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振燕,費 暢
(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烏江流域水電移民安置沖突的合作博弈分析
韓振燕,費 暢
(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烏江流域水電移民安置沖突自電站建設以來就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為研究基層政府與水電移民之間的矛盾沖突,引入“鷹鴿博弈”模型,分析博弈雙方之間利益關系和策略選擇。對模型均衡解進行分析,得出了博弈雙方的合作主要受單位成本收益和非對稱性程度影響的結論。結合烏江流域水電移民安置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加強移民宣傳教育、完善移民相關法規、結合區域特征多元安置和促進公眾溝通和參與的對策建議。
水電移民安置;矛盾沖突;博弈分析;烏江流域
烏江流域梯級電站滾動開發是國家實施“流域、梯級、滾動、綜合”方針的第一個案例,它的建設,優化了貴州、重慶地區的水利資源配置,在保障了區域能源安全的同時,促進了烏江流域區域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在電站建設的過程中,水電移民安置工作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安置效果直接影響著移民未來的生產和生活。
由于烏江流域地形地貌特殊,人口基數大,經濟發展欠發達,移民搬遷安置歷時長,各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程度不一,移民安置政策與搬遷安置工作經驗不足等致使移民安置工作存在著各種問題,而這些問題帶來了移民不穩定現象及與政府之間的矛盾與沖突。縱觀烏江流域梯級電站滾動開發的歷程,其移民搬遷安置主要方式的變化可以歸納為4個階段。
a. 以后靠安置為主的時期(1982年以前)。后靠安置是烏江流域移民安置工作的第一次探索。20世紀60年代開始,烏江流域初步構建了水利工程體系雛形,移民工作作為其附屬,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這一時期移民的土地被淹沒,得不到相應的合理補償,生活極為困難,在日常生活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極易引發沖突,主要表現為聚眾鬧事、進京上訪、破壞公路等。其產生的根源首先是政策的缺失,后靠的安置方式大多對移民實行低補償政策甚至基本無補償,造成了大量次生貧困問題。其次,由于工作周期不定、投資控制、設計經費等因素,實際工作中多數項目的移民安置規劃工作深度和精度無法達到規范的要求,大部分移民圍繞水庫周邊就近安置,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水平低,衣食住行、教育就醫等問題頻發,并得不到妥善的解決與處理,引發了大量的遺留問題。
b. 以有土安置為主的時期(1982—2000年)。1982年,貴州省農村基本完成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水電工程建設征占土地后,對作為土地承包人的移民給予一定補償,移民工作也開始逐漸得到重視,安置補償方式以有土安置為主,多種安置模式相結合。這一時期的主要沖突表現為由移民生活水平下降而爆發的沖突。其根源在于在移民安置工作中的建設資金籌集較為緊張,移民應得的補償得不到及時的兌現,部分移民甚至無法得到兌現;安置點地質災害評估和環境影響評價不明確,庫區生態環境惡劣;環境保護、國土資源等行業之間銜接不當,移民生活缺乏有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物價上漲幅度較大,原本審定的房屋補償標準難以滿足移民建房要求,普遍存在建房困難問題;淹沒區移民在搬入安置區時,由于生活習慣或民族差異的原因,很難融入當地居民生活,總體的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c. 安置方式多元化時期(2000—2012年)。2000年中央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改變了過去粗放型、低水平的發展模式,貴州也掀起了水電建設的新高潮,水資源開發利用達到了頂峰。