李煒光提出,他直言不諱地批評中國征稅過重,40%的稅負對中國企業意味著死亡,也可以叫“死亡稅率”。
李煒光的話可謂一語驚人,立刻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國家稅務局總局稅收科研所所長李萬甫說:“大口徑宏觀稅負是指政府全部收入占GDP的比重,按照IMF統計口徑測算,2012—2015年中國宏觀稅負接近30%,遠低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42.8%,也低于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33.4%;中口徑宏觀稅負是指稅收收入和社會保障繳款之和占GDP比重,按照OECD測算口徑,2012-2015年中國宏觀稅負23.4%,2014年OECD國家平均水平為35.5%;小口徑宏觀稅負是指稅收收入占GDP比重,2012-2015年中國宏觀稅負18.5%左右,并逐年下降,按照IMF數據測算,2013年發達國家為25.9%,發展中國家為20.4%?!?/p>
從這組數字來看,中國企業的宏觀稅負的確不是很重。
李萬甫還說,中國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高新技術企業適用15%稅率,世界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126個國家,標準稅率平均為23.7%,歐盟國家所得稅標準稅率平均為22.1%,OECD國家平均為24.8%;中國增值稅標準稅率為17%,還有13%、11%和6%的低檔稅率,實行增值稅國家的標準稅率平均為15.7%,歐盟國家增值稅標準稅率平均為21.6%。
從這組數字來看,中國企業的宏觀稅負輕微偏高?!八劳龆惵省彼坪醪荒艹闪?,
李萬甫的這一段話,也就是王國慶在他的答記者問中所說的“據權威統計”。他所說的“據權威統計”便來自此處。
李萬甫說:“從稅負構成及承擔者來看,中國企業承擔了90%以上的各種稅費,個人承擔的各類稅費占比不足10%。目前,中國以“流轉稅”為主體的稅制結構,使企業對稅(費)負擔率十分敏感,尤其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盈利能力變弱時,企業自然會感覺稅費負擔重。相比較而言,西方國家個人所得稅和社會保險稅(費)占比較高,企業直接負擔的稅費顯得并不高。”
這段話不僅說對了,而且說中了要害。問題就出在這里。企業的痛點也就在這里。
中國的稅務結構與國外的稅務結構大相徑庭。在發達國家的稅務結構中,個人所得稅占絕對的大頭,其比重超過了70%,而在中國,個人所得稅,所占的比重僅為7%。為什么中國會選擇如此奇怪的稅收比重呢?問題出在了中國的個人所得稅制上。
美國是1%的人,繳納個人所得稅,而中國的個人所得稅,已經將全中國所有的工薪階層一網打盡,變成了工薪階層的人頭稅。是誰為我們設計了這樣奇怪的稅收制度呢?這樣的稅收制度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是利大還是弊大?與此同時,我們還得看一看,2017年世界經濟演變的情況,以決定今年中國稅收改革的航向。
讓我們先看看這段來自《華盛頓郵報》的這篇報道,2017年3月1日,特朗普在美國國會發表就任總統以來的首次演講,特朗普在演講中說,他的團隊將出臺歷史性的稅收改革計劃以確保公平貿易,通過降低美國公司的稅率,讓他們能夠在任何地方與任何人競爭并興旺發展。

3月1日,武漢市國稅局召開全市國稅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部署壓實“兩個責任”,創新監督方式、從嚴執紀問責、實踐“四種形態”、深化巡視整改、織密預防體系,推動全市國稅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向縱深發展的任務。(圖:程敏強/文:曉楊)
特朗普這位商人總統在演講中表示,將呼吁擴大健康儲蓄賬戶、稅收抵免,其團隊正在制定歷史性的稅改政策。
他稱,美國企業稅負位居世界前列,將對企業和中產階級減稅,“很多國家對美國產品征收高關稅,但美國對外國產品不征稅或征很少的稅。美國企業甚至都不呼吁做出改變,但我要改變,我相信自由貿易,但同時必須是公平的貿易”。
特朗普稱,將撥付1萬億美元建設資金“將以公共與民間資本的形式籌措,”。此舉將遵循“買美國貨、雇美國人”的原則。美國必須把自己的人民放在第一位,只有這樣才能讓美國真正變得偉大,產業會重新恢復活力。
在金融市場方面,特朗普稱,自去年11月8日他當選以來,美國股市的市值已增加近3萬億美元。特朗普的講話話音剛落,美國股市再創新高,創出21000點的歷史新高!它無可置疑地告訴我們,美國人歡迎特朗普的新經濟政策,美國人對持朗普執政的美國經濟前景充滿信心!
