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錫光 劉厚兵
企業所得稅優惠備案注意事項
劉錫光 劉厚兵
一年一度的企業所稅匯算清繳工作開始了。按照轉變政府職能、明確稅企責權、減輕企業負擔的原則,經過1年多清理工作,稅務總局先后印發了《關于部分稅務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后有關管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56號)和《關于公布已取消的22項稅務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58號),明確對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全部取消審批,一律實行備案管理方式。按照國務院部署,為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要求,規范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事項辦理,加強優惠事項的事中事后管理勢在必行,稅務總局制定了《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事項辦理辦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76號),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明確企業自行判斷符合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規定條件,可在納稅申報時填報享受有關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并按規定辦理備案。企業辦理備案及備案后應注意以下七大事項。
備案資料主要包括兩項內容,即《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備案表》和部分相關資料。《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備案表》由企業按照規定填寫,反映企業享受優惠政策的基本情況;相關資料則根據《目錄》要求提供相關資質、證書、文件等紙質資料。
《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備案表》:自2015年11月起納稅人使用《辦法》附件2《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備案表》。對《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備案表》內的項目,應如實、規范、完整填寫,由企業法定代表人、財務負責人簽字并加蓋企業公章。要求附送資料齊全,表上全部項目填寫清楚,簽字章戳齊全,報主管稅務機關辦稅服務廳備案。對于企業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單位價值低于5000元固定資產一次性扣除和低于100萬元的研發儀器設備一次性扣除等優惠政策的,企業通過填寫納稅申報表相關欄次履行備案手續,不再另行填寫《備案表》。
注意,大部分優惠事項企業僅填寫《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備案表》即可完成備案。《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備案管理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列示的55項優惠事項中,有24項需要附報享受優惠政策的相關資質、證書、文件等,28項只需填寫1張《備案表》,3項優惠以“申報代替備案”。
企業應當不遲于年度匯算清繳納稅申報時辦理備案。由于各項優惠政策類型和享受優惠政策條件有所不同,大多數優惠政策可以在預繳環節申報享受,少部分優惠政策由于核算原因或者需要依據某種資格判斷是否符合優惠政策條件,需要等到匯算清繳時,才能判斷是否享受優惠政策;同時考慮有的企業可能同時享受多項優惠事項。為減輕企業負擔,減少企業一個年度內多次備案,《辦法》規定,企業應當不遲于年度匯算清繳納稅申報時備案。
企業已經享受稅收優惠,但在匯繳期間未按照規定備案的,應在發現后及時補辦備案手續,同時提交《目錄》列示優惠事項對應的留存備查資料。稅務機關發現后,應當責令企業限期備案,同時提交《目錄》列示優惠事項對應的留存備查資料。
對于上述情形,稅務機關審核企業相關資料后符合稅收優惠政策條件的,應當按照《稅收征管法》有關未按規定報送相關資料的規定予以處罰。對于經審核不符合稅收優惠政策條件的,應當取消所享受優惠,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
《辦法》規定,企業享受定期減免稅,在享受優惠起始年度備案。在減免稅起止時間內,企業享受優惠政策條件無變化的,不再履行備案手續。企業享受其他優惠事項,應當每年履行備案程序。
根據《辦法》規定,備案分為正常備案、變更備案二種情況。正常備案是指企業享受優惠政策所履行的一種備案方式;變更備案主要針對享受定期減免稅的企業,其在享受定期減免稅政策的第1年履行備案手續后,在此后優惠政策有效期限內,如果減免稅條件未發生變化的,不再備案。對于減免稅條件發生變化,但企業可以繼續享受減免稅的,為避免納稅人判斷失誤,需要企業履行備案手續,稅務機關可以籍此加強稅收優惠管理,同時增加納稅人享受政策的準確性,是一項為納稅人服務的措施。對于納稅人減免稅條件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減免稅條件的,為減輕企業辦稅負擔,不需要履行額外手續,企業應當主動停止減免稅,恢復征稅。
