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祎,王保乾,李靚婧
(1.河海大學商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 2.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江蘇 南京 210000)
江蘇省沿海港口城市競爭力評價及政策研究
李 祎1,王保乾1,李靚婧2
(1.河海大學商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 2.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江蘇 南京 210000)
從經濟系統、社會系統、環境系統以及港口資源四方面構建港口城市競爭力綜合評價體系,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江蘇省鹽城、連云港、南通三大沿海港口城市進行競爭力評價,并與我國第一批開放的其他12個不同層次沿海港口城市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江蘇省鹽城、連云港、南通三市主要處于15個樣本城市的中下游水平,在各方面都與領先的梯隊城市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最后從對接“一帶一路”戰略建設的視角提出優化港口城市競爭力的政策建議。
沿海港口城市;競爭力評價;主成分分析法;聚類分析;江蘇省
便利的運輸條件、低廉的交通成本和優越的地理位置[1],使港口城市成為信息、物資交流的主力。由于處于對外開放的前線,當國際產業發生轉移時,港口城市通常優先獲得發展。2006年《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將全國沿海港口按區位因素劃分為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東南沿海、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要求實現“港城”協調發展[2]。江蘇省位于長江三角洲的核心位置,沿海地區包括連云港、南通和鹽城三市,陸域面積3.25萬km2,海岸線長954 km。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經濟迅速發展,給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帶來新的經濟增長極。然而,相較其他省市,江蘇缺少一個擁有絕對實力的沿海港口城市。
江蘇省雖未被直接提及于國家“一帶一路”的規劃中,但與規劃中提及的省區及核心城市已形成緊密的經濟社會聯系,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甚至比其他省份更密切[3]。因此,沿海港口城市作為對外窗口更應順勢參與其中,獲得新的發展契機。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根據國內外城市競爭力內涵和相關體系模型,構建沿海港口城市競爭力綜合評價體系,結合國家第一批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與鹽城、連云港、南通三市進行比較。通過分析目標城市當前優劣勢及所處地位,結合“一帶一路”戰略建設,提出增強城市競爭力的政策建議,以促進江蘇沿海三市的優化與協調發展。
城市的競爭力是一個城市整合自身經濟資源、社會資源、環境資源與文化資源參與區域資源配置競爭及國際資源配置競爭的能力[4],不能僅用單個指標衡量,而應該由可以反映復雜系統的多指標體系綜合構成。港口城市的競爭力評價有著更深刻的內涵和外延,城市與港口的功能之間要實現有效關聯,城市經濟、政治、文化等要與港口有機融合[5]。本文在遵循城市競爭力指標體系構建系統性、動態性、操作性、合理性和可持續發展性原則的基礎上,結合港口城市的獨有特點,從經濟系統、社會系統、環境系統以及港口資源四大方面、29項指標構建沿海港口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1.1 經濟系統
經濟是城市發展最直觀的體現,在城市間的競爭中占據重要位置。經濟系統分為4個子系統:綜合經濟實力、產業結構、資金實力和開放程度。綜合經濟實力子系統主要體現區域的財富創造能力和區域內居民消費與投資的能力;產業結構子系統用以評判城市產業結構的合理性;資金實力子系統體現區域金融市場的發展程度及資金變現和融通的程度;開放程度子系統則反映該城市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程度、在國際貿易市場中的地位,以判斷城市招商引資的能力。
1.2 社會系統
社會系統是一個城市不斷發展的保障,能夠反映社會整體的發展狀況和居民的實際生活水平,包括政府管理、居民生活質量、科技創新和交通運輸4個子系統。其中,由于樣本城市中存在鐵路運輸不甚發達的地區,選擇公路運輸作為交通運輸子系統的主要研究對象。