回顧十年前的2007年,美國股市道指收盤于13000點,在不斷創出無數個新高之后,2017年才一開年便再創新高!十年中美國股市牛勁十足,上漲了9000點,漲幅高達70%!這一切告訴我們,美國股市是長達十年的大牛市。美國人的錢不朝銀行里存,因為銀行的利息幾乎為零,而股市的平均回報率,比銀行的利息多出7%到8%!美國人把他們的活命錢和養老金,都一股腦地往股市里扔。
我們再看中國股市,還是2007年,中國股市自6124點跌落下來,十年后,至今仍在3200點上撞撞跌跌!中國股市在遭受了“上調證券交易印花稅”的一頓暴打的腰斬酷刑之后,至今未能走出重癥監護室。在經歷了十年的大熊市之后,仍然步履蹣跚,百病纏身。
更嚴重的是我們完全看不到希望,在管理高層的講話中,我們完全聽不到如何振興股市,讓股市走牛的聲音。連社?;疬@樣的超級航母都不敢進入這片海域,可見它有多么兇險!
我們呼吁了多年的,對于一直在做空股市的股指期貨征收證券交易印花稅,卻至今無人理睬。
對于2017年的中國經濟,稅收既是發動機,又是油門,還是方向盤,它是如此之重要,以至于今年的兩會才一開幕,人們焦慮的目光就先聚集到了中國稅收上。
外貿是中國經濟中三駕馬車的頭馬,可中國的對外貿易現在面臨著人民幣匯率貶值和由于美元走強,國際熱錢逃離中國所帶來的外匯儲備大幅下降,在今年開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跌破了3萬億美元大關。
中國的外匯儲備2014年6月底曾達到過39932億美元的最高峰。截至2017年1月31日,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29982.04億美元,連續第七個月下滑,并自2011年2月以來首次低于3萬億美元。中國的外匯儲備僅僅兩年,便減少了1萬億美元,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嚴重的關切。
這一切都表明,中國制造的競爭力在下滑,而在這件事情上,為企業減稅,以增強中國出口商品的競爭力,已迫在眉睫。我們不要在理論上爭執不休,面對中國的超級工廠為了逃避過重的稅費負擔,一家又一家的,不斷地遷至美國,歐洲,甚至東南亞各國,包括印度,越南,馬來西亞,我們會有一點危機感嗎?
也許理論的爭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已經發生的事情,像耀福玻璃這樣的世界工廠,我們能對于他們的離去而無動于衷嗎?
中美稅收結構對比反差巨大:中國以間接稅為主,主要向企業征稅;美國以直接稅為主,主要向個人征稅。2016年,中國13萬億總稅收收入中,僅1萬億為個人所得稅之外,超過90%的稅收都是企業稅??擅绹鴤€人所得稅占稅收收入的比重為71%。
美國的個人所得稅是一種富人稅。中國的個人所得稅是工薪們的人頭稅,中國巨大的貧富差別就是從此而來。
中國應該盡快的出臺富人稅,包括房地產稅,遺產稅,奢侈品稅,而應當大幅提高個稅起征點,對擁有中國財富99%的,僅占中國人口1%富豪們課征重稅,為工薪們減稅和免稅,繼續推進營改增,減輕企業稅費負擔,這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張凡,時評作家,陜西電視臺新聞頻道資深評論員

為更好地開展精準服務,3月8日,湖北省地稅局副局長、武漢市地稅局局長羅濤一行,在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了解生產經營情況,與企業負責人座談,共商稅收支持“聚商育商營商”之策。(圖/文:市地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