水電和水利工程建設周期開始逐漸縮短,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顯著上升;確定了以有土安置為主的原則,在其基礎上不斷創新,出現了多樣化的安置方式;對移民工作更加重視,投資比重增加,移民補償費用提高。這一時期,移民安置沖突主要是由管理不善而產生的,在多樣化的安置方式下,移民安置較為分散,政府很難兼顧所有移民的日常管理;在安置區土地資源再分配的過程中,安置區居民和淹沒區移民很容易由于土地利益分割而產生矛盾沖突;分散到各縣鄉的移民在安置區難以快速適應,無法融入新的生活環境和安置區居民群體;不同安置時期移民之間政策攀比心理嚴重,對于補償的滿意度較低,容易導致社會的不穩定。
d. 城鎮化安置時期(2012年起)。在土地資源日趨緊張的大背景之下,無土安置成為移民安置的必然趨勢,由此,城鎮化安置應運而生,通過引導移民進入城市和集鎮安置,由傳統的依靠農業生產謀生逐漸向二、三產業轉移。城鎮化安置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城鎮化水平,改善了移民的思想觀念和生產生活條件,移民在二、三產業的工作收入較之農業收入得到了明顯提高。但是,在城鎮化安置起步階段,仍然存在著由于城鎮化效果不明顯而引發的上訪、鬧事沖突情況。其原因在于移民得到的城鎮安置補償通常低于安置成本,無法達到預期的安置效果;部分移民習慣了農村環境,無法迅速適應城鎮的生活習慣;移民自身文化素質水平不高,謀生技能局限于農業技能,通過二、三產業獨立謀生較為困難;農村移民遷往城鎮,戶籍落實困難;移民安置規劃與小城鎮規劃不銜接,缺乏科學整合。這些問題不僅容易引發移民與政府之間的沖突,也對城鎮化的進程產生了負面的影響[1]。
移民沖突事件不斷發生,針對群體性突發事件的學術研究也日益增多。目前的研究較多的是對于移民沖突事件發生的原因和觸發機制進行研究,并通過原因分析,找出解決的路徑。施國慶等[2]重點針對西部水電農村移民就地后靠安置中的土地再分配中發生的沖突,利用F-H方法建立模型,對村委會、移民和非移民進行偏好向量和結局穩定性分析,從而得出通過村委會的參與和協調,使得移民與非移民之間產生合作這種完全合作結局最有可能發生。盛濟川等[3]將政府和移民進行演化博弈分析,得出了博弈雙方的進化穩定策略,提出了想要避免水電移民群體性突發事件的發生,必須通過市場決定征地補償標準的方法以解決博弈雙方的經濟矛盾。杜勇等[4]運用比較制度分析理論,對水電移民沖突產生的機制進行分析,認為只有改革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準確定位政府角色,才能推動水電移民制度的變革,避免水電移民沖突事件的發生。筆者著重從烏江流域移民安置不同時期基層政府和水電移民沖突表現出發,對其利益關系和策略選擇進行分析,引入“鷹鴿博弈”模型剖析造成矛盾沖突的原因,進而提出有效緩解矛盾沖突的應對策略。
水電移民安置過程中,涉及到的相關利益者相對比較多,基于對移民安置工作投入一定的資源,或因參與移民安置工作而承擔風險等特征,水電移民安置主要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移民或非移民、項目業主(水電開發企業)以及第三方等。其相互之間利益沖突與博弈較為復雜,相互影響和制約。水電工程移民是一種非自愿性移民,在移民安置過程中,一方面,移民原有的生活體系遭到破壞,被迫遷移往往會引起移民經濟活動和收入暫時中斷,甚至被邊緣化;另一方面,依據政府的搬遷安置補償政策,被征收土地的補償標準偏低且不合理。土地是農民的立身之本,移民的土地利益如果無法得到保障,其基本生活必將受到影響。致使政府方和移民方的沖突博弈較為凸顯,而水電開發企業的利益和策略選擇與政府方基本一致,能夠由政府方統一代表。各級政府在水電移民安置的過程中所擔任的角色雖各不相同,但在具體的移民工作中,上級政府往往起到政策制定、發布和宣傳的作用,實際開展移民工作、執行移民安置政策、面臨與移民之間的直接沖突的均為地方基層政府。烏江流域不同安置時期水電移民安置特征[5]與風險見表1。
