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屋驗收時沒發現有質量問題,等到入住后才看出問題,面對開發商的不理不睬,很多業主便以此拒交物業費。近日,某小區業主張某一家因拒繳物業費,而被物業訴至法院。
張某在法庭上辯稱,其名下的該套房屋自入住后便存在花園外墻裂縫、下沉及房屋外墻漏水、發霉等現象。其向小區物業公司反映上述情況,物業公司在拖延了一段時間后終于派人對外墻開裂部位進行了維修,但對外墻滲漏水、發霉問題未作處理。房屋發霉問題已經影響其正常生活,故其要求物業公司承擔一定的責任,對物業費進行扣減。
法院經審理認為,張某與其小區物業公司簽訂的《前期物業服務協議》約定,物業公司的服務范圍包括承擔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綠化、環境衛生、安全衛生、交通項目的維護、管理服務。對張某提出要求對房屋的滲漏水、發霉等自用部位維修、維護的項目,不在合同約定的范圍內。即使該房屋存在質量問題,亦應由張某另行向責任人主張權利。法院最終判決張某應向物業公司支付拖欠的物業服務費用。
律師提醒:將本應屬于業主和開發商之間的矛盾轉變成業主與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的矛盾,是生活中普通老百姓都會有的一個法律誤區。業主不能要求物業管理公司為開發商前期的建設質量等問題負責,因此不能以物業管理費來抵消前述遺留問題產生的損失,應該按照合同約定向物業管理公司給付物業管理費。 (摘編自青海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