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發喜
宋教仁三次辭官:只重政見,不戀權位
鐘發喜

宋教仁
辛亥革命領袖人物中,宋教仁最具政治家操守和人格精神魅力。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堅守政治立場不為權位動搖。三次辭官,彰顯出政治大家風范。
1908年,宋教仁針對日本蓄意挑起“間島”(實指我國延吉四縣,日本人稱為間島,以韓民越界墾殖為由,謂此地當屬韓,并以保護韓民為借口,派陸軍大佐齋騰季次郎率部屬占領該地區,設間島派出所,實欲據而有之)領土爭端,而“政府諸人昏聵無知,將坐使日本人攫取我十數萬方里之地”的問題,費數月之功,編著《間島問題》一書,援引中、韓、日、俄4國93種文獻資料,運用歷史學、地理學和國際法知識,從歷史沿革、自然地理、境界條約等各個角度無可辯駁地論證了所謂“間島”歷來都是中國的領土,并托人將書稿交給清政府駐日公使。
清政府得到宋教仁提供的書證,在交涉中駁倒了日本人制造的各種偽證,取得了其入關統治中國兩百多年數十次領土爭端談判中的唯一全勝,保住了延吉四縣的國土。
間島問題解決,“袁世凱、那桐等謂宋有大才”,聯名奏請慈禧太后赦免了宋教仁的反清“大罪”,賞四品京堂襄理外交。袁世凱電令駐日公使李家駒致意宋教仁,請其回國任職,被宋教仁謝絕。
面對高官厚祿,當時年僅26歲的宋教仁不為所動,致信李家駒和胡維德兩位駐日公使:“某愚不幸,素持與政府立于不兩立之主義。……人各有志,不必相強,笑我詈我,豈所計及!惟此心能見白于此,則惟行吾志可矣!”宋教仁不聽勸進,不計毀譽,不做朝廷命官,堅守自己反清與愛國的政治立場和政治原則不動搖。
1912年4月,宋教仁出任北京政府農林總長,5月13日在參議院宣布施綱領:“擬以十年為期,定國家施政之大方針”,制定了《農林部官制》和開墾土地、開發林業、興修水利以及設立農業銀行、開辦農業學校、創辦農事試驗場等各項振興農業的規劃。
6月12日,宋教仁在國務會上“提議決定臨時政府大政方針,痛陳國家危機與政府不可不大決斷以速圖救濟之故”,與會閣員大為感動,議請宋教仁草擬一大政方針議決施行。
受此重托,宋教仁徹夜未眠,草似大政方針與實施計劃13條。宋教仁以為自此政府會大有轉機。不幸的是“大政方針”尚未討論,國務總理被逼辭職。
6月15日,袁世凱要改任直隸都督王芝祥為南方軍隊宣慰使,總理唐紹儀不同意,袁竟背棄《臨時約法》將未經唐副署的委任狀交給了王,唐憤然辭職。總統獨裁,內閣不穩,宋教仁深感此時的政府不足有為,遂起辭職之意。
唐紹儀辭職,同盟會代表晉謁袁世凱,申述新內閣組成應秉政黨內閣或超然內閣的意見,袁世凱回答:“只問才不才,不問黨不黨(即仍采混合內閣,便于其操縱)。”6月28日,宋教仁在同盟會討論組閣問題時申言:“此次國務院改組,本人向來主張純粹政黨內閣;改他黨組閣,本會各員退出,本人早已發表,刻即他人不欲退出;本人一人亦決辭職;即本會同志必不贊成,則余即出黨亦可,決不使自己主張之宗旨致相矛盾也。”
宋教仁的政治主張與袁世凱針鋒相對,沒有調和余地,遂決意辭職,盡管總統、閣員再三挽留,黨內同志多有勸勉,1912年7月8日,宋教仁向袁世凱遞交辭呈,決然辭去農林總長。
宋教仁在答友人勸其不要辭職的《復孫武書》中說:“政治家之生活,以政見為要素者也……夫合則留,不合則去,原為政治家之常軌。”只重政見,不戀權位,宋教仁任農林總長不足三月,便毅然告退。
1912年8月,組閣不足一個月的陸徵祥倒臺,建立不到半年的北京政府再次癱瘓。9月20日,受袁世凱的委托,教育總長范源濂、工商總長劉揆一兩位閣員拜訪時任國民黨代理事長的宋教仁,力勸宋出任總理。宋教仁以與總統政見不一為由堅持不就。袁世凱認定“宋教仁天資才調逸越儕輩”,非宋教仁出來組閣,治國難以奏效。于是又請此時先后到京的孫中山和黃興出面勸說,宋教仁依然不為所動。
1912年10月6日,宋教仁《答〈民立報〉特派員問》道出了不當國務總理的原由與立場。《民立報》特派員問:“陸總理辭職后,聞袁大總統甚屬意于君,信乎?”宋答:“上月范源濂、劉揆一二君訪余,勉以國事為重,力勸余擔任總理。余以組織內閣必與各國務員負連帶責任,若僅更換總理,不能與各國務員一致進行,必不能成一強固之政府,且與國民黨之政黨內閣之黨議大相剌謬,故堅持不允。”又問:“外間言中山到京后,袁大總統與中山商議繼任總理,中山即以君對,黃克強(即黃興)來電亦力勸君就總理席,有是事否?”宋教仁回答:“誠有是事,余當時堅辭決絕。”
1913年年初,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大獲全勝,3月中,依據《臨時約法》規定,袁世凱電請宋教仁:“即日進京,商決要政。”3月20日,宋教仁準備北上時在上海火車站遭奸人暗殺,時年不足31歲,令人痛惜。而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堅持政治理想,三辭高官厚祿,則為后世樹立了一個政德楷模。
(責任編輯:亞聞)
(郵箱:2003xyw@163.com)
歡迎廣大讀者關注《文史博覽》數字平臺
1.《文史博覽》雜志微信公眾號“力量湖南”“文史博覽”“文史博覽人物”上線,歡迎關注。
關注方法:①打開微信“通訊錄”,點擊右上角“添加朋友”。②在“添加朋友”里點擊“查找公眾號”。③在“搜索”里鍵入“力量湖南”“文史博覽”“文史博覽人物”,進行關注即可。
2.《文史博覽》雜志新浪微博,可搜索“文史博覽”,敬請關注。
3.《文史博覽》電子雜志。佐羅網(http://www.zcom.com/search/query/文史博覽)、騰訊讀書(http:// mag.book.qq.com/newsmedia/wsbl/wsbl.htm)
此外,為方便廣大讀者訂閱本刊,文史博覽雜志社與蜘蛛網合作,新開通了雜志網上訂閱平臺;并與“雜志閱覽室”合作,開發了《文史博覽》手機客戶端閱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