表1 港口城市競爭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1.3 環境系統
城市環境是一種軟實力,是城市在綜合發展階段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城市宜居程度的直觀反映。良好的環境能夠吸引人才,也能夠集聚更多的外商進行投資。環境系統包括工業環境和生活環境2個子系統:工業環境依據傳統的廢水、廢氣、廢物“三廢”進行衡量,生活環境則關系城市的人居環境,從而反映人們的生活質量及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情況。
1.4 港口資源
為突出港口城市的特點,評價指標設定過程中加入與港口相關的指標。港口得天獨厚的條件,具有城市交通和物流發展的優勢。衡量指標應充分考慮港口的自然條件和人工環境。
2.1 樣本數據的選取
綜合考慮地理環境、經濟發展現狀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確定除鹽城、連云港、南通之外的上海、天津、大連、秦皇島、煙臺、青島、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12個港口城市為樣本城市,其中包括一、二線及發展中城市,以確保研究的全面和具體。除鹽城外,其余14個樣本城市均為我國第一批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代表了我國現階段港口城市發展水平。樣本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城市年鑒》及各省市2014年統計公報。港口城市相關岸線、港口資源等數據來源于《中國港口年鑒》及地方港口管理局的統計結果。為方便城市間的縱、橫向比較和對城市競爭力的評估,所有數據均去除了價值量,具有可比性。
2.2 實證分析
根據多元統計學相關原理,利用SPSS軟件在各系統下對樣本城市進行得分計算和排序,以獲得最終結論。
2.2.1 經濟系統指標評價
對原始數據標準化后,運用SPSS軟件對經濟系統數據做因子分析。10項指標的KMO值為0.676,Bartlett球形度檢驗的顯著性水平為0.000,明顯小于0.05,說明數據間的偏相關性較強,能實現因子分析。根據特征值λ>1且累計貢獻率>85%,提取2個主成分Y11、Y12,共同解釋原始變量90.296%的信息,見表2。

表2 經濟系統解釋方差
利用具有Kaiser標準化的正交旋轉法得到表3。成分Y11在地區GDP、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第三產業占GDP比例、城鄉居民儲蓄余額、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進出口總額等方面占據了較高的載荷,表征了城市的綜合經濟實力、產業結構合理性、地方金融的發展程度及開發程度。成分Y12則與人均GDP、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等指標密切相關,主要體現居民的消費與投資能力及城市招商引資的能力。

表3 經濟系統旋轉成分矩陣
通過SPSS軟件,由式(1)、式(2)計算Y11、Y12得分,再乘以方差貢獻權重即可得出經濟系統最終得分情況和排名:
(1)
(2)
式中:yz為原變量的第z個主成分分量;x為變量中的公共因子;a為公共因子的載荷矩陣;N為城市競爭力各個分力指數。
在經濟系統排名中,上海位列第一,廣州、天津隨其后。這3個城市處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是沿海城市群中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上海市地處沿海城市群的核心地帶,與南方的廣州、北方的天津形成一種全國性的以上海為中心南北對稱布局的沿海港口綜合經濟空間結構[6]。隨后的大連、青島、寧波、福州等城市,或是省會城市,或有著絕對的自然資源優勢和區域經濟優勢,積極發展對外經濟合作與技術交流,因此得分處于中上水平。湛江和北海兩個西南地區的港口城市,其發展多得益于國家政策扶持,服務于西部建設。由于我國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的局限性,這兩個城市經濟系統得分較低,排在末端。
南通、鹽城、連云港3個城市處于樣本城市的中下水平?!棒~米之鄉”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使其本身具備一定的天然優勢;同時,上海、蘇州的經濟輻射讓這3個城市收獲一定的經濟福利,逐步發展。3個城市中,南通排名較前,得益于其相對較強的綜合經濟實力及外資的充分利用。而鹽城的金融、外貿發展則是薄弱環節,城市金融市場的發展程度及資金融通實力相對較差。連云港經濟系統評分位于3個城市之末,與該城市現階段經濟建設水平較低、產業結構尚待優化密切相關。
2.2.2 社會系統指標評價
通過相關系數檢驗、KMO和Bartlett的檢驗,確認社會系統的指標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運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提取3個主成分Y21、Y22、Y23,累計方差達到86.59%,如表4所示。

表4 社會系統解釋方差
對提取的成分載荷矩陣進行正交旋轉以實現矩陣結構的簡單化處理,結果見表5。 主成分Y21與政府財政收入,財政支出,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以及萬人擁有醫院床位數、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5項指標密切相關,表征地方政府的管理效率、城市的社會保障水平及科技創新發展程度。主成分Y22主要解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使用面積3個指標,反映城市居民的實際生活水平。主成分Y23關系公路客運量、貨運量2個指標,反應城市交通運輸的吞吐能力。

