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中國發展論壇暨第三屆智慧農業創新發展國際研討會(China Development Forum and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art Agricultur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CSaid 2016)于2016年10月28-29日在北京金碼大廈成功召開。本次研討會由中國農業大學主辦,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承辦,圍繞“智能技術與裝備”這一主題,針對智慧農業創新發展與全球化戰略、智慧農業協同創新與關鍵技術、裝備以及智能農業產品研發與市場推廣等組織開放式研討,為智能技術與裝備引領現代農業發展與促進農業現代化提供技術支撐。
會議主席為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名譽主席、中國農業機械學會名譽主席汪懋華,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農業部規劃設計院副院長楊邦杰,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主任賈敬敦;執行主席是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高萬林,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現代精細農業系統集成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李民贊。
高萬林教授主持了大會開幕式,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龔元石教授、中國致公黨中央副主席楊邦杰研究員、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賈敬敦主任、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隋斌院長、農業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李洪濤副主任、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李成貴院長分別致大會歡迎辭和開幕詞。大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懋華教授作了題為“新一代信息科技革命助推智慧農業創新發展”的主題報告,介紹了國家“十三五”計劃中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指出新一代信息科技快速發展正深刻改變著世界。汪懋華表示,從1994年起,我國農業工程科技界開始研究海外發達國家精細農業技術到如今智能技術與裝備迅速融入各個應用領域,這表明在我國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的融合發展迅速,精細農業實踐助推了智慧農業創新發展。
科技部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主任賈敬敦從政策層面解讀了我國智慧農業創新的戰略目標和重要意義。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隋斌發表題為“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引領驅動農業現代化”的主題發言,指出本屆研討會以“智能技術與裝備”為主題,緊扣時代發展需求和國家發展戰略,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隋院長強調發展智慧農業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總結了我國智慧農業發展取得的積極進展和呈現三個明顯特征,指出智慧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并希望以研討會的召開作為契機,更加有力地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龔元石在研討會上表示,智慧農業對農業科技創新實力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并指出中國農業大學校正朝著具有中國特色、農業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闊步邁進。
此外,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巴基斯坦等多國數十位國際知名專家和國內外知名學者齊聚一堂,熱議智慧農業并圍繞“智能技術與裝備”作重要報告開展學術交流。我院師生也踴躍到場認真聆聽來自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報告,領略科技前沿的學術魅力,表示受益匪淺。
中國發展論壇暨第三屆智慧農業創新發展國際研討會由中國農業大學、致公黨中央經濟委員會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聯合主辦。開幕式結束后,會議還進行特邀報告和主題發言,并于28日下午及29日召開智能化農業裝備技術、智能農業國際研討會、計算機與大數據技術、智慧國土與農用地管理、智慧農村能源研究、互聯網+新型電子商務、智能技術與系統、智慧農業與產業發展等七個分會。本刊社長兼總編王應寬編審全程參加了此次會議并主持分會場報告。
通過中國發展論壇暨第三屆智慧農業創新發展國際研討會上與國內外學者的研討和交流,廣泛了解了當前發達國家在智慧農業上的發展現狀和經驗,認清了國內的優勢和不足,從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發展戰略、智慧種植業、智慧養殖業、智慧國土與農用地管理、智慧農村能源研究、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管理與品質安全保障、智能化農業裝備技術、智慧農業生物質資源化利用等多個方面,為積極探索我國智慧農業發展提供了較充分的依據。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