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陳子怡
做出示范項目讓開發商看到好處訪西安建工集團副總經理陳震
本刊記者 陳子怡

“普通鋼筋混凝土建筑,幾天才能蓋起來一層,等凝固了才能繼續搭建,天氣不好凝固的慢,建筑的抗震效果還并不理想,在能源材料環保力度上,也不盡人意,人力成本耗費十分巨大。”提起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優勢,西安建工集團副總經理陳震首先道出了傳統鋼混結構的弊端。
與鋼筋混凝土建筑在本質上有著巨大的差異,裝配式建筑正在悄然興起。
“普通鋼筋混凝土建筑,幾天才能蓋起來一層,等凝固了才能繼續搭建,天氣不好凝固的慢,建筑的抗震效果還并不理想,在能源材料環保力度上,也不盡人意,人力成本耗費十分巨大。”提起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優勢,西安建工集團副總經理陳震首先道出了傳統鋼混結構的弊端。
的確,當陳總告訴記者,裝配式建筑,一天蓋4、5層都不是夢,而且抗震效果好,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時,在座的大家都十分驚訝。而就在西安市長安區,幾棟由西安建工集團設計施工的裝配式住宅樓正在拔地而起。
所謂裝配式建筑,即像搭積木一樣,將房子的部分或所有構件在工廠預制完成后,運到施工現場組裝,具有“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成品化裝修、信息化管理”等特征。使用裝配式建筑不僅沒有一般工地常有的噪聲和粉塵,施工占地面積也大大減少,既減少對大氣環境和道路交通的影響,又減少對市民生活造成的干擾。
西安建工集團作為陜西省唯一個落地投產的建筑產業現代化的基地和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研發中心,在全國建筑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上都處于領先地位,這幾年在綠色建筑的施工上有著集團獨到的見解和認識。


記者:建筑工業化的生產方式相比傳統建筑業在經濟效應及環境效應方面有哪些優勢?
陳震:首先,從抗震角度來講,其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尤其是混合結構,其在樓體自重及材料韌性方面都比傳統混泥土結構建筑堅固;第二,在節能降耗層面的貢獻巨大,產業化生產方式中鋼材料的用量比重在增大,混凝土材料比例縮小,后期在建筑拆除過程中的材料浪費與環境污染會有大幅度的降低,同時鋼結構可以重復利用,能從最大程度上實現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綠色環保;再次,從建筑質量和品質來講產業化工廠的生產方式可以做到材料的全面養護,包括對溫度、濕度、外觀等方面的護理。在經濟層面上來講:一是解決了鋼能源產能過剩及能源價格下降的問題;二是PC預制結構的方式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的使用面積,減少梁柱邊角的面積占用,而且可以實現墻體走水走線的工廠化制作,降低裝修難度與成本,甚至減少裝修中的公共及居家污染,全面提高居家生活品質;三是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把大量的農民工集中起來培訓學習,從難以管理且收入得不到保障的農民工變成產業工人,然后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夠解決社會治安、經濟等問題。
記者:開發商作為建筑產業化的最大受益者,請問,西安建工集團準備采取哪些措施來影響開發商使用裝配式建筑?
陳震:對于西安建工集團來說,我們的主導思想是:最好的影響方式是我們自己真的做出示范項目讓開發商看到好處。對于開發企業來說是需要核算成本與效益的。要影響其選擇建筑產業化模式,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的案例來說明。因此,我們西安建工集團作為全市5家百億企業之一,我們有著優質的資本、開發、設計、施工乃至后期的居家物業、物流的全產業鏈資源與 24家獨立法人公司,所以我們決定要先做出好的示范性項目,當下我們集團已經決定在開發板塊中選用了6萬平方米做個示范項目,其中兩個24層,一個11層的建筑,我們采用傳統建筑模式與建筑工業化模式對比的方式來打造項目。讓政府、開發企業及老百姓真真看到建筑產業化的優勢。從建筑材料、工地等方面看到綠色環保;從得房率讓老百姓看到好處,比如同樣100平米的房子,它所使用的面積比傳統建筑的要大5%-8%,同樣的價格相當于多出了一個廚房或者儲物間的面積;從建設周期、建設成本、用工數量、得房率、建筑品質等方面來減少開發商銀行貸款利率成本,加快銷售去化速度。通過項目來影響政府、開發商以及社會民眾共同來推動建筑產業化的發展。
記者:作為陜西省唯一個落地投產的建筑產業現代化的基地和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研發中心,對于西安或者陜西省綠色建筑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您有怎樣的倡導理念或建議?
陳震:首先,對于建筑產業化的發展來說,我本人包括西安建工集團都充滿信心。因為從中央層面或者國家層面上來講,都在關注研究并且大力支持這種新興的技術產業。另外,從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多年不斷的探索實驗,建筑產業化的研發技術越來越成熟。整個國家、政府、行業、企業都在推動這件事情,包括從政策層面提出的包括容積率,采用綠色建筑所給予的補貼等;其次,國家目前對環保的要求強制性規范,不允許現場噪音、環境的污染,從這些層面的限制來講,以后不管是否同意,都會往這個方向發展,就算開發商愿意不愿意,都必須往這個方向發展;從行業來講,應該做得更好,不能勉強你是否同意,非要讓你跟進項目,只是讓你覺得政策開始扶持;對于補貼,這種補貼是給投資方的,不是給施工方的。最近,省建廳已經陸續出臺這方面的課題了,工廠化程度越高,裝配率就越高,裝配率越高,補貼就越高,對于開發商來說,這就是省錢的。現在要做的不只是讓你拿到補貼,而且要爭取做到80%以上的裝配率,真正的綠色環保建筑,裝配率越高越好,國家現在已經提出了75%以上,裝配率越高,成本也要消化在工廠,不能讓開發商多掏錢,大大降低了開發商的綜合成本。
記者:建筑工業化對新型城鎮化有哪些重要意義?
陳震:城鎮化很適合于這種產品是純PC的結構生產,因為城鎮化建設里面基本沒有混合結構里的大型鋼結構的這種技術,它的板柱梁基本上就是連接,甚至這種墻帶幾塊窗,這種墻豎起來把窗紗一安就好了,甚至在里面做木板,壁紙,它現有的線都是預制好的,產業化規范到集成化,全部都是定制式的這種技術,這就已經嚴格說明用了所使用的這種互聯網平臺,從圖紙設計開始,每一個都是帶編號的,極大的降低了出錯率。比如現場人員拿手機一掃條形碼或者二維碼,就可以知道這個構建,或者哪堵墻或是哪個材料,那么工廠制作的規格也享用同樣的平臺,所以整個從生產物流到安裝,它是定制化的這種模式。這種模式很適合城鎮化,城鎮化的勞動度很高,所以城鎮化是一個很好的新興產業,并且城鎮化是我們的一個發展目標。
記者:西安建工集團在發展建筑產業化方面未來有怎樣的戰略布局?
陳震:先說短期目標。首先,先把當下集團籌備建設的示范項目做好,這是已經在省住建廳立項綠色住宅示范的項目,在這個做的過程中,針對現在已經立到住建廳的示范項目,必然從整個認知的程度宣傳上進行一些影響力的推動。接下來的話就是著手建設集團在清涼山公園的項目,目前正在做規劃設計階段,我們計劃建設一個純鋼結構的綠色示范小區,產品將會涵蓋疊拼、聯排別墅、洋房和高層,將來會引進更多綠色人居科技系統以及人工智能產品,打造真正意義上的且是最純粹的綠色建筑示范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