表5 社會系統旋轉成分矩陣
社會系統的競爭力水平在某種程度上與城市經濟的發展正相關:經濟系統中排名較前的城市,社會系統的競爭力也較突出,如廣州、上海等。國際化大都市的發展背景,使他們擁有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但絕對以經濟實力表征城市生活質量和政府福利保障等,也不完全正確。如經濟系統得分排在第6的寧波,社會系統的競爭力排名第3。寧波市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使用面積的主成分得分上具有絕對優勢,城市的居民生活水平相對較高,生活質量優異。排名末端的有連云港、秦皇島、南通、湛江和北海等城市,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政府管理、生活質量、社會保障以及交通運輸等方面的投資建設。
江蘇省鹽城、連云港、南通三市社會系統部分得分靠后。分別位列15個樣本城市的第9、11、13名,處于平均值水平之下。進一步分析主成分得分,發現3個城市政府管理項得分相對較低,政府應加強管理,加大對民生建設的財政投入。另外,相較東南沿海城市密集的交通網絡,江蘇鹽城、連云港、南通3個城市的道路交通、鐵路運輸欠發達,動車和高鐵的建設都處于起步階段。目前,江蘇省正在打造“一小時經濟圈”項目,旨在改善蘇中、蘇北地區的交通不便狀況,為地方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
2.2.3 港口資源指標評價
運用SPSS軟件,得KMO值為0.705,Bartlet球形度檢驗的Sig.值為0.01,通過檢驗。分析特征值和方差,提取兩個主成分Y31、Y32,見表6。

表6 港口資源解釋方差
海岸線長度在主成分Y31上載荷最大,說明其表征港口的自然資源優勢。港口貨物吞吐量、碼頭泊位和萬噸級泊位在主成分Y32上載荷最大,表征港口的建設水平及生產能力。綜合兩方面可評價港口城市的先天優勢與后天建設發展。

表7 15個樣本城市競爭力評價結果
寧波、上海、大連、廣州、天津在港口資源中排于前5名。寧波港位于海上南北航道和長江T型結構的交匯點,是我國著名的深水良港,其競爭優勢來源于經濟腹地內優越的自然環境,以及政府大力推動港口建設發展的政策支持。上海得益于優越的地理位置:既是長江三角洲經濟重要的增長極,又處于長江東西航道和海上南北航道的交接點。雖無狹長的海岸線,但星羅棋布的碼頭、高密度的航班、覆蓋面極廣的港口為其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動力。大連、廣州等由于地處區域經濟圈的核心位置,在城市經濟發展的帶動下,港口建設愈發完善,推動港口工業不斷發展,使之進一步成為我國最具競爭力的港口城市。
江蘇省鹽城、連云港、南通三市港口資源均在平均水平以下。由于南通港口自然條件欠缺,使之先天競爭力不足。但良好的經濟基礎,配合逐漸興起的港灣建設,使南通港口發展獲得的經濟效益已初見規模。目前南通港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仍需政府綜合規劃部署。連云港是全國第一批開放的港口城市之一,發展較早。其港灣的深度給大型輪船的停泊提供了便利,成為繼上海港之后又一能建成具有一定吃水深度的大型港口。近年來,連云港的港口建設、貿易在數字上有了提升,但港、城分離現象仍然存在,港口資源對城市發展的輻射作用并不明顯。鹽城有著狹長的海岸線,自然稟賦優良。早在2010年,國務院將鹽城定位于特大沿海港口城市,但其港口建設得分為樣本城市的倒數第一。由此可見,必須加強政府管理和政策支持,加大對港口建設的投入,在區域發展中找到合適的定位。
2.2.4 環境系統指標評價
以上三大指標均遵循“越大越好”原則,數據只需標準化處理。而環境系統中工業環境的評價,依據對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測定,數值越小越好,應進行方向一致化處理,即標準化后取倒數。運用SPSS軟件,提取兩個主成分Y41、Y42。對載荷分析發現,主成分Y41主要解釋生活環境指標,表征城市的宜居程度。Y42關系城市的工業環境指標,表征城市的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秦皇島環境系統指標得分位于第一,人居環境建設擁有絕對競爭力。連云港位列第二,在工業環境的治理和保護方面效果顯著,實現了工業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煙臺排名第三,體現了舒適且優異的城市生活環境。此外,經濟表現出色的城市,環境保護方面均需提高。經濟增長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生態文明、綠色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長期且艱巨的任務。至于鹽城和南通,環境系統仍處于平均值以下。鹽城在城市綠化建設方面仍有欠缺,應要求政府增加財政對城市綠化工作的支持,改善市民生活環境;南通工業環境得分較低,政府應加強對工業污染的監管,限制廢棄物的排放,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對得分矩陣進行分析計算,得出15個樣本城市在經濟系統、社會系統、港口資源、環境系統的得分和排名狀況,見表7。
2.2.5 樣本城市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
對經濟系統、社會系統、港口資源、環境系統的數據進行處理,提取得到4個主成分,權重分別為0.589 25、0.248 25、0.119、0.043 5。計算綜合得分,得到樣本城市最終的綜合評價值,見表8。

