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實施,給連云港市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既帶來重大機遇,又面臨嚴峻挑戰。
一、我市外向型經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有利的形勢
1.國家和省級層面的高度重視。習近平同志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后,連云港在國家和全省發展的戰略地位顯著提升,連云港市被確定為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核心區,中哈國際(連云港)物流園成功運營,上合組織物流基地正在加緊建設,連博會已經成功舉辦兩期并成為定期舉辦博覽會。30萬噸航道二期、高鐵和新機場等項目業已開工或被列入規劃。國家和江蘇省對連云港發展的重視前所未有。
2.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中韓自貿區在2015年12月正式生效,中日韓三國首腦在2013年重新確認啟動中日韓自貿區政府間談判,加快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進程。與此同時,包含中日韓3國、東盟10國和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等16個國家的東亞自由貿易區(RCEP協議)談判正在進行。屆中日韓自貿區以及東亞自貿區的建立,將給東臨日韓,西連歐亞大陸的連云港帶來難得發展機遇。
3.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新型貿易業態快速發展。隨著跨境電商的飛速發展,進出口貿易,特別是消費品進出口貿易已經開始從原來的“大進大出”模式逐步向“小進小出”,“集腋成裘”模式的發展。據艾瑞咨詢日前發布的《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跨境電商預計將達到4萬億元。發展跨境電商是一個集國際貿易、物流、國際結算和電子商務于一體的綜合性業務。跨境電商的發展一定程度上顛覆了傳統的外貿業態和貿易模式,也為一個地區的外經貿的跨越發展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二)嚴峻的挑戰
1.“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使得我市面臨更嚴峻挑戰。習近平同志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之后,連接歐亞的通道由原來以新亞歐大陸橋為主的一條線路變成了從南到北都取向西的三條線路。不僅如此,“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后,連云港又面臨內陸城市的激烈競爭,渝新歐、義新歐、寧新歐、徐新歐和鄭新歐等直通歐洲的貨運列車相繼開通。隨著交通便捷化、物流快捷化和商務電子化的發展,使得物流空間距離對產業集聚的影響作用逐漸下降。這些不得不迫使連云港需要打造新的競爭優勢。
2.經濟新常態使得連云港市過早失去傳統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歷史機遇。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隨著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和自身發展條件的變化,我國出口貿易和利用外資的增速下滑至1位數的區間,但是近年來對外直接投資飛速增長,保持在兩位數的增長區間。對于外向型經濟欠發達、欠成熟,經濟外向型依存度遠未達到全省一半水平的連云港來說,過早地失去了傳統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歷史機遇。連云港市加工貿易還沒有起步,我國已經失去了進行加工貿易的比較優勢;連云港市大規模利用外資的景況還沒有出現,其它發達地區已經邁出了“走出去”的步伐。
3.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帶來的利用外資的挑戰。2008年發生的世界金融危機之后,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紛紛提出了“再工業化”戰略,德國則提出了“工業4.0”戰略,日本通過日本版的“量化寬松”政策促使日元大幅度貶值,企圖通過提振日本的出口以使日本“再工業化”,或者防止日本的產業過度“空心化”。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戰略的實施,不僅造成了發達國家部分制造業和制造環節的回流,而且使發達國家制造業的對外投資額出現明顯下降。這對連云港市擬通過引進大規模制造業外資項目,提升連云港市工業化整體水平帶來了嚴重的挑戰。
二、連云港市對外開放存在的問題
1.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一是對外貿易依存度低,只有30%多,出口貿易中本市貨源的不足60%,進口貿易中,用于本市企業生產和消費用的不到50%,具有轉口貿易的性質,酒肉穿腸過,對外貿易對本市經濟發展的貢獻度低。二是出口因國際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增長乏力,進口受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速度和人民幣匯率的影響波動較大。三是出口產品仍然以低附加值的或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
2.利用外資存在的問題。利用外資的規模小,增長速度慢,外資實際到賬率不高,外資項目的產業層次不高,外資主要來源于港澳臺地區。
3. 對外投資存在的問題。雖然增長速度快,但是剛剛起步,連云港市對外投資的產業層次普遍偏低,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利用外資所占比重不大。本土企業國際化程度較低、競爭力不強,缺少帶動對外投資的龍頭企業,“走出去”的規模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三、提升我市對外開放水平的路徑選擇
