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燕, 阮 堅, 熊文淵
(廣東金融學院 a. 教務處; b. 金融系, 廣州 510521)
·文經管類實驗室·
基于協同創新的金融ERP實驗教學平臺研究與實踐
王小燕a, 阮 堅b, 熊文淵a
(廣東金融學院 a. 教務處; b. 金融系, 廣州 510521)

金融ERP實驗教學平臺是深入研究實驗教學發展規律,結合金融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通過校企協同創新,開發的一個高仿真的、開放的綜合實驗教學平臺,旨在培養具有“金融+管理+信息技術”復合知識與實踐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金融人才。實踐證明,基于協同創新思想建設實驗教學平臺,可實現高校與企業間的資源互補,產生雙方共贏的1+1>2效應,推動高校實驗教學平臺建設的高水平、可持續性發展。
協同創新; 應用型人才; 金融企業資源計劃; 實驗教學平臺
實驗教學平臺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載體,它對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非常重要。高校早期的實驗教學平臺建設主要是依托軟件企業,采取在市場上直接購買教學軟件產品的方式開展實驗教學。這種市場化的方式有力地推動了高校的實驗教學建設,如初步構建了從基礎到綜合、再到設計與創新的分層次、循序漸進的實驗教學體系[1];借助軟件企業專業信息技術優勢,實現了傳統實驗與現代技術的結合,促進實驗教學資源的共享、網絡化、虛擬化發展[2-3]。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以下問題:① 標準化實驗教學軟件往往會忽略不同學校的學科專業特色發展需要,無法滿足不同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② 企業對實驗教學活動缺乏深入研究,開發的實驗軟件在實驗項目、教學內容、教學組織等方面尚不能滿足教學需要;③ 實驗教學軟件的維護成本較高,需要一定的人力財力,一旦軟件企業技術服務期滿,高校又沒有相應資源支持,則容易形成“僵尸”軟件。為此,如何建設體現學校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的特色實驗教學平臺,如何實現實驗教學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高校在實驗教學建設中面臨的新課題。
對協同創新的研究最初關注的是企業內部協同。Ansoff[4]在研究企業多元化問題時首先提出了“協同”這一概念,他研究了企業內部各事業部之間的協同問題。Srivastava等[5]認為企業要想獲得技術能力優勢,就需要把技術與內部資源等創新要素協同起來,以此實現突破性創新。內部協同創新主體是組織自身,它的實現依賴于組織內在要素之間的互動。受到內部資源有限性制約,學者們認為協同創新是實現企業不斷發展的源泉與動力[6],隨之開始關注組織與其他相關主體之間的互動,他們將企業協同主體的范圍從組織內部擴展到組織之間,主要涉及到供應鏈企業、相關企業、研究機構、高校、中介和政府等機構[7-8],并將協同創新界定為以知識增值為核心,企業、政府、知識生產機構、中介機構和用戶等為實現重大創新而開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創新組織模式[9]。與傳統的戰略聯盟有所不同,戰略聯盟中的企業創新動力與創新需求會隨時間變化呈下降趨勢,伴隨任務完成、目標實現,戰略聯盟也會解散,協同創新也會終止[10],而協同創新強調的是在創新過程中引入協同思想,在各創新要素發揮各自作用、提升自身效率的同時,通過機制創新實現價值增加和價值創造[11]。
協同創新一詞高頻率出現于高等學校,源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 2020 年)》的出臺,綱要中明確提出了推動高校協同創新的要求。之后,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校慶的講話中強調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項目引導,鼓勵高校同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立協同創新聯盟[12]。協同創新的提出為高校實驗教學平臺建設提供了一種嶄新思路,通過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和實習中心,不但能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為高校實踐教學提供優質資源,并且能為高等工程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共享平臺[13]。
廣東金融學院作為一所行業特色鮮明的地方應用型本科學校,在“金融為根、育人為本、應用為先、創新為范”辦學理念的指導下,積極探索“以實驗教學促進學校特色發展”的路徑,針對高素質創新型金融人才培養的需要,將實驗教學全面引入金融人才培養過程,構建了“單項實驗-課程實驗-專業綜合實驗-跨專業綜合實驗-跨學科綜合實驗”的實驗教學模式[14]。由于跨學科研究是協同創新的重要途徑之一,只有找到了跨學科的研究方向,才具備協同的基礎[15]。因此,為打造滿足經管專業學生開展跨學科綜合實驗需要的金融ERP實驗教學平臺,實施協同創新戰略,攜手亞太地區最大的管理軟件供應商用友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長達7年的探索與實踐。
(1) 以金融企業人才需求為出發點。平臺設計遵循“基于現行系統,而適當高于現行系統”的設計原則,融合當前先進的金融企業管理理論與管理方法,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對銀行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模擬。根據金融企業主要工作流程,結合部門崗位人才標準,打破傳統課程之間的界限,設計跨學科、跨專業實驗項目。
(2) 與本院“大金融”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廣東金融學院各專業逐步形成了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建設充分體現 “金融+”特色,因此平臺的建設要支撐學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學科、專業特色建設,要與企業協同開發金融實驗教學環境的整體解決方案。