表8 沿海港口城市競爭力綜合得分及排名
最后,運用聚類分析法,將各沿海城市的綜合得分按其強弱規律重新排序與歸類,更準確地判斷江蘇省鹽城、連云港、南通三市在沿海港口城市群中的位置,以便了解優劣勢,提出更具針對性的建議。運用SPSS軟件,根據城市競爭力的水平將15個城市劃分為四類,得到描述的聚類結果,見圖1。

圖1 分層聚類分析樹狀
由分析可知,排名第一為上海,為第一類,綜合得分遠高于其他城市,代表著我國沿海港口城市競爭力的最高水平。作為直轄市,上海在生產發展、集散、科技創新及服務功能方面都具有絕對實力,今后應進一步突破行政區的局限,拓展發展空間,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發展國際貿易,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性港口大都市。廣州、大連、天津分別位于第二、三、四位,屬第二類。它們擁有較強的綜合經濟實力,高度對外開放,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種種優勢使他們成為沿海城市群僅次于上海的第二梯隊。同時,天津的環境問題比較突出,因此,天津必須加強對環境問題的治理力度,加大環境保護建設的投入,以鞏固其自身的綜合城市競爭力。
福州、溫州、寧波、青島得分也高于平均值,屬于第三類。它們或是省份的行政中心,或是經濟強市,依靠其自身相對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稟賦,外加政府、政策扶持等,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合適的位置,極具發展潛力。寧波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寧波港作為世界罕見的深水良港,北侖深水港的建成,使寧波港口的通航能力顯著提高,先天優勢和后天建設保證了寧波在沿海港口城市群中的領先位置[7]。南通、煙臺、鹽城也屬第三梯隊,它們的競爭力得分雖低于平均值,但彼此間差距甚小。這些城市在個別方面擁有相當優勢,但由于各方面發展不均衡,影響最終得分。這類城市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改善和提高薄弱環節,從而穩步提升城市綜合實力。
鹽城、秦皇島、連云港、湛江和北海因綜合分值較弱,排在15個樣本城市的末端,屬于第四類。這些城市多數在經濟系統排名靠后,影響城市綜合競爭實力。
總體而言,江蘇省鹽城、連云港、南通三市主要處于樣本城市的中下游水平,在各方面都與領先的梯隊城市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推動江蘇省沿海三市的發展需全國范圍內的資源整合、經濟輻射,形成以上海一類港口城市為中心,廣州、大連、天津二類城市為支撐,配合福州、寧波等城市,將經濟的整個發展脈絡連成完整的網絡,最終產生巨大的經濟輻射,帶動整個沿海體系發展。
江蘇省鹽城、連云港、南通三市的城市競爭力當前普遍較弱,在沿海港口城市群中處于中下水平,綜合實力與發達地區的港口城市差距較大。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連云港,濱江臨??可虾?、處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點的南通,以及位于“一帶一路”結合部中心區域的鹽城,都可借助“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契機,解決發展中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提升整體城市競爭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3.1 便利貿易環境,擴大對外貿易
港口城市在對外貿易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吸引外商投資、擁抱世界的最佳平臺[8]。近年來,南通的棉紡織品已遠銷海外,外商投資建廠規模逐漸擴大;鹽城依托區位優勢,吸引了大批韓資的加盟;連云港港區的中哈國際物流合作基地,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第一個實體平臺,短短一年時間與17家船運公司簽署合作協議,累計進出貨物90萬t、集裝箱11.3萬標箱,實現當年建成、投產,當年盈利。借助“一帶一路”的戰略契機,政府需創造更適合外商投資發展的軟、硬件條件,便利化貿易環境,多元開拓市場,優化貿易結構,提高投資貿易便利化程度?!白叱鋈ァ焙汀耙M來”相結合,吸引跨國企業加盟,推動本土企業更好地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進一步促進產業的升級發展。
3.2 加強基礎交通網絡建設
交通運輸是江蘇沿海三市建設的薄弱環節。相較于長江三角洲其他城市間緊密而細致的交通網,蘇中、蘇北城市交通的弊端常將它們拒絕在區域發展之外。江蘇沿海三市應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實現新突破,打造便捷高效的陸上運輸通道,建設經濟安全的海上運輸走廊、快速暢達的空中運輸網絡,構建江海一體的現代港口體系。其中,加強鐵路交通網絡建設是當務之急,這對推動蘇北、蘇中、蘇南融合發展,加快區域一體化進程,促進沿海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都具有重要意義。
3.3 推進港口建設,提升港口優勢
