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柯善北
裝配式建筑,時不我待
本刊記者 柯善北


整棟房子在工廠流水線上“生產”、鋼筋混凝土建筑變身“拼插住宅”、無需空調暖氣“生態屋”可自主實現冬暖夏涼……裝配式建筑讓這些看似建筑業的“童話”正在成為現實。
縱觀改革開放幾十年,我國建筑業在國家高歌猛進的發展浪潮中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建筑生產方式普遍存在資源能耗高、環境污染嚴重、人員勞動強度大、工程質量和安全無法有效保障等問題。據統計,建筑業能耗約占社會總能耗30%,鋼材消耗量占社會鋼材消耗總量的50%,每年產生建筑垃圾15至24億噸。因此,通過工業化生產、裝配式施工,不僅能夠顯著改善施工作業環境,還能有效減少現場的資源浪費,提高施工效率和質量。數據顯示,工業化方式能夠縮短工期40%以上,減少建筑垃圾70%以上,提高建筑物壽命到100年,真正實現百年建筑。因此,發展裝配式建筑正是大勢所趨。
2016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筑,加快標準化建設,提高建筑技術水平和工程質量。
2016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
2016年11月1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上海舉行全國裝配式建筑工作現場會,陳政高部長指出,裝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要全面落實裝配式建筑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各地要落實好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產企業相關優惠政策。
從國家宏觀政策的密集發布,到住建部具體細化政策目標、重點任務、技術標準、優惠政策等指導性意見的出臺,為裝配式建筑指明了方向,相關產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然而,裝配式建筑在發展的進程中面臨成本高、技術標準不夠完善、專業人才短缺等困境,發展步伐緩慢。如何破解難題、引導裝配式建筑在全國穩健發展成為各級政府、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們紛紛建言,裝配式建筑毫無懸念地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熱點話題。
窺一斑而知全豹。借著兩會熱風,本刊編輯部記者們分別聚焦全國裝配式建筑的龍頭企業,從他們的具體實踐中追尋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成功路徑,以更好地以點到面,在全國推廣,讓“低碳、綠色、環保、宜居”的美好家園成為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