1.要正確理解和把握“一帶一路”交匯點的內涵及功能。“一帶一路”是在新時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宏大的對外開放戰略,作為 “一帶一路”陸海交匯點的連云港市“十三五”外向型經濟發展必須以全面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為總目標。明確“一帶一路”交匯點的內涵和功能是指導我市“十三五”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前提。“一帶一路”交匯點不僅僅是指地理上的道路、河流交叉匯集的地方(交通樞紐),也不僅僅是物流上的貨物集散中心,而是區域經濟學上所指的增長極。根據佩魯的增長極理論,增長極主要具有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極化效應促成各種生產要素向增長極回流與集聚,而擴散效應促成各種生產要素從增長極向周圍不發達地區的擴散,從而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極化效應是主要的,當增長極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極化效應削弱,擴散效應加強。因此,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經濟實力不強的連云港市作為“一帶一路”的交匯點,現階段無法發揮增長極的擴散功能,而創造條件,發揮交匯點的集聚功能,匯集國內外的生產要素向連云港市聚集,使連云港市盡快成為區域的增長極。而就增長極產生的條件而言,首先要有適宜生產要素集聚如便捷的交通、良好的基礎設施等的“硬環境”和政府高效率運作,恰當的經濟政策、保證市場公平競爭的法律制度以及人才引進與培養等的“軟環境”。其次,必須要有發育成為增長級需具備的相當規模的資本、技術和人才存量。第三,要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群體和企業家群體。連云港市“十三五”外向型經濟發展大方向應該是以建設“一帶一路”陸海交匯點為契機,以創造上述三個基本條件出發點,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目前,全市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硬環境”的打造上,“軟環境”建設和其它兩個條件的建設相對滯后,應該是“十三五”力求突破的地方。
2.以建立連云港自由貿易區作為優先突破口。“一帶一路”戰略被提出以來以后,各地紛紛提出了各自的應對策略,但是可以看出,與“一帶一路”戰略相關的沿海各市的應對策略基本相似,基本都是以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以改善貿易和投資軟環境著力點,力求搶占“一帶一路”建設的先機。連云港在這些方面的努力固然十分重要,但是不足以與其他沿海城市拉開差距,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建立連云港自由貿易區是形成連云港獨特經濟優勢的突破口。在我國已經建立的上海、天津、福建和廣東的四個自貿區雖然各有特點,但是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金融國際化和行政效率化是它們的共性。從上海自貿(實驗)區的實踐來看,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自貿區最具有要素集聚的能力;在上述的“四化”當中,金融國際化又最具有要素集聚的能力。因此,連云港市不僅要把建立連云港自由貿易區作為優先的突破口,而且還要把金融國際化作為先行先試的突破口之一。
3.爭取成為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在“互聯網+”時代,隨著跨境電商的飛速發展,進出口貿易,特別是消費品進出口貿易已經開始從原來的“大進大出”模式逐步向“小進小出”,“集腋成裘”模式的發展。據艾瑞咨詢日前發布的《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3.1萬億元,增長率為31.3%,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1.9%。2017年我國跨境電商預計將達到4萬億元。在這種形勢下,各地紛紛爭取成為跨境電商試點城市,目前我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已有7個,2015年7月31日,青島開通了中韓日海運跨境電商直購進口通道。發展跨境電商是一個集國際貿易、物流、國際結算和電子商務的綜合性業務,成為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將無疑會大大帶動連云港市這幾方面的發展。發展跨境電商交易可以作為連云港自由貿易區的內容之一。跨境電商的國際支付和出口退稅已經成為跨境電商發展的主要障礙,制約著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連云港市可以把跨境支付和出口退稅等作為先行先試的內容之一。
4.加大服務業引進外資力度。與制造業利用外資大幅下滑形成對比的是,我國服務業的利用外資近幾年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因此,服務業的外商投資將會使我國今后利用外資的主要方向。服務業的外商投資可以促進我國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促進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連云港打造“一帶一路”交匯點,首先需要打造的是交匯點的服務功能。因此,連云港大力引進服務業的外商投資,促進以物流業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大有可為。
5.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的對外投資。對外投資按動因分類分為資源尋求型投資、戰略資產尋求型投資、市場尋求型投資、效率尋求型投資和技術尋求型投資。資源尋求型投資和戰略資產尋求型投資瞄準的是國外的自然資源和服務于國家的戰略性目標,投資主體一般為大型企業。市場尋求型投資是具備一定競爭優勢的企業通過對外投資以擴大市場規模。效率尋求型投資主要是將失去競爭優勢的產業(邊際產業)轉移至境外,或者轉移國內的過剩產能。技術尋求型投資是通過在國外投資,利用對外投資的逆向技術溢出效應帶動國內的技術進步。從動因的分析可以看出,連云港市雖然不具備大規模對外投資的條件,但是應該鼓勵相應的企業進行嘗試,特別是進行市場尋求型和效率尋求型投資以尋求搶奪國際市場的先機。在新常態下,產業的轉型升級變得十分迫切,而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尋求型投資是企業技術進步的有效途徑之一。雖然連云港市的工業實力不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不多,但是連云港市以新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和裝備制造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具備對外直接投資的實力,連云港市可以鼓勵它們通過在國外設立研發機構、跨國并購或開展綠地投資等方式進行對外投資,帶動連云港市的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
(課題組成員:宣昌勇、杜廣慶、張紀鳳、馬紅、孫瑾、孫軍、仇艷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