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文
民國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時代,也是中國社會變革最為劇烈的時期之一。對于這個時代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當時歷史上的許多人和事我們都了然于胸,譬如北伐,譬如抗戰,譬如蔣介石。但也有不少事情我們卻知之甚少或者說一無所知,比如說民國時期的官員每月領多少工資,他們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當時的物價情況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下設陸軍、海軍、外交、內務、財政、司法、教育、實業以及交通九部,蔡元培被任命為教育總長。
教育總長是當時政府中的最高級公務員之一,他的月薪是大洋600元。據《文化人的經濟生活》一書記述:“北京1911年至1920年大米每斤3分錢,豬肉每斤1角至1角1分……植物油每斤7分錢。”民國名醫陳存仁也在其《銀元時代生活史》中說:“當時一個銅圓,用處極大,可以買糖十粒八粒,可以買大餅油條各一件,或是買生梨一二枚、馬蹄兩串。記得小時候,到城隍廟去游玩,一個銅圓可以買一塊百草梨膏糖,孩子們一面吃,一面聽賣糖的人唱著各種各樣的歌詞。城隍廟的酒釀圓子,是每碗銅圓兩枚,吃一碗面是四個銅圓,一塊肉又大又厚。汽水稱為‘荷蘭水,每瓶兩個銅圓。”陳存仁文中所說的那個時候,一塊大洋可換銅圓一百二十八枚左右。
從以上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蔡元培每月幾百元的收入購買力還是不低的,在當時屬于高收入階層。
胡適當大使的月薪
胡適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術界和教育界服務,只是在抗戰期間出任駐美大使,此間胡適每月能領多少薪水呢?
有些文章說胡適在美期間工資很高,甚至超過了蔣介石,這就有些言過其實了。胡適擔任駐美大使時的薪水是540美元,在美國不算高收入,好在大使屬于公職,有些開銷不需要自己掏腰包,胡適曾在致友人的信中說:“我的日用不需多少錢,所以每月還可余點錢買書。房子不用我出錢,汽車汽油都是公家開支。”
胡適的家庭支出很高,他的開支主要包括三方面:孩子留學費用、自己日常開支和妻子江冬秀在國內的支出。當時胡適兩個兒子胡祖望和胡思杜都在美讀書,學費支出不是個小數目,江冬秀在家里也花費不少。鑒于這種情況,胡適一邊“設法子去賣文章或者演講,替兒子籌備一點美元”,一邊極力縮減家庭開支。據《魯迅時代何以為生》一書介紹:“他(指胡適)在1939年9月21日和1941年4月10日兩次給妻子寫信,都間接地透露出了家用開支太大的問題,并暗示她盡量減少家用,以緩困境。其次是盡量壓縮自己的個人開支。眾所周知,胡適一度嗜好煙茶。在家書中,他曾多次要求妻子寄茶葉到美國,多時達40斤,少時也有10余瓶,但是為了節省,不喝太貴的茶葉。他曾在信中對江冬秀說:‘只要上等可吃的茶葉就好了,不必要頂貴的。到美國后,一方面由于病情,另一方面更是為了節省支出,胡適也一度把煙戒掉。第三是設法降低往來匯寄費用。”
即使經濟上如此緊張,胡適此間的賬目還是一清二楚,絕對不因私事而動用公帑。多年以后,他的好友梁實秋教授在一篇文章中回憶說:“大使有一筆特支費,是不需要報銷的。胡先生從未動用過一文,原封交還國庫。他說:‘旅行講演有出差交通費可領,站在臺上說話不需要錢,特支何為?像胡適這種不領特支費的,除了任過外交部長的羅文干,別無第三人。”
胡適剛去美國赴任時,曾生過一場大病,花了將近4000美元。這對于胡適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孔祥熙曾寄來3000美元作為資助,胡適卻婉言謝絕了,后來他在信中對妻子解釋說:“我過的日子總算頂舒服的了。比起打仗的兵士,比起逃難的人民,比起天天受飛機炸彈的驚恐的人民,我這里總可算是天堂了。”
公務員的生活狀態
在不同歷史時期,民國公務員的收入情況也不盡一致,以國民黨統治時期為例,抗戰前、戰時和戰后公務員的待遇就有很大的區別。
從國民政府成立至1937年抗戰爆發,這段時間公務員的收入比較穩定,其生活水平也高于一般民眾。據當時的《文官俸給表》記載,國民政府中最高級的特任官平均稅后月工資為754.4元,這些錢能購買大米10561.6市斤;最低級的三級委任官稅后月薪為59.8元,購買大米837 2市斤。當時普通民眾每年消費糧食350市斤左右,每月大約30市斤,可見一個高級官員的收入可以養活300多個老百姓,一個普通公務員也能養活近30人。
20世紀30年代前后,普通工人的月工資一般是十幾元,大學生的月薪起點為80元,大學教授月收入大都在300~400元之間。據商務印書館的薪酬表記錄,此間商務編譯所校對薪酬的多少,一般最高者為歐美留學生,月薪200~250元,第二等為日本留學生,月薪150~200元。從這些職業的收入分析,民國公務員的工資在當時屬于中等偏上水平,高于國內大部分普通老百姓的收入。
抗戰初期物價還算穩定,政府公職人員的生活還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但隨著戰火的蔓延,一般公職人員的收入已不足以應付現實生活的需要。根據當時的一些統計資料分析,戰時公務員收入和實際購買能力較戰前已下降90%左右。
20世紀40年代后期國民黨政府經濟崩潰,政府公務員收入每況愈下,菲薄的待遇使公務員群體由中產階級轉為貧窮階層。據南京第二檔案館館藏的1946-1947年不同階層公務員薪俸檔案記載,此時的中央高級公務員薪酬折合大米758.16市斤,縣級公務員319.8市斤,與戰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摘自《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