烏江流域水電移民安置過程中的不穩定及與政府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為:一是政治上對政府的不信任,甚至做出過激行為,產生訴訟、集會、游行、示威等政治問題,給社會穩定帶來不利影響。群體性突發事件是水電移民群體性事件的最激烈和最主要的方式,嚴重影響到水庫移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成為各級政府非常關注的問題。二是經濟上的貧困是重大隱患。貴州省是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內陸山區省份,工業基礎較為薄弱,經濟結構單一。移民的謀生手段主要以農為主,移民搬遷后生產生活恢復較慢,心理預期與客觀現實的差距較大,會引發諸如群體性突發事件等問題。三是社會價值與心理上的落差。移民心理狀態是由共同的利益關系決定的移民的類似的心理體驗,因此,移民利益是影響移民心理狀態進而影響搬遷安置的關鍵的因素,水電工程移民是一種非自愿性移民,這一過程本身就是對移民利益的重新分配過程,它直接關系到每個移民的現實利益和生產生活前景。移民對搬遷寄予厚望,對未來生活期望值很高,而實際上移民的高期望一旦無法滿足,出現困難和問題,移民就會缺乏起碼的思想準備,產生不滿情緒。因此,隨著庫區移民各種利益發生變化,當水電移民利益受損時,情緒激動、滯留、攔截領導、堵塞交通、游行示威等影響社會治安現象和群體上訪事件時有發生,與地方政府之間發生沖突,或不可避免地引發群體性突發事件。

表1 烏江流域不同安置時期水電移民安置特征與風險對比
因此,烏江流域水電移民安置過程中矛盾沖突局勢明顯表現為基層政府與移民之間的沖突與合作博弈,即博弈雙方分別為基層政府和水電移民,在博弈中,雙方都有兩種可行策略,基層政府方為強制征地或提高征地補償,水電移民方為爆發沖突或接受征地。由于基層政府和水電移民的根本地位不同,在安置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具備政策指向、執行強制力等優勢,而水電移民則是被動搬遷,居于弱勢,所以在博弈中的實力有明顯差異,因此,基層政府和水電移民是非對稱性的博弈群體。為研究博弈雙方之間由于可選策略和編號不同而導致的沖突局勢,引入“鷹鴿博弈”模型對其進行穩定性分析。
為了分析基層政府和水電移民兩者之間由于可選策略和偏好不同而導致的沖突,特作以下基本假設。
博弈方:基層政府和水電移民,雙方均為理性主體,都追尋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行為策略及比例:基層政府和水電移民雙方都有兩種可行策略,鷹型策略代表不合作,鴿型策略代表合作。基層政府方鷹型策略:強制征地;基層政府方鴿型策略:提高補償。移民方鷹型策略:發生沖突事件;移民方鴿型策略:接受征地。假設基層政府和水電移民采取鴿策略的概率分別為x和y,則采取鷹策略的概率為1-x,1-y。

a. 局中人能獲得的收益為V,基層政府方獲益表現為社會穩定,移民方獲益表現為安置補貼上漲;沖突風險的成本為C,基層政府方成本表現為應對沖突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移民方表現為產生沖突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其中C≥V(否則沖突總能獲得收益,不符合實際情況);

c. 當博弈雙方都采取鴿策略,基層政府方得到的純收益為kV,水電移民得到的純收益為(1-k)V。
d. 當政府方和移民方策略選擇不同時,即一方采取鷹型策略,另一方采取鴿型策略時,可以得出采取鷹策略的一方收益為V,采取鴿策略的一方收益為0。
移民與基層政府的非對稱性鷹鴿博弈混合策略支付矩陣如表2所示。

表2 非對稱性鷹鴿博弈混合策略支付矩陣
由表2可知,基層政府和水電移民的期望收益分別為:
x(1-y)×0+xykV
(1)
(1-y)xV+xy(1-k)V
(2)
對(1)式中的x求偏導數得:
令
則

因此,對于局中人基層政府來說,當水電移民選擇鴿型策略的概率為y0時,基層政府選擇鴿型策略的幾率x1、x2(0≤x1,x2≤1),都有E政(x1,y0)=E政(x2,y0)。因此,對于基層政府來說,采取任何策略都是無差異的。同樣,對于水電移民來說,當基層政府選擇鴿型策略的概率為x0時,水電移民選擇鴿型策略的幾率y1、y2(0≤y1,y2≤1),都有E民(x0,y1)=E政(x0,y2)。所以,無論是對于基層政府還是水電移民,都有E政(x0,y0)≥E政(x,y0),E民(x0,y0)≥E民(x0,y),(0≤x,y≤1)。
綜上,博弈的混合策略均衡解為:
其中,x0、y0分別為基層政府、水電移民選擇鴿策略即合作策略的概率。
4.1 x0和m的關系

4.2 x0和u的關系
假定沖突的單位成本收益m不變,則



5.1 結論
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合作解能否實現,與單位成本收益和非對稱性程度兩個因素密切相關,在實際的移民工作中,這兩個因素也對水電移民安置中沖突局勢的穩定性產生重要影響。根據模型結果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
