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德國、加拿大特約記者 姚蒙 董銘 青木 陶短房 ●任重
法國數十年來最難預料的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23日舉行,全球像盯著英國脫歐、特朗普勝選一樣擔憂另一起“黑天鵝事件”發生。“法國大選從來沒有像這次這樣如此重要,這個國家的大選首次可能對世界事務產生重大影響”,俄羅斯《觀點報》的評論代表著很多圍觀者的心聲。兩大傳統政黨邊緣化,很多民眾情緒激進化,加上恐怖主義陰影揮之不去,這個在世界史上以“大革命”著稱的國家走到一個十字路口。這不僅僅是法國的事情,對歐盟而言,這可能是“生與死的問題”。糟糕的是,無論誰勝出,對歐盟都不是好消息。德國《商報》23日說,歐盟已經在幻滅或異化的不可預知面前顫抖。
首次在緊急狀態下舉行的大選
法國23日開始總統大選的首輪投票。法新社報道說:總統大選在緊急狀態下舉行,這在法國尚屬首次。由于周四晚剛剛發生了香榭麗舍大街恐怖襲擊案,當局強化了治安措施。據治安當局公布的消息,全法國一共部署5萬名警察與7000名軍人維持治安,確保投票順利進行。據統計,全法國一共設立6.7萬個投票點,大都設在市鎮村政府及中小學內,大城市敏感地方的投票點甚至設立了安檢處,以防萬一。《巴黎人報》22日透露了法國情報部門與公共安全部門的一份內部通報,該通報要求確保投票順利進行,在每個敏感投票站前都安排警力。
《環球時報》記者周日一早來到設在巴黎十四區的一個投票點,就看見有兩名軍人持槍維持治安,而不少選民已經前來投票。一位名叫雷米的男子說:“我們可沒有被恐襲嚇倒,我們照常投票,照常生活!”被問到投誰票時,法國人一般都諱莫如深,雷米也是如此。他籠統地說,會投“引領法國改革、能夠振興經濟、保障安全的人”,因為這些問題是法國的當務之急。另一位女性選民保琳娜則比較直接,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她選了馬克龍,因為他代表了許多法國人的想法,又沒有傳統左右翼黨派的局限。
根據法國內政部對投票率評估,到17點時,投票率達到69.42%,比上次大選的70.59%略低。法國法律規定,在20時所有投票站關門之前不得公布任何投票結果的預測,只能透露投票率。選舉結果于晚間20時公布,得票最高的2名候選人將于5月7日進行第二輪投票,當選人最快在5月14日前宣誓就職。
“選民迷茫,選情激烈”,“德國之聲”對鄰國大選做出概括。報道稱,英國脫歐公投以及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后,法國總統大選無疑具有風向標的意義。整個選戰期間,各陣營均丑聞迭出,令人眼花繚亂,以至于觀察家們不禁要問,現在是否還會出現更多更大的變數?而很多選民早已迷失了方向,直到投票最后一刻,都不確定應當把票投給哪一位候選人。但可以確定的是,傳統大黨影響力急劇下降,在當前的政壇角逐中,已不再扮演關鍵角色。
本次從左派到極右派各黨派共有11名候選人參加總統角逐。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稱,法國總統選舉再次印證,傳統政黨力量已經在今年總統大選中失去領先和占據意向投票主角的位置,甚至被邊緣化。法國因經濟停滯,失業率居高不下,選民對政治和社會現實的不滿情緒蔓延,連帶對所有傳統政黨和他們的領導人感到厭倦失望。對他們的批評越來越尖銳刻薄。傳統大黨無論是任期屆滿的社會黨,還是戴高樂主義的共和黨都被擠到邊緣。社會黨與共和黨的困境,折射出新興政治力量的實力與威脅。法國選民普遍不滿,為極右的“國民陣線”帶來市場,而極左的“法蘭西不屈服黨”推出的競選綱領也帶有推翻現實、重起爐灶的意思。但無論是“國民陣線”退出歐盟、退出歐元、驅趕外國人的計劃,還是“法蘭西不屈服黨”的“革命造反”口號,在極具鼓動性的同時也造成恐懼。
其實,對許多選民來說,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局面,并不需要通盤考慮得太多。《環球時報》記者熟悉的幾名華裔選民很干脆地把票投給中右翼的菲永,認為他的執政經驗更重要,尤其是在經濟層面和治安層面,認為他有能力提出具體可行的施政方案。
