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市社科專家的積極支持下,連云港市社聯立足實際,開拓創新,各方面都實現了新突破,獲全國大中城市先進社聯、全省社科工作創新獎和決策咨詢獎、全市宣傳思想工作創新獎。
一、借力聯合創新打造智庫品牌。一是練好“內功”,創新成立國內首個智庫行業協會。整合全市智庫資源,創新成立連云港市智庫業協會。成立智庫類行業協會在全國尚屬首例,此信息收錄于《光明日報》中國智庫第一期月度大事記,被全國60多家媒體刊用。圍繞重點課題,發動智庫成員開展聯合攻關和深度研究,創造條件推動政智對話。二是強化“聯合”,發起成立全國“一帶一路”沿線城市智庫聯盟。創新謀劃并發起成立全國“一帶一路”沿線城市智庫聯盟。6月,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和32個城市社聯的80多名領導專家在連召開成立大會,明確將秘書處常設在連云港,發表了智庫聯盟連云港宣言。組織全國“城市治理現代化與新型智庫建設”高層論壇,邀請著名政治學家俞可平來連作專題報告,省社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德海出席并講話。創辦智庫聯盟會刊《大陸橋視野》(公開出版月刊),刊發最新研究成果30多篇。市委書記專門批示肯定“此項工作抓得有特色、有成效,開了個好頭。”,新華網、光明日報等100多家媒體聚焦報道,智庫聯盟影響不斷擴大,相繼又有11個城市社聯加入,目前已增至44個成員單位。三是借力“外腦”,在連建立中國社科院知識社會研究基地和“一帶一路”研究基地。借助中國社科院研究優勢和淮海工學院高校力量,共建中國社科院知識社會(連云港)研究基地和“一帶一路”(連云港)研究基地,成立管理機構,設立專家組,每年明確重點課題,聯合攻關,推出一批重要成果,利用中國社科院內參平臺,向中央、國務院領導報送,著力打造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新型智庫品牌,省社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德海出席基地成立大會并作專題報告。
二、緊扣全市大局提升決策咨詢實效。一是首次開展市委書記市長圈定重大課題等應用研究資助項目。積極爭取黨委政府支持,設立全市決策咨詢研究專項資金每年40萬元。首次采取市委書記、市長圈題、市委常委命題和市有關部門主要領導出題等形式,確定全市應用研究課題資助項目68個,對重大、重點、一般課題分別資助2萬元、1萬元和5千元,推出了一批研究成果,召開由市委市政府領導參加的市重大應用研究課題成果匯報會,推動政智對話,促進成果轉化應用。二是大力推動研究成果轉化。用好用足全市社科成果專報平臺《決策內參》,編輯23期報送市領導和有關部門,8項成果獲市領導批示。編輯出版全市社科應用研究文集《連云港智庫(2016)》,許多對策建議轉化為政府和部門決策。三是承擔省部級研究課題。申報承擔年度省重大應用研究課題1項、省決策咨詢研究基地課題3項、省專項課題11項。此外,連云港市社科界還成功申報承擔了2項國家級課題。以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等研究基地為依托,開展重大社科課題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四是大力推進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建設。省級國家東中西區域示范區研究基地承擔3個課。推出一批理論研究成果,編輯出版30多萬字的全市理論研究成果集《連云港社會科學(2016)》。五是開展省社科獎推薦申報和市社科評獎工作。全市申報360多項,其中獲省二、三等獎11項,評選市優秀社科成果獎110項。