江蘇沿海三市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和區位優勢,但港口建設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港口功能發揮不足,發展障礙重重[9]。首先,政府應確立港口城市統一規劃的方針,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港口建設,緩解目前港口城市建設進程中出現的彼此間缺乏協調的現狀,實現各地區分工有序協調發展。其次,針對不同港口城市不同的稟賦特征,進行不同的定位,形成良好的競爭關系,通過差異化,對港口的資源進行整合發展。3個港口城市,在港區建設方面應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以在江蘇沿海形成一條完整的發展線路,以地方貿易或者工業碼頭為主要著力點,擴大港口的規模,不斷深化港口建設,建成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中國東南沿海一岸的重要出??诤屯赓Q集中點,為江蘇對接“一帶一路”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提升城市競爭力。
3.4 保障居民福利,加強民生建設
城市競爭力的提高離不開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增強,這需要政府保障居民福利,加強民生建設。首先,政府在鼓勵先富、以先富拉動后富的基礎上,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其次,加大對科技事業的撥款以及對創新技術的鼓勵和支持,借助“一帶一路”建設契機,加強教育、文化、科技、醫療、體育、旅游等領域的對外交流合作,實現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互動并進。此外,要充分考慮城市中弱勢群體最關心的問題,如農民工、留守兒童等問題。社會福利應是惠及社會各個階層,讓所有人都享受到社會發展的福利[10]。最后,政府部門要努力完善醫療體系,保障人們的基本就醫需求。
3.5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城市發展需要通過工業經濟的拉動,這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3個城市中,南通由于工業水平相對發達,存在工業污染問題,政府部門需對污染源進行定點監測和管控,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城市工業的可持續發展?!耙粠б宦贰苯ㄔO應將生態保護放在重要位置,保障未來的可持續發展[11]。江蘇省鹽城、連云港、南通三市應著力打造沿江、沿海綠色生態廊道,堅決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堅持產業帶和生態帶統籌推進,努力建設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12]。
此外,政府應合理規劃城市的發展,推崇多個中心體系的城市建設格局,在各城市中心區域內建設起相匹配的生活、醫療、教育等設施,完成人口的分流,解決市中心區開發過大、公共資源緊缺、交通擁擠和環境臟亂差問題。同時,政府也應大力發展城市園林綠化事業,重視居民住宅小區的綠化工作,提高人均享有的綠化面積和公園面積率,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以環境發展的優勢來提高城市的綜合競爭力。
[ 1 ] 謝金金.張家港市港城關系研究[D].蘇州:蘇州科技學院,2011.
[ 2 ] 郭建科,韓增林.港口與城市空間聯系研究回顧與展望[J].地理科學進展,2010,29(12):1490-1498.
[ 3 ] 彭震偉.“一帶一路”戰略對中國城市發展的影響及城市規劃應對[J].規劃師,2016(2):12-16.
[ 4 ] 李雋.“一帶一路”戰略下的連云港市城市定位新探[J].江蘇商論,2015(3):82-85.
[ 5 ] 李貝,周炳中.我國沿海港口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比較研究[J].經濟論壇,2006(22):9-12.
[ 6 ] 王鵬,董升榮.港口競爭力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及檢驗[J].青島遠洋船員學院學報,2008(2): 47-52.
[ 7 ] 楊銀峰,石培基.甘肅省城市可持續發展系統協調發展評價研究[J].經濟地理,2011(1):66-71.
[ 8 ] 劉濤,劉春旭.東營市發展港口經濟分析與建議[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36-40.
[ 9 ] 崔敏,徐習軍.連云港市在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5):87-90.
[10] 方巍.中國社會福利的新發展主義走向[J].社會科學,2011(1):81-87.
[11] 王雙,張雪梅.沿海地區借助“一帶一路”戰略推動海洋經濟發展的路徑分析:以天津為例[J].理論界,2014(11):35-40.
[12] 崔彥彥.科學發展觀視域下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思路探析[D].蘇州:蘇州大學,2011.
李祎(1992—),女,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區域經濟和區域資源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E-mail:307935855@qq.com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2.009
F061.5
A
1003-9511(2017)02-0041-06
2016-09-22 編輯:胡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