恐怖襲擊陰影加劇了人們的不安。投票日當天,不時傳出有投票站臨時關閉的消息:貝藏松一個投票站前因一輛空汽車未熄火、車內有槍支而臨時關閉,警察仔細檢查排除恐襲危險后才繼續開放投票。
激進情緒下的法國
法國大選所反映出的激進與憤慨情緒22日已經在街頭“上演”過一回,數千名不同工會以及社會組織成員要求在街頭“用腳與口號投出”第一輪的選票,他們呼吁法國大選聚焦社會變革,拒絕現狀,使法國大選后的形勢“更人文,更社會關懷,更平等”。英國廣播公司稱,工會人士上街游行期間發生警民沖突,警方施放催淚瓦斯驅散人群。
為什么法國會變成這樣?美國廣播公司的文章稱,推動特朗普當選和英國脫歐的很多因素也在法國大選中現身:種族和宗教緊張因為不斷重復的恐襲而加劇,失業率5年居高不下,經濟增長乏力。這些因素正不斷滋生法國民眾的不滿和失望,必將體現在大選中。美國外交關系協會高級研究員查爾斯·庫普坎23日表示,民粹主義、反建制在大西洋兩岸彌漫,導致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法國選舉將提供一個關鍵信號,即民粹主義浪潮是否還在風起云涌,或者開始消退。
“法國希望改變”,德國新聞電視臺23日分析說,難民危機、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等,這些只是越來越多的法國人支持極端派的一個方面。實際上,法國人希望改變,除了外在原因,還有內部原因。70年來,法國一直是歐盟的堅定擁護者,在歐盟發揮核心作用。然而,近年來,法國經濟不佳,在世界秩序中的作用也下降。甚至在歐盟內部的影響力也被德國超越。法國人希望國家重新強大,就像美國一樣希望改變。
“法國面對極端派風險”,經濟大報《回聲報》稱,總統大選中極右翼黨派領導人勒龐與極左翼代表梅朗雄令全球的投資者感到憂心。他們兩人同樣具有欺騙性,每次講話“都滲透著仇恨和階級斗爭”,以恐嚇那些把持著“體制”的人,標榜自己是“人民”的代表。《回聲報》的社評聲稱,讓他們獲勝將使整個國家與鄰國、與世界、與未來為敵。
未來的歐洲將更加不可預測
“決定性的一天”,德國《明鏡》周刊23日稱,今年幾乎沒有一場選舉比法國大選更為重要。觀察家認為,法國大選已經遠遠超出“未來幾年誰決定法國政策”的范疇,它也將決定歐盟的未來。然而,法國大選的不可預測性并非絕無僅有,特朗普在美國的勝出說明,西方世界選民的不可預測性已經大大增加。
“歐盟會面臨終結嗎?”德國《商報》23日提出一個嚴重的問題。報道稱,法國總統選舉讓柏林和布魯塞爾惴惴不安,有些人已經開始擔心“歐洲的末日”。
面對外界的憂慮,歐盟急忙派發“定心丸”。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歐盟委員會發言人稱,即便疑歐派在法國大選中獲勝,以歐盟的強大也足以生存下去,歐盟委員會認為無需在大選結果出爐前制訂應急計劃。歐盟委員會發言人還稱,法國大選不是危機,而是民主的機會。
然而,沒有應急計劃被一些媒體解讀為歐盟的束手無策。德國《西部日報》23日說,“歐洲沒有B計劃”,意味著如果在法國大選中極端派當選,歐盟已經沒有新的選項,只剩下一個選項——那就是歐盟的終結。
“法國大選是對歐盟的一次嚴重警告!”德國《柏林日報》23日稱,兩名激進的候選人勒龐和梅朗雄的民意支持率加在一起高達40%以上。如果他們勝選,歐盟和歐元區必將走向分裂,法德軸心也將不復存在,如此重要的友誼將被降到冰點。這將是德國和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痛苦的挫折。即使馬克龍獲勝,歐盟和歐元區也不能像以前那樣舒適地存在。無論法國大選最終是什么結果,歐盟和歐元區必須改變。但是,歐盟進行影響深遠的改革有可能嗎?
德國新聞網23日稱,現在歐洲的每一次選舉都可能影響歐盟的未來。這是因為歐盟危機太多,處于爆發的邊緣。歐盟一直對自身沒有深刻的反省,作出許多錯誤的決定,比如擴張過快,難民政策等,導致反歐盟力量增大。未來的歐盟將更加不可預測,西方文明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