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從此以后,中國首富的頭銜,將由馬云、王健林和王衛三人輪流坐莊了。
順豐老板王衛這些天真是火到沒朋友啊!這不,公司才剛剛上市,結果一路漲停,直接把曾經低調很多年的王衛送上了中國億萬富豪第三名的寶座!圍觀群眾更是拿起計算器計算出,再有三個漲停,王衛就要超越王健林,一舉成為中國首富了。
而就在公司上市后沒幾天,王衛就一擲千金,買了架大飛機!至此,王衛手里面就擁有總共多達38架的飛機了!
2月28日下午,一架注冊號為B-1423的寬體全貨機平穩降落在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據悉,這是順豐航空的第五架B767-300BCF全貨機,也是順豐完成重組上市敲鐘后接收的首架飛機。
B767-300BCF全貨機確實是一個大家伙,它有效業載高達54噸,也就是說,一次滿倉,就能運載整整54噸的快遞貨物!
截止目前,順豐航空已經擁有38架飛機,其中,5架B767-300BCF、16架B757-200F、3架B737-400F,還有14架B737-300F。
順豐快遞上市后之所以如此受資本市場追捧,一舉成為深市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順豐擁有國內快遞行業最強大的航空貨運能力。隨著更多飛機的加入,順豐也將有能力更好地匹配航空貨運網絡,進一步提升快件時效,這將令順豐在快遞行業的競爭優勢進一步加強。
或許,從此以后,中國首富的頭銜,將由馬云、王健林和王衛三人輪流坐莊了。
隱者
順豐上市最大的亮點不是王衛的身價上千億,也不是股價73.48元、市值3000多億,而是2016年在北京騎三輪車送快遞被扇耳光的那個小伙子能和王衛一起敲鐘上市。這就是一個企業家的情懷,讓勞動者獲得尊嚴,尊重一線的員工,才可能成為優秀的領導,創造優秀的企業。王衛說:順風控股將不受上市影響,初心不改,對員工的關愛不變。
2017年2月24日上午,順豐控股借殼鼎泰新材上市,掌門人王衛更是豪擲10個億給40多萬名順豐員工派發了紅包。至此,王衛的身家超過1300億。
一早,20年來從未接受過專訪的王衛現身上市儀式并表示,順豐變成公眾公司后,他將提醒自己言行更加謹慎;他更提醒員工也要“少說話多做事”。
6點,起床練氣功;8點,到公司開始上班;5點半,下班回家,陪家人,游泳或跑步;22點休息。王衛每天的作息時間相當規律。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自稱,如果拖延到6點下班,已經算是遲到回家。在一次內部講話中,王衛向順豐員工說道:“其實,我25歲的時候也曾經是一副標準的暴發戶做派。得感謝我的太太,她在我得意忘形的時候,不斷潑我冷水,讓我保持清醒和冷靜。”家庭在王衛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他本人亦透露,不愿多接受采訪的原因,除了個人性格,也是因為工作節奏緊張,想把空閑盡量安排給自己和家人。
即使在順豐員工眼中,王衛也頗為低調。即便身處深圳總部,但“幾乎只有在公司年會的時候才能見到他”。
有關王衛刻意與公眾保持距離的段子在快遞行業內流傳度頗高。這位熱愛戶外與極限運動的總裁極少接受媒體的采訪,連順豐公司的內刊上,都從未出現過王衛的照片。直到2010年春,王衛花3.5億港幣在香港九龍購置一塊地皮,自建兩棟4層樓高的獨立屋,附帶獨立泳池,這樁打破同區地產價格紀錄的買賣引起了香港媒體記者對王衛的注意。隨后攝影記者在順豐深圳總部守候數日,才終于第一次拍到了王衛的真容。
即便接受專訪時,王衛也定下規矩,所有媒體禁止拍照。他給出的理由是“因為經常要到基層微服私訪,所以需要保持神秘感作掩護”。而彌漫在整個順豐中刻意的低調氛圍,則來源于他年少時的經歷。家庭條件、學習成績一般以及曾經的“水客”經歷,養成了他相對敏感的性格。“我比較享受低調的感覺,喜歡回歸本性真實而平淡的存在感。”
據曾經采訪到王衛的《快遞》雜志描述,王衛的辦公室“彌漫著佛香,并擺放著九尊佛像”。他把對佛教的體會遷移到對順豐的管理上,“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利用順豐這個不錯的平臺,把未來很多不確定的看似偶然的東西變成必然。”
王衛自己對利益并不看重。“做快遞最初的動機就是為了養家糊口,為了生存。當生存不是問題的時候,我開始考慮順豐的發展、定位,因為我要對我的家人、同事和朋友有個交待。”
王衛的順豐在低調中迅速擴張。2004年,順豐銷售額為13億元;2010年則增長至120億元,年平均增長率50%,利潤率30%;2013年,順豐營業額則達到280億元,凈利潤約為12億元,快遞量約11億件;至2014年,順豐的年營業額則突破400億大關。
在突出的成績單下,順豐的資產負債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截至2012年底),優于國際物流巨頭UPS,與美國聯邦快遞、EMS相當,其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則優于EMS。另有一組數據頗為耀眼:2012年,順豐的凈資產收益率為18.8%,而普遍意義上,凈資產收益率常年保持15%以上便可被視為績優公司。無怪乎眾多資本對順豐趨之若鶩。
王衛的謹慎和敏感延續到他對資本的態度上。早在2004年開始,業界就一直不斷傳言有PE經常輾轉各種關系找王衛,但他要么不見,要么婉拒。而順豐內部也從來不回避一直都有PE找其合作的事實。
“不缺錢!”快遞行業資深分析師徐勇介紹順豐融資謹慎的原因,“順豐是以商務快遞和中高端網購市場為主,其他民營快遞企業以網購快遞為主。由于市場定位不同,使得順豐的件均收入高,流動資金充裕,從經營的角度看,對資金的依賴度較低。”
怒目金剛
在回應“北京順豐快遞員被打”一事上,王衛一反往日低調的作風。“看這個視頻時,我覺得是我在挨打。這不是賠錢和道歉的問題,這是尊嚴的問題。順豐一貫教育員工從內心尊重每一個人。如果我在這件事上妥協,如何面對所有的順豐員工,如何配做順豐總裁?”
