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哲
【摘 要】改進時政會議新聞的傳統報道方式,必須把握“時、度、效”的原則。在“時”的方面,堅定政治立場,站在時代的背景下去考慮報道方向和內容,準確把握報道發出的時機;在“度”的方面,要有“定盤星”,改進文風,貼近民生;在“效”的方面,要延伸視野,跳出活動、會議的形式,著重于其內涵。同時,注重媒體融合,豐富傳播手段,使紙媒與新媒體形成互補。
【關鍵詞】“時、度、效” 會議報道 成就報道 媒體融合
做好重大主題會議報道,是地方黨報的重要政治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時政報道與時俱進。尤其是在新常態的今天,時政報道要深入人心,更具感染力,就需要對“時、度、效”的原則有更深入的理解。“時、度、效”是創新時政報道的重要遵循,也是打開時政報道新局面的鑰匙。
一、站位高遠 把控節奏 應“時”發聲
“時”,就是應“時”而為,把準輿論引導的最佳時機。宏觀上,要站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將視野投放到改革開放的全局中去,引導輿論方向。是為“文章合為時而著”。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前,沈陽日報以“喜迎黨代會,開始新征程”為主題,以改革開放以來沈陽發展軌跡為著眼點,以東北振興為著力點,精心策劃了六個整版的系列報道,全面、系統地回顧了沈陽市五年來的工作成就,在黨代會召開前夕陸續刊發,引導輿論,烘托氛圍。
在微觀上,要近觀會議主題,明確報道方向,增強新聞報道的針對性和貼近性,準確把握報道發出的時機。
在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期間,由沈陽日報主辦的帥正APP正式上線。在市黨代會、兩會等重大主題會議的報道工作中,沈陽日報新媒體屢次搶發“第一落點”。稿件通過其他媒體轉發,新媒體的影響力得以迅速提升。
沈陽日報傳統紙媒亦不甘落后,先后在一版開了“幸福沈陽 共同締造”“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 開啟全面振興新征程”專欄,緊扣大會主題,從開幕當天連續刊發四篇“論打好優化營商環境的攻堅戰決勝戰”的評論員文章。大會第二天,就刊發了《改作風促轉變除頑疾 全面優化提升沈陽營商環境——沈陽市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動員部署大會引發各界熱烈反響》的報道,推出《把“痛點”作為發展的“切入點”》等四篇系列綜述,并辟出專版對全市各界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進行綜合報道。邀請專家就“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進行專門解讀,刊發了理論專版;開辟了“專家獻策”專欄,推出《打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是首要任務》等系列訪談文章;采訪企業界人士,推出企業家營商環境系列談欄目,刊發了《須把更大精力用在中小企業上》等一批有影響的文章。緊扣大會主題的消息、通訊、評論等“多箭齊發”,把控節奏,刊發應“時”,多角度多層次解讀市委、市政府的主要工作思路,使其深入人心。
二、以《報告》為“定盤星”,準確把握新聞報道的“度”
時政會議報道工作中,要抓大局,看大勢,以《報告》為“定盤星”,選準主題,這樣才能把握好新聞報道的“度”。以往的時政會議報道的特點是“結果報道多,過程報道少”,其中相當的原因是在“度”的把握上過于拘謹導致的。在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期間,沈陽日報對大會的各項議程報道及時準確,對兩委報告的解讀詳細權威,特別是“度”的把握上有創新、不拘泥,比如《起草小組成員談黨代會報告形成過程》(上、下篇)的報道從思路上、方向上,闡述了報告的深刻內涵,對“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多規合一”“三個轉型”進行了深層次的解讀,在報道的思想高度、觸及的內容深度等方面有所突破。
在“自選動作”上,時政報道也突破以往內容和形式單一的局限,以《報告》為立足點,以貼近性為出發點,準確把握“度”的原則,開拓采寫視野,寫新時期的成就報道,為會議報道增添光彩。
三、創新報道方式,以“貼近性”為切入點,達到最佳傳播效果
新聞報道只有關注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才能引發共鳴,進而有效地引導輿論。把握“效”,就是挖掘新聞內涵,遵循傳播規律, 注重傳播藝術,以受眾為方向改進傳播方式,讓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產生共鳴。
在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前夕,沈陽日報一版推出專欄——“我家這五年”,將報道目標鎖定“人”與“家”;同為一版“我在沈陽”欄目以外地來沈或在沈工作的人為主角,講述在沈陽親身的工作與生活的經歷,展現開放的沈陽發展的腳步。沈陽日報還推出了《推動“四個著力”在沈陽落地生根》《經濟結構逐步優化綜合實力穩步提升》《改革創新深入推進發展活力不斷增強》《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 提升百姓幸福感》《沈陽城鄉建設五年繪就錦繡畫卷》等涵蓋了創新改革、經濟發展、城鄉建設、民生等六個方面的專題報道。改文風、轉作風,用百姓的視角審讀成績,將其細化到百姓的生活中;在報道形式上以通訊、特寫為主,配以圖表圖示,以統一的版式設計,增強視覺沖擊力。會議期間,我們還組織刊發了側記、特寫等一批鮮活的稿件,并采用圖表形式推出《數字看未來 2020年沈陽什么樣?》報道,既是對大會報道的深化和補充,又彰顯活潑,一目了然。
從以往的重要主題會議時政報道來看,普遍存在會前熱、會中緊、會后淡的特點。在歲末年初的系列重要會議的報道中,沈陽日報把握“效”的原則,加強了會后報道的力量。會后報道的“效”,在于推出多角度伸延報道和主題鮮明準確評論文章。市第十三次黨代會閉幕之后,沈陽日報及時刊發了兩委報告全文,推出《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振興大業》《以“四個著力”為實現全面振興根本路徑》《認準全面振興切入點 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三篇評論員文章;在一版開設《學習貫徹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專欄,報道各界學習和貫徹的動態報道,還策劃推出大型系列報道《寫在市十三屆黨代會結束之際》,對大會的重大意義和如何貫徹大會精神做全景式報道。同時推出策劃報道“縣區書記談黨代會”報道,跨版刊發,有力地推動了黨代會精神的宣傳貫徹落實。
在市“兩會”閉幕之后,沈陽日報及時刊發了《兩會深觀察——春到人間草木知》的文章,將市委的重要思想、觀點融入其中,文章詞句優美,富有感染力;同時還策劃了專題版面對《政府工作報告》進行全面解讀,并推出專刊對《沈陽振興發展戰略規劃》進行全面報道,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示了規劃內容。
此外,發揮黨報新媒體快速傳播優勢,與紙媒結合互動,推出了《快看政府工作報告!2017沈陽將下一盤怎樣的棋?》等一批相關報道欄目,使宣傳工作的“效”落在實處,從而使黨報的時政報道更具可讀性,更有輿論引導力。
(作者單位:沈陽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