三、拓寬思路深化理論研究和學術交流。一是組織全市社科界首屆學術大會。以“樹立新理念 建設新港城”為主題,分別舉辦市級學會、縣區和高校專場10余場,打造了全市學術交流的新平臺。二是舉辦第二屆中國·連云港西游記文化高層論壇。市社聯會同宣傳部、文化局和《江蘇社會科學》雜志共同承辦。中國西游記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研究》主編方寧,省社聯副巡視員金曉瑜、《西游記》研究專家李洪甫,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竺洪波等30多名兩岸專家,通過高端對話深入探討西游記文化的區域特征,對連云港市的西游記文化與創意產業發展進行深入的交流研討。三是舉辦中國·連云港孝文化節。活動通過全球網上孝文化火炬傳遞、表彰孝子孝女孝星、舉辦專場文藝演出和國際論壇等多種形式,持續半年時間,在全球引起較大反響。10月,2016中國·連云港孝文化高層論壇舉行,聯合國和平大使、世界孝德文化協會名譽會長、美籍華人羅懷濤,中華孝德文化聯誼會會長、世界孝德文化協會會長徐景榮等國內外知名孝德文化專家學者出席會議,盛贊連云港市為研究傳播中華孝文化作出的積極貢獻。與會專家圍繞弘揚中華孝文化進行了熱烈交流。中華孝德文化聯誼會、世界孝德文化協會授予連云港市“中華孝德傳承示范基地”稱號。四是改版社聯會刊。將《連云港論壇》改名《新研究》,對欄目進行大幅改版,面向全國全面擴大征稿的范圍,有力突出了其理論創新性與應用針對性。
四、搭建平臺推動社科普及深入人心。一是精心組織社科普及宣傳周活動。集中舉辦宣傳周開幕式,市縣區社聯、學會、社科普及基地協調聯動,開展各類社科普及活動300余場,受益10萬多人次。二是建立社科志愿者隊伍。9月召開連云港市社會科學普及志愿者協會成立大會,發動全市社科普及志愿者積極開展社科普及宣傳工作,有力推動社科知識普及。三是打造“港城社科大講堂”品牌。圍繞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邀請高層次學者開展專題講座,每季度至少推出1期,全年舉辦6場,引發強烈反響。四是推出一批社科普及讀物。推出《優生優育》《創業就業》《投資理財》等系列口袋書,在各縣區、各有關單位發放3萬余冊。五是提升社科普及基地建設水平。獲得國家級社科普及基地1家。加大對全市23家市級社科普及基地(含省級基地8家)的資助力度。今年,在獲得省社科聯10個示范基地項目資助的同時,市社聯也資助了10個基地項目,資助力度在全省地級市中排名靠前。
五、嚴格履行職責強化社團服務和管理。一是注重在加強社團黨的建設上下功夫。今年在市海洋文化研究會、社科普及理論研究會、羽山學會設立了黨支部,在市民俗學會、市孝文化研究會成立臨時黨支部,實現了業務指導與黨建工作統籌協調。這是在全國地級市中的率先探索和創新。二是注重在搞好服務上下功夫。積極為社科類社團開展學術研討、對外交流活動提供平臺、創造條件,大力推進一級學科類社團建設,已成立市哲學與社會學學會、政治學會、公共管理學會、管理學與教育學學會、外國文學學會、藝術學會等8個市級學會。舉辦秘書長培訓班一期。三是注重在加強管理上下功夫。嚴格按照市社團管理有關規定,對換屆和新成立的社團,嚴格領導班子擬任人選報批制度,對舉辦各類社科研討會嚴格履行報批手續,加強各社團的行業自律和行為規范。
六、創新組織方式推動社聯自身建設。一是制定印發《連云港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三五”規劃》。這是連云港市印發的首個社科規劃,為十三五全市社科發展定出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二是在全國率先建立領導機構工作新體制。制定出臺市社聯常委會工作規則,在常委會中內設決策咨詢等9個專門委員會并明確工作職責,由主席、副主席和常委分工負責。各專門委員會在常務委員會領導下分別開展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并定期報告。這在全國社聯系統還是首創。三是加強社科領域基礎建設。對“連云港社科網”進行改版提升,開通“港城社科”微信公眾號,成為社科信息發布和信息共享的重要載體。四是加強社科隊伍建設。通過召開全市社科界學習習總書記“517”講話精神座談會、舉辦專題講座和參觀考察等多種形式,開闊干部視野。提升社科隊伍思想業務水平。五是加強社科組織建設。推動淮工、師專等五個高校相繼成立社聯。市社聯成立機關黨支部和退休干部黨支部,在此基礎上成立市社聯機關黨總支,加強市社聯機關和所屬市社科類社團黨建工作。六是切實加強社科宣傳工作。光明日報、新華網等中央媒體多次聚焦報道市社聯有關活動,《連云港日報》分別有三個專版宣傳社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