a. 在非對稱性程度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博弈雙方單位成本收益越大,雙方合作的概率越小,越容易產生沖突;博弈雙方單位成本收益越小,則合作概率越大,越不容易產生沖突。在烏江流域水電移民安置的具體實踐中,一方面,政府方存在在移民安置全過程中政策不完善、補償標準低、安置準備不到位、工作方法不恰當等問題,未付出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移民安置,包括前期規劃、搬遷安置過程及后期扶持等方面,移民安置所付出的成本較小,自身獲益較大,單位成本的受益也較高;另一方面,移民方在生活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付出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產生暴力沖突往往最能夠引起政府方的關注,原先得不到解決的問題能夠迅速地解決,利益能夠最快速的得到保障,這使得移民方認為,暴力沖突是解決問題的較好的辦法。加之由于烏江流域早期移民法律意識不完善,受教育程度不高,對于沖突成本缺乏正確的認識,盲目追求沖突收益,導致對沖突風險的正確認識和預測規避能力不足,使得移民與政府之間合作解的實現可能降低,沖突現象較為嚴重。
b. 在單位成本收益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博弈雙方非對稱程度越高,即實力懸殊越大,實現合作解的概率就越大;反之,博弈雙方非對稱程度越低,實力相對均等時,實現合作解的概率就越小。在烏江流域的水電移民安置具體實踐過程中,后靠安置和有土安置時期,移民搬遷較為集中,聚集密度大,實力較強,與地方政府實力相當,產生沖突時與政府對峙,難以管理;集中安置時,移民與安置區居民實力也相當,容易產生矛盾,一旦發生沖突,政府介入管理也較為困難,在多方關系上的調節與處理不夠恰當,不能全面的顧及多方移民的利益、妥善調節各方關系,在銜接移民社會保障、政策統籌等方面壓力較大。移民工作實現多元安置以來,分散的安置方法逐漸推廣,例如“大分散,小集中”的分散安置模式根據3-5戶或8-10戶移民自身情況進行自主選擇安置地點,不僅符合移民自身意愿,也能夠有效降低移民方的實力,減少了移民與政府之間爆發沖突的可能。這種做法實際上就是在單位成本收益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削弱移民方實力,使政府和水電移民的實力懸殊差距拉大,非對稱性程度升高,從而降低沖突概率,實現雙方合作。
5.2 對策建議
根據基層政府和水電移民之間的博弈及分析結果,結合烏江流域水電移民安置的實際情況可知,在解決移民安置沖突問題中,實現兩者之間的合作是可行且有效的。如何實現政府和移民之間的良好合作,筆者提出有如下對策建議:
a. 加強宣傳教育,促進水電移民對沖突成本的正確認識。在烏江流域移民安置的實踐過程中,移民群體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這導致移民對沖突產生的成本,即對自身的損害和消耗缺乏正確的預估和認識,規避沖突的能力也相對較弱,甚至付出了較多的沖突成本也無法得到相應的受益。對此,當地政府需要對移民實施再教育,使水電移民能夠正確認識到爆發沖突的成本,以及沖突對自身產生的不利影響[8];也需要結合移民內不同群體的具體情況實施分類培訓,并建立跟蹤反饋機制,及時了解移民的教育需求,從而多角度、多方面、多形式提高移民的綜合素質,增強移民的社會適應性和競爭力。
b. 完善移民相關法規,執行落實到位[9]。在單位收益不變的情況下,移民沖突成本越高,則合作的可能性越高。移民生活越穩定,生活質量越高,則產生沖突需要付出自身代價就越大,成本就越高。所以,地方政府需要積極完善移民法規政策,調和、調整社會沖突,保護移民合法利益,合理的規制和管控移民沖突行為,使移民更多地從政策中獲益,而不是沖突中獲益。完善政策的執行,首先必須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期規劃,制定合理的目標,注重規劃中的深度與精度;其次,加強政府的行政執行能力,在具體的移民安置中,加強政府內部監管與控制,將每一步驟落實到位,工作依據規范的要求,以達成目標;最后,政策需要根據不同時期具體情況的變化不斷完善,在不斷完善中堅持政策基本原則的統一,防止由于政策攀比而發生的移民沖突。
