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明
百國仿效的瑞典“治官之術”
張達明

關于公務員財產申報制度,目前世界上當屬瑞典實施得最為徹底。早在250多年前,也就是1766年,瑞典就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政務公開制度,并出臺了更多與之配套的信息公開制度,讓每個政府公務員都晾曬于民眾的眼皮底下。凡在瑞典政府供職的公務員,每個人幾乎都會發出這樣的感觸:“作為政府公職人員,最可怕的不是冬季的漫漫長夜,而是個人經濟生活的毫無隱私,要想在政府部門供職,就得過一種‘赤裸的生活’?!?/p>
有許多人對瑞典當年做出的如此決定甚為不解,因為,當時瑞典還很貧窮,政府官員中還不會出現貪腐的既得利益者,可為什么要在全世界率先訂立政府公務員的財產申報制度呢?理由簡單得只有一個,他們擔心歐洲大陸正日益蔓延的貪腐之風,會使瑞典這塊“凈土”受到連累,還是采取措施及早預防的好。所以,政府公務員財產申報制度一經出臺,便立即贏得了全國上下的一致擁護叫好聲。
既然法律賦予了公眾監督政府公務員的大權,瑞典人則毫不客氣地“照單全收”。1995年10月,時任瑞典副首相的薩林,用公務信用卡購買了30克朗(瑞典克朗和我國人民幣基本相當)的巧克力,恰巧被一位記者獲悉,該記者認為自己必須對此事追查到底。于是,他不惜辛勞奔波于多家銀行,終于查到了薩林所在的開戶行,并理直氣壯地調出了他的全部刷卡消費記錄,然后義正詞嚴地當面指責薩林,說他“挪用了公款,褻瀆了一個政府公務員的基本道德”。薩林表示已經知道自己錯了,并哀求這位記者能夠手下留情,但記者不但不留情,反而把他的“丑聞”報道了出去,一時間在全瑞典鬧得沸沸揚揚,最終迫使薩林不得不引咎辭職,事情才算平息。
無獨有偶。2006年,瑞典新任首相佩爾松提名了幾位內閣大臣,并按照法律規定向民眾進行“公示”。幾天后,便有鄰居、記者等舉報出有3位官員未繳納電視收視費、雇主費等“惡行”,輿論頓時一片嘩然,雖然這幾人都以最快速度補交了所欠的費用,但民眾仍不依不饒。最終,這3位官員還是無奈地向首相遞交了辭呈。
目前,在瑞典的政府部門或公共機關的書面公務資料、公函、財務報告中,只要不屬國家機密,都必須無條件地向公眾開放。任何一個瑞典公民,只要對某個公務員的財產存有疑義,都有權查閱他們所有的經濟收支細目,甚至對于王室成員的資產和納稅情況,公民也可隨時查閱和詢問。
為了限制政府一些官員利用職權擴大信息的自由裁量權,瑞典適時制定了《保密法》,詳細列舉哪些信息屬于國家機密,從而讓公眾有了更多的知情權,最大限度避免了政府相關部門以“國家安全”為由而向公眾隱瞞信息。
瑞典人認為,他們所有的人都可以原諒政府的無能,但絕不能容忍政府公務員以權謀私的腐敗現象發生,哪怕他只多花了一個克朗,因為那是納稅人的血汗錢。在瑞典人看來,政府公務員除了一些受到普遍尊重的生活隱私外,沒有其他隱私可以向公眾隱瞞,特別是經濟隱私,更應該對公眾毫不保留地全部予以公開,這是每一個政府公務員都必須付出的代價。
瑞典人愛管閑事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幾百年來,這種風格不僅沒有絲毫的改變,而且還不斷推陳出新。他們已經把監督政府公務員作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義務而樂此不疲,并非單純意義上的“愛管閑事”。
當然,對于一些惡意舉報者,瑞典法律也有十分嚴格的規定,如果查出了惡意舉報者,便會給其最低的信用記錄,這樣就會導致一個可怕的結果:惡意舉報者將會在以后不可能從銀行貸到款、也不可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這樣的人在瑞典和一些有劣跡的公務員一樣,同樣是不受歡迎的人。此外,瑞典在銀行、稅務局及公開的互聯網之間還建立起了一套非常龐雜、科技含量極高的信息查詢系統,使得惡意舉報者沒有可乘之機。
時至今日,世界上雖然已有近百個國家仿效瑞典的“治官之術”,建立起了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其中既包括美國、英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包括泰國、尼日利亞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但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像瑞典那樣將對政府公務員的監督進行得如此徹底,使之成為民眾的“生活習性”。難怪瑞典人談起他們制度的成功經驗時,總是露出驕傲的神色:“推行政府公務員財產申報制度,表面上似乎很簡單,但卻涉及法制建設、信息化發達程度等方方面面。所以,瑞典的成功范例不太會輕而易舉地被其他國家所復制?!?/p>
(責任編輯:楚文)
(郵箱:zhouwenji0303@163.com)
2016年“讀者評刊”獲獎名單
為了進一步提高刊物質量,更好地為讀者服務,《文史博覽》每期推出“有獎評刊”活動,每一年度在優秀評刊讀者中評出一等獎2名,獎金各300元;二等獎3名,獎金各200元;三等獎5名,獎金各150元;紀念獎20名,送精美紀念品一份。
以下為《文史博覽》2016年度優秀評刊讀者名單:
一等獎(2名):
李鴻圖(湖南) 陳遠瑄(廣東)
二等獎(3名):
周典坤(湖南) 符信成(湖南) 李景洲(河南)
三等獎(5名):
白云金(湖南) 張云紅(湖南) 童和平(湖南)
彭 如(湖南) 焦軼昆(新疆)
紀念獎(20名):
陳巨仁(湖南) 余錫剛(上海) 李盛茂(湖南)
陶金梅(山東) 何大晶(湖北) 朱開亮(湖南)
袁非池(湖南) 唐長春(湖南) 屈先明(湖南)
劉國安(湖南) 王華榮(湖南) 馬常青(天津)
龍開順(湖南) 周漉珊(海南) 鄒康國(湖南)
曠 軍(湖南) 朱運泉(湖南) 汪 云(浙江)
李寰焜(湖南) 林明成(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