(3) 實現實驗教學技術和教學方法創新。要將先進的信息技術引入平臺建設,實現實驗教學的網絡化、虛擬化和實驗教學資源的共享。搭建能夠滿足在實驗教學中開展學生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互動式學習軟、硬件環境。
在此基礎上,提出“4個創新和1個源動力”的金融ERP實驗教學平臺設計思想(見圖1)。以校企聯手、協同創新作為源動力,通過共享資源信息, 形成創新合力,在實驗教學理念培養、實驗課程體系、實驗組織模式、實驗環境等方面進行創新,顯著地提升教學質量。

圖1 金融ERP實驗教學平臺設計思路
3.1 建立金融企業全景仿真實驗教學平臺
金融ERP實驗教學平臺建設引入“流程銀行”管理模式,融入當前先進的金融管理理論與管理方法,實現對銀行內部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模擬,使學生們在仿真實驗環境中宛如置身于現實銀行一樣。平臺在教學功能設計上按“三橫三縱”的原則搭建:(1) 在橫向層面,從專業層、企業層、商業層進行分層規劃,搭建實現對專業知識認知、企業認知和企業環境認知的實驗模擬環境。(2) 在縱向層面,實現對銀行業務層、管理層和戰略層重要活動的模擬,具體包括:① 業務層模擬。主要包括銀行個人業務、對公業務、投融資業務、信貸業務、日結業務、國債業務等; ② 管理層模擬。主要包括銀行財務管理、風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等模擬。③ 戰略層模擬。戰略層模擬包括銀行財務分析、銀行客戶分析、銀行風險分析、銀行績效分析等模擬((見圖2)。

圖2 金融 ERP實驗教學平臺示意圖
3.2 建立完善的金融 ERP實驗課程體系
平臺集金融、管理、信息技術為一體,開發了包括了資金轉移定價、經濟資本管理、資產負債管理等50多個具有“跨學科專業”的綜合性、設計性、分析性、研究性實驗項目,針對經管理專業學生構建了包括“金融企業認知”、“專業綜合訓練”、“校內仿真實習” 3個不同層次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通過業務流程仿真系統,使學生掌握金融企業主要業務的基本流程,形成對金融企業認知的基本雛形;通過管理流程仿真系統,開展對金融企業的財務管理、風險管理、資產負債管理、戰略管理等主要管理崗位的訓練,學生通過體驗銀行管理職能活動,熟悉各種管理崗位工作,提高專業知識應用能力;通過“校內仿真實習”,模擬商業銀行整體運營過程,體驗商業銀行使學生建立整體金融企業觀念,熟悉金融企業組織內部的協同關系以及金融企業和外部環境間的關系。由于實驗項目仿真度高、體驗性強,大大激發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熱情。
3.3 開發豐富的金融ERP實驗教學資源
平臺教學資源庫由“實驗指導書+知識庫+案例庫+習題庫”構成。金融ERP系列實驗指導書的編寫充分體現了理論與實踐并重、實驗與實際逼近等特點;知識庫的建立有效地解決了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之間的矛盾,提高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案例庫的建立使實驗課堂得到延伸,使學生在鮮活案例的啟迪下能夠更好地完成實驗任務;習題庫的建立使學生通過課前、課后訓練提高熟練度。
3.4 創建高效的“團隊協同”互動實驗教學模式
教學中打破學科、專業界限構建實驗師資團隊和組織實驗教學。師資團隊由來自金融、工商管理、會計、實驗中心等不同系(部)的教師構成。在實驗教學組織上,所有實驗項目打破學科、專業、班級界限,將來自不同學科專業的學生以49~56人重新分班,以8人為組形成團隊完成實驗項目。每個團隊將模擬一家組織結構為“總-分-支行-營業部”的銀行,團隊成員被賦予不同角色,既可是一個組織(如總、分、支行或營業部),也可以是一個部門(如業務部、資產負債管理部、計財部、人力資源管理部等)。團隊成員之間通過開展合作性、探究性學習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并且通過在實驗過程中彼此分享知識與實踐經驗,有利于實驗項目的高效完成,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等職業素養。每年學生評教活動數據顯示,學生認為通過在該平臺上的學習大大增強了他們的綜合知識應用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3.5 建立開放共享、交互協作實驗教學環境
開放共享是現代化實驗教學平臺的重要特點,金融ERP實驗教學平臺由于采用的是先進的B/S架構技術,用戶只需要在客戶端安裝JAVA插件,即可通過實現7×24 h遠程訪問該平臺資源,包括實驗教學軟件、實驗教學資源等。因此,金融ERP實驗課程的學習不僅僅局限在實驗室,它可以延展到宿舍、校外等多個地方,開放自由的學習環境真正實現了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的全程開放,同時,利用平臺中的E-Learning系統,教師之間、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開展網絡交互式學習,協作學習,實現實驗教學中師生相長、生生相長,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變“被動聽講”為“主動學習”,由“教材控制”轉變為“學生控制”,在虛擬環境中主動參與、自我探究來構建知識結構,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
(1) 校企協同是構建高水平綜合實驗教學平臺的有效途徑。高校要建成為高水平跨學科、跨專業綜合實驗教學平臺,就必須堅持與協同企業緊密合作,堅持“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多贏、共同發展”的基本原則,充分利用協同單位的技術資源、信息資源、師資資源和就業資源等各種資源,在實驗教學平臺功能、實驗教學課程體系設計、實驗教學模式改革、實驗教學資源建設等方面實現全面創新。
(2) 校企協同創新成果知識產權歸屬事先明晰。協同創新建設金融ERP實驗教學平臺過程中,學校不但投入了建設資金,還組織教師完成實驗課程、實驗項目、實驗講義、實驗組織等實驗教學功能的創新設計;合作方“用友”根據學校需求完成系統功能開發、代碼開發、數據庫開發、以及系統實施等。學校的很多創新成果是通過需求方式最終在實驗教學軟件中體現,但軟件著作權屬于“用友”,那么如何在成果中有效保證校方的知識產權是一個面臨的新問題。
金融ERP實驗教學平臺從實踐教學角度出發較為系統地研究對金融行業跨學科人才的培養,構建了以“知識、能力、素質”為核心的跨學科實驗教學課程體系。平臺無論在學科建設、“大金融”人才培養模式、實驗課程體系、實驗教學資源、跨專業團隊協同等方面都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實現了學校人才培養和金融企業人才需求的無縫對接。項目團隊從理論到實踐層面對校企協同建設高校實驗教學平臺進行了全面探索,為高校與企業實現協同創新、協同育人提供了一套可借鑒的成功模式。