c. 結合區域特征多元安置。在烏江流域移民安置中,需要根據地域的具體情況,進行多元安置[10]。例如,由上文中的政府與水電移民的博弈分析中可以得出,政府和水電移民兩方的實力非對稱性越高,差異越大,越容易實現雙方合作,越不容易產生沖突。在移民量較大的區域推行分散的安置模式能夠有效地弱化水電移民的整體沖突實力,能夠有效地減少移民與政府之間、安置區居民與淹沒區移民之間的沖突,促進其間的相互合作。在移民分散安置過程中,政府需要對該群體合理提高補償,實現公平補償,同時也滿足移民利益要求,弱化其沖突意識。再如,針對有一定非農業謀生技能的移民群體,進行城鎮化安置的方法,能夠妥善安置移民,有效提高城鎮化水平。同時需要考慮移民自身意愿,從移民利益的角度出發,結合該區域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因地制宜地發展二、三產業,妥善安置移民。總之,移民的安置需要針對不同的地域特征和移民群體特征,遵循統一安置原則,發展多元安置方式。
d. 促進公眾溝通和參與。政府和移民合作的實現一方面是減少沖突,另一方面是要使移民積極投身參與到移民安置工作中來。目前烏江流域開發過程中,社會參與的積極性和有效性都還較為欠缺,現有的參與機制還不成熟,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在烏江流域水電移民中,普遍存在著“公共”意識和理念缺乏的問題,同時由于社會制度和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不適應,問題難以得到妥善的解決。因此,地方政府首先必須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提供多種參與機會,搭建多種參與平臺。其次,考慮烏江流域移民的民族特殊性,還需要尤其尊重少數民族移民的意見,吸納少數民族移民進入安置的策劃、執行、監督等程序或機構[11]。再次,還必須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培育并支持各種社會組織參與到移民區域社會公共事務中來。最后,在移民安置區域塑造全新的文化氛圍也是必要的,使得安置區居民和淹沒區移民生活更加和諧,也能夠增強居民和移民的主體意識,激勵他們關心家鄉建設、關心流域開發。
[ 1 ] 田燦明,張林洪,楊保健,等. 水電移民安置與補償機制研究綜述[J]. 人民長江,2012(S1):163-166.
[ 2 ] 施國慶,鄭瑞強. 基于F-H方法的西部水電農村移民沖突分析[J]. 人民長江,2009(9):86-88.
[ 3 ] 盛濟川,施國慶,尚凱. 水電移民群體性突發事件的演化博弈分析[J]. 統計與決策,2009(13):60-62.
[ 4 ] 杜勇,余文學,趙姚陽. 水電移民沖突的制度經濟學探討[J]. 人民黃河,2013(3):97-99,102.
[ 5 ] 張建民,陳國柱,張虎成,等. 烏江流域水電開發經濟影響分析[J]. 安徽農業科學,2012(10):6074-6077.
[ 6 ] 徐俊新,施國慶,鄭瑞強. 水電移民安置利益相關者及其活動分析[J]. 安徽農業科學,2008(25):11102-11104,11131.
[ 7 ] 熊國強,陳愛娟. 鷹鴿博弈問題新解:非期望效用理論下的博弈模型及其均衡分析[J]. 經濟評論,2009(1):128-132.
[ 8 ] 龔和平. 水電工程移民問題與對策探討[J]. 水力發電,2014(3):1-4,30.
[ 9 ] 黃健,黃莉. 流域水電梯級開發社會可持續性評價體系研究[J]. 求索,2013(9):9-12,8.
[10] 施國慶,余芳梅,徐元剛,等. 水利水電工程移民群體性事件類型探討:基于QW省水電移民社會穩定調查[J]. 西北人口,2010(5):35-40.
[11] 施國慶,鄭瑞強,毛春梅. 評析《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與移民安置條例》[J]. 水利經濟,2007(4):75-77,84.
韓振燕(1965—),女,教授,主要從事移民與社會保障及人力資源管理研究。E-mail: zhenyan_han@126.com
費暢(1991—),女,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行政管理理論與實踐研究。E-mail:feichang1991@126.com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2.015
C93
A
1003-9511(2017)02-0069-06
2016-12-18 編輯:陳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