雖然負責應對此事公關的順豐北京宣傳負責人盧萍表示,順豐內部當時已在淡化此事,但王衛的反常之怒已令外界嘩然,而時間恰好處在順豐宣布接受上市指導后不久,也引起外界的諸多猜測。但王衛對基層員工的關注由來已久:“快遞員才是順豐最可愛的人。”
在順豐內部有一項制度:所有管理者每年都要下去實習一段時間。2010年12月24日,王衛以物料管理員的身份,經人力資源部介紹到某區部網店獨自實習,騎著電瓶車邊隨快遞員派送,邊了解巴槍、背包等物料使用和員工勞動強度及待遇情況。“作為管理者,我必須了解與客戶接觸最近的一線收派員和二線呼叫中心的感受,是他們每天代表著企業、率領著企業在前線作戰。”王衛說。
某業內人士透露,快遞企業老板普遍重視基層,原因或與他們早年大都從事過基層工作有關。
王衛生于上海,在香港長大。在年輕的時光里,他做過小工和快遞員,每天背著背包往來深港兩地,因此總有一股江湖氣質。在順豐內部,關于王衛尚義的行為,流傳著一些故事。一位工號“00002”、自順豐成立初始就一直在王衛身邊的老清潔工,受到了王衛的特殊禮遇。他向這位清潔工承諾:“你在這個公司一天,我就養你一天。”
據前順豐員工李越透露,王衛的貼身保鏢大多來歷不凡,通常兩到三年一換,每屆保鏢在退役之后,往往會晉升為公司內部的中層干部。“能力強的會成為區域經理,次一點的也會讓他留下當區域主管。”“為王總長期忠誠服務的員工,無論高低,相當于拿到一張終身飯卡。”
順豐至今仍保持著一些“江湖氣息”:“許多管理人員、區部經理是從基層的快遞員、倉庫管理員慢慢上來的。他們有時候有一種底層的豪爽,面對媒體又因為沒有經驗而顯得靦腆,不知道說什么。”
王衛保持刻意的低調,但對事關企業發展的關鍵點,他毫不手軟。
在創立初期,順豐為了快速占領市場,采用流行于中小企業中的分公司加盟商制度,每建一個點就迅速注冊新公司,聘請熟悉當地市場的能人來管理。分公司所有權歸順豐,但地方經理具有獨立的行政、人事、財政、經營管理權。彼時,順豐沒有統一標識,各地快遞員服裝也并未得到統一,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野蠻增長的模式,被一家競爭者稱為“老鼠會”。
“這種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分公司開拓市場的積極性,也留下了客戶資源全部掌握在分公司手中,管理協調不力、服務水平和能力參差不齊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分公司做了什么事情,總公司必須負全責。”王衛介紹道。
王衛將那些具有極大經營自主權的加盟商稱為“地方諸侯”,21世紀以來,他開始對各地加盟商展開轟轟烈烈的“削藩運動”,成立總部,將地方站點的經營權收歸自己手中。
順豐當時處理快遞員被打事件的快速反應,也與直營模式、總部層面直接關注有關。“事情發生當晚,就有總部的管理層前去陪同這名收派員,進行一些安撫工作。”
入世與上市
作為商人,王衛的信仰更帶有入世色彩。
有關上市的波折,最能體現王衛入世的精神。對于上市時間表,順豐方面一直模棱兩可。但在2013年,順豐卻引進了三家投資者,并于2015年底聘美國權威投資機構摩根副主席梁翔為副總裁,被業內普遍解讀為是在為上市做熱身運動。而漢森供應鏈總裁黃剛介紹,順豐“早就計劃上市了”。
“上市之后,快遞企業可以依托資本的力量,整合市場資源,推動自身轉型升級。”而轉型,正是王衛近年來投注精力的焦點。
王衛的戰略眼光一直為業內所稱道。近年來,王衛帶領順豐涉足更多領域,包括電商、O2O、物流普運、金融等。順豐嘿客、順豐海淘、順豐優選等板塊相繼浮現。順豐的多數創新都是由王衛直接發起的。
2016年,中國快遞進入全面的資本化歷程,順豐、三通一達、百世等企業全面進入上市流程。“各大企業都在掐位上市,上半年非常火。”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電商崛起,定位高端的順豐受到與電商聯系緊密的其他民營快遞品牌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同時,順豐也希望用資本實現轉型的目的。
“資金實力上,國外一家企業就有600多架飛機,而中國所有快遞企業加起來,也只有不到50架飛機。”這或許能管窺王衛的資本野心。
(綜合摘編自鳳凰網、《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