《辦法》明確,不同優惠事項、同一優惠事項的不同項目分別備案。企業同時享受多項稅收優惠,或者某項稅收優惠需要分不同項目核算的,應當分別備案。應分項目分別核算、分別備案的優惠事項主要包括: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所得減免項目,以及購置用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投資抵免稅額等優惠事項。
此外,一般優惠事項在月(季)預繳納稅申報時即可享受,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安置殘疾人員、促進就業、創業投資額抵扣所得額以及購置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投資額抵免稅額優惠,在預繳時不能享受。
鑒于跨地區(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經營匯總納稅企業(以下簡稱匯總納稅企業)分布地域廣,總機構和分支機構稅務機關不在同一省市,為便于企業履行備案手續,《辦法》對匯總納稅企業享受優惠政策備案問題作了如下規定:
1.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經營匯總納稅企業的二級分支機構享受所得減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安置殘疾人員、促進就業、部分區域性稅收優惠(西部大開發、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深圳前海、廣東橫琴、福建平潭),以及購置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投資抵免稅額優惠,由二級分支機構向其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其他優惠事項由總機構統一備案。
2.同一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內跨地區經營的匯總納稅企業優惠事項的備案管理,由省稅務機關確定。
為此,各省基本規定,省內跨縣(市、區)經營匯總納稅企業設立的二級分支機構,應就其享受的所得減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安置殘疾人員、減計收入、促進就業,以及購置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投資抵免稅額優惠,向二級分支機構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其他優惠事項(包括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由總機構統一備案。
3.總機構應當匯總所屬二級分支機構已備案優惠事項,填寫《辦法》附件3《匯總納稅企業分支機構已備案優惠事項清單》,隨同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一并報送其主管稅務機關。
省內跨地區經營匯總納稅企業的總機構,應當將其經二級分支機構主管稅務機關受理的《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備案表》復印件,作為《匯總納稅企業分支機構已備案優惠事項清單》附件留存備查。
4.三級及三級以下分支機構不單獨辦理備案,其享受的優惠事項,由所屬二級分支機構或總機構統一辦理備案。
取消審批實行備案管理后,與享受稅收優惠事項相關的各類資料,如各種合同、協議、文件、證書、相關核算資料等,是企業證明符合稅法規定優惠條件、標準的重要依據,企業應當妥善保管。在稅務機關對優惠事項后續管理中,企業有義務提供留存備查資料,并且應當對資料的真實性與合法性負責。
《辦法》規定,企業留存備查資料的保存期限為享受優惠事項后10年;稅法規定與會計處理存在差異的優惠事項,保存期限為該優惠事項有效期差異結束后10年。
企業不能提供留存備查資料,或者留存備查資料與實際生產經營情況、財務核算、相關技術領域、產業、目錄、資格證書等不符,不能證明企業符合稅收優惠政策條件的,稅務機關追繳其已享受的減免稅,并按照稅收征管法規定處理。
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全面改為備案管理之后,稅務機關的工作重心和管理方式將發生轉變,從“重審批、輕管理”轉移到“重管理,優服務”。稅務機關受理企業優惠事項備案資料時,只是進行形式審核,由納稅人對備案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承擔法律責任。
企業享受稅收優惠后,稅務機關將結合企業的納稅申報表信息、備案資料、其它稅收征管信息以及第三方涉稅信息,采取風險提示、評估、稽查等多種有效方式,對企業享受稅收優惠的真實性與合法性實施管理。企業應當根據稅務機關的要求,提交留存備查資料以證明符合稅法規定的優惠條件與標準。
稅務機關后續管理中,發現企業已享受的稅收優惠不符合稅法規定條件的,應當責令其停止享受優惠,追繳稅款及滯納金。屬于弄虛作假的,按照稅收征管法有關規定處理。

3月7日,湖北省襄陽市地稅局50名女干部職工在諸葛亮廣場參加了由婦聯舉行的“巾幗風采魅力襄陽—2017年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千人廣場舞”活動,展示地稅干部健康積極、蓬勃向上、自信自強的精神風貌。(圖/文:襄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