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星

摘 要:連云港至鎮江鐵路的功能定位,核心問題是要不要兼顧部分貨物運輸,引起了長時間的爭議,該文通過設計工作實踐總結,研究闡述該項目在通道中的地位、作用及市場份額,論證分析該線的功能定位。在區域綜合運輸體系中,公路與城際鐵路將是客運的主要運輸方式,貨運公、鐵、水相輔相成、分擔協作,共同構筑區域綜合運輸走廊。從承擔的運量和吸引范圍來看,該線運量以省內、外城際客流為主,近、遠期過江客車對數為64對/日、96對/日。因此,該線的功能定位:該項目作為國家快速鐵路網的組成部分,也是長三角城市群區域快速鐵路的骨干,主要承擔區域內南北方向客運任務。線路等級為客運專線。
關鍵詞:連云港至鎮江鐵路 功能定位 客運專線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1(b)-0048-02
1 問題的引出
隨著江蘇省圍繞“兩個率先”目標、和諧發展以及沿海開發戰略的實施,交通需求旺盛。新建鐵路連云港至鎮江線地處我國東部沿海地帶,位于江蘇省中北部的縱向中軸線上。線路北起蘇北連云港市,沿寧連高速引入淮安市,與京杭運河、京滬高速公路并行,向南經蘇中揚州市,跨長江后止于蘇南鎮江市,線路正線全長312 km。連鎮鐵路北承隴海鐵路、擬建連鹽鐵路,中聯新長、宿淮、寧啟鐵路,南與滬寧城際相接,形成縱貫江蘇省中部蘇北、蘇中、蘇南地區的南北縱向中軸鐵路主通道,對加強沿線地區城市與省會城市南京及我國經濟中心上海的聯系,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拉動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2 連云港至鎮江鐵路功能定位分析
2.1 研究區域鐵路網構成
在既有及在建路網基礎上,研究年度相關路網構成如下。
新建客運專線和城際鐵路:京滬高速、鄭徐客專、徐連客專、滬寧城際、寧杭城際、寧安城際、通蘇嘉城際、泰錫宜城際、沿江城際鐵路建成。
新建快速鐵路:宿淮、日連、連鹽、滬通鐵路建成。
改擴建鐵路:膠新、新長、寧啟增建二線,江陰長江大橋建成。
遠期:長三角城際網建成,路網進一步優化完善。
2.2 研究年度客貨運量預測
2.2.1 江蘇省鐵路客貨交流總結
(1)江蘇省鐵路客貨運量市場份額逐年下降,目前客貨分別僅為4.2%和4.1%,預測近期為8.0%和5.2%,迫切需要建設新線。
(2)江蘇省鐵路旅客發送量除省內占41.5%(其中南京占9.5%、蘇錫常占19.5%)外,省外以上海和中西部為主,分別占22.6%和22.3%。
(3)江蘇省鐵路貨物發送、到達量除省內僅占19.9%、8%外,省外以中西部和北部為主,發送量分別占44.3%和17.3%,到達量分別占49.2%和38.6%。
2.2.2 江蘇省南北通道客貨運量預測
(1)江蘇省過江通道客貨運量預測。
根據相關過江通道在路網中的位置以及通道運輸分工分析,確定各個過江通道承擔的合理運量構成如下。
①南京過江通道主要承擔京滬線以西地區與蘇南、上海的客貨運輸及上述地區與浙江的部分旅客交流。
②鎮江過江通道主要承擔揚州及以北地區、山東中南部地區與鎮江、滬寧沿線以及浙閩贛地區的交流。
③江陰過江通道主要承擔蘇北東部、山東東部地區與滬寧沿線以及浙閩贛地區的交流。
④南通過江通道主要承擔蘇北、山東東部地區與上海以及浙江部分地區的交流。
江蘇省過江通道客貨運量預測分析見表1。
該通道可分擔部分蘇北到南京和上海的客車,逐步實現過江通道客貨分線。因此,此次研究鎮江過江通道僅辦理客運,近遠期客車對數為64、96對。
2.2.3 相關路網客貨流分配
連淮揚鎮線相關鐵路有京滬、新長、寧啟、京滬高速、滬寧城際,在建的宿淮和擬建的連鹽、連淮、滬通鐵路。
主要支點北端為徐州、新沂、連云港,南端為南京、鎮江、無錫、上海。
由連淮揚鎮線相關路網運輸徑路比較可知,連淮揚鎮線的貨運最短徑路吸引范圍在蘇北地區、山東中南部地區與蘇南地區之間;按時速200 km/h計算客車旅行時間,客運在京滬高速鐵路以東地區占有優勢。
3 結語
從地理位置來看,該線位于江蘇省的中北部地區、南北走向,通過長江大橋將蘇北、蘇中、蘇南緊密聯系起來;與連淮線一起,將400 km范圍內的連云港、淮安、揚州、鎮江、南京5個人口稠密的大中城市串聯起來,構成寧連快速通道,連通京滬與沿海兩大通道。
從路網上來看,與該線平行的南北縱向通道西有京滬通道,東有沿海通道,京滬線以東地區尚無一條南北向高標準的快速鐵路,該線可以與京滬、沿海兩大通道共同構筑江蘇省乃至華東地區南北運輸主骨架的作用。通過與長三角城際網的銜接,融入區域快速客運網,可充分發揮系統整體效益,提高鐵路的市場競爭力。
因此,該線的功能定位:該項目作為國家快速鐵路網的組成部分,也是長三角城市群區域快速鐵路的骨干,主要承擔區域內南北方向客運任務。線路等級為客運專線。
參考文獻
[1] 陳明莉.市郊鐵路的功能定位及武漢市郊鐵路發展前景[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7):107-108.
[2] 魯永辰.市郊鐵路主要技術標準的選擇[J].鐵道勘察,2014(6):77-80.
[3] 肖雄,顧保南.城際鐵路速度目標值評價方法研究[J].綜合運輸,2015(3):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