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磊
教育不能太功利,尤其對孩子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能力的培養,更要細水長流。勿迎合應試教育的“大流”。早期孩子學習興趣、學習習慣、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比分數和擇校更重要。
世界上恐怕沒有哪個國家的家長,會像中國家長一樣糾結于“數學”:一方面,數學家們疾呼“數學是藝術,藝術是不可以直接用分數衡量的”,另一方面,在升學考試中,老師們普遍認為,數學是最有說服力、可以量化考核的學科。
這組矛盾帶給家長直接的問題是——到底要不要上奧數班?如果你相信“數學藝術說”,那么就得用潤物細無聲的啟蒙法,慢慢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如果你要應付升學體系的“分數高下論”,那么就不得不提前練習,甚至刷題。
相信絕大多數家長已經作出了選擇,否則也就不會出現深夜排隊、凌晨秒殺、搶座位、陪讀這樣五花八門、摻雜著血淚與無奈的學習史了。在優質教育資源稀缺下,拼學習成績、特別是理科成績大概是唯一一條相對公平進入名校的“捷徑”了。
正是因為有著巨大的升學剛需,各類數學、語言、教輔類培訓機構在全國遍地開花,成為教育焦慮的助推者,有時候甚至是直接制造者。
培訓機構的生意經到底是怎樣的?
“學習顧問”的推銷套路
被眾多家長追逐的學而思培訓,其套路很簡單——饑餓營銷。在一個時間點開放報名,只放少量的班級額度,人為造成稀缺感。每個孩子報名前要進行入學測試,按成績進入基礎班、提高班、尖子班、超常班(每年定期選拔)。然后是拼命提前學習:一節課的知識密度非常大,2-3個小時,要學四五個知識點,老師把教學內容極力壓縮。學生課后回家,需要刷更多的題來鞏固記憶。
相比學而思的饑餓營銷,一般的教育培訓機構還沒有如此緊俏,所以在招生上只好動別的腦筋。
培訓機構銷售人員通過孩子了解家庭情況、經濟能力、孩子的喜好與性格,通過家長了解孩子個性、教育投資理念、對孩子的預期、家庭背景等等,然后努力和孩子成為朋友,讓孩子對家長說“我要在這里學!”更高級一點的,銷售人員會努力和家長成為朋友,讓家長一定要把孩子放在這家培訓機構。
在校門口發傳單、通過購買電話號碼進行電話推銷、提供試聽課、報名課程越多享受優惠越多,這些都是通常做法。一些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甚至會潛入家長群,在群里制造焦慮,引導家長報名上課。
用一位業內資深人士的話說,就是“制造危機感,往傷口上撒鹽,然后再往傷口上涂藥”。
培訓機構為家長準備好了各種“危機”。比如說,年級危機——不同年級危機有區別,隨著年級的增長,知識逐漸加深,危機感日甚一日;時間危機——初一是打基礎,初二是關鍵,初三是飛躍;分數危機——大學自主招生、錄取分數;學校危機——各個學校的升學率;地域危機——本地或外地;家庭危機——雙親或單親,是否有兄弟姐妹,父母的學歷,父母的關心度等。還有個人危機——習慣、態度、興趣、能力、方法;性格危機——外向、中性、內向;性別危機——男孩子理科好些,女孩子文科好些(對男孩女孩的消極心理暗示)……總有一款危機“適合”你家孩子。
家長認同了危機感,銷售人員還要給家長足夠的刺激,明確并放大目前所遇到的困境。
經過這么一番“設計”之后,自然就是簽單了。通常的“逼單”說辭有“馬上要漲價了”“活動贈送”“優惠”,或者告訴你優秀老師的課程很滿了,不簽單就上不到他的課了……
一線老師往往是家長熱捧的,但很多機構卻玩起了文字游戲。直到孩子上課時,家長才發現老師并不是面對面授課,而是在視頻文件里講解知識點。
近幾年,早教機構在中國的大城市風生水起。唱唱跳跳的試聽課結束以后,銷售人員都會以當天下單有折扣優惠的方式,勸說家長簽約,在便宜面前,幾乎沒有幾個家長有抵抗力??墒窃趦灮輧r格、可以退款等承諾背后,卻可能并沒有對等的服務。不少早教機構沒有辦學資質,也沒有專業師資,上課沒有任何教材,老師也沒有備課。
如今,英語培訓機構如同恒河沙數,但英語老師資質如何呢?很多機構往往將剛畢業、缺乏經驗的普通師范大學畢業生硬生生給包裝成名牌大學畢業的老師。而所謂的外教,部分也只是徒有外國人的面容,并沒有教師資質,到了中國的培訓機構就成了名師。
該不該上培訓班?
各類培訓班的火熱也從另外一個層面證實了家長們對教育的重視。一般的義務制教育當然無法滿足所有家長對孩子教育的全部期待,課外輔導機構自有其存在的道理。
某數學思維培訓機構創始人劉仁杰老師指出,數學思維在很多人看來是抽象的、高冷的,然而事實剛好相反,數學是培養孩子思維能力的最佳載體。對年幼的孩子而言,思維能力需要經歷從“具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逐步過渡發展的過程,學習方式也有其特別的規律,突出特點就是“好奇”“好動”“好玩”“好表現”。
如果我們把握好孩子特定年齡階段的特點,用他們更樂于接受的“游戲、互動”的方式,借助“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讓孩子動手探究、動腦思考,這將更容易幫助孩子鍛煉提升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促進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建構。
劉仁杰老師也承認,現在的教育培訓市場太過浮躁,大家都忙著賺快錢、快賺錢,而忘記修煉企業的內功。
在劉老師看來,教育不能太功利,尤其對孩子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能力的培養,更要細水長流?!拔覀儾毁澩蠎嚱逃拇罅?,早期孩子學習興趣、學習習慣、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比分數和擇校更重要”。很多時候,家長也應該審視一下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不是出了問題。
(摘自《新民周刊》201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