[1] 余 魅, 習友寶, 劉 韻. 建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構建創新人才培養平臺[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06(12): 10-12.
[2] 宋象軍. 虛擬實驗室在高校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前景[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05(1): 35-37,47.
[3] 黃寬娜, 劉 徽, 李木華. 基于信息技術的高等數學實驗教學模式研究[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4):210-215.
[4] Ansoff H I. Corporate Strategy: An Analytic Approach to Business Policy for Growth and Expansion[M]. New York: McGraw-Hill, 1965.
[5] Srivastava M K,Gnyawali D R.When do relational resource matter? Leveraging portfolio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for breakthrough innov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5,54(4):797-810.
[6] 王小迪,徐 巖,任思儒.企業協同創新研究觀點綜述[J].經濟縱橫,2013(6):117-120.
[7] 張 鋼,陳 勁,許 慶.技術、組織與文化的協同創新模式研究[J].科學學研究,1997(2):56-61.
[8] 饒燕婷.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內涵要求與政策構想[J].高教探索,2012(4):29-32.
[9] 陳 勁,陽銀娟. 協同創新的理論基礎與內涵[J]. 科學學研究, 2012,20(2):161-164.
[10] 王子龍,譚清美,許簫迪.(2005)策略聯盟及其協同創新模型研究[J].管理評論,2006(3):59-62.
[11] 解學梅,左蕾蕾,劉絲雨.中小企業協同創新模式對協同創新效應的影響[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4(5):72-81.
[12] 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1-04-25( 2) .
[13] 徐 輝,郁漢琪,殷埝生,等.以校企共建實驗室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11):212-214,217.
[14] 高教司.廣東金融學院精準對接人才需求,以“互聯網+實驗教學”深化產學協同育人[EB/OL].http://www.moe.edu.cn/s78/A08/moe_745/201607/t20160701270382.html, 2016-07-01/2016-08-15.
[15] 薛傳會.論高等學校的協同創新及其戰略重點[J].高校教育管理,2012(11):24-28.
Study and Realization of Financial-ERP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Based on Synergy Innovation
WANGXiaoyana,RUANJianb,XIONGWenyuana
(a. Academic Administration; b. Department of Financ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Guangzhou 510521, China)
Financial-ERP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is a highly integrated, open and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it is developed by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synergy innovation through a deep study of the law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 of financial industry. The aim i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pplied financial talents who have not only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knowledge about "Finance + Managemen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t also ha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e result has proved that construct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based on the synergy innovation can be achieved resources complementary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with high level and sustainability.
synergy innovation; practical talents;financial-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2016-07-10
廣東省教育廳2015年教改項目(粵教高函[2015]173號)資助
王小燕(1973-),女,甘肅蘭州人,博士,教授,教務處副處長,管理學科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企業ERP、銀行風險管理、金融ERP實驗教學。
Tel.:020-37216610; E-mail:wxy1973313@126.com
G 642.0
A
1006-7167(2017)03-026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