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秋
他說這個世界笨得不可思議,包括很多出名的人,他說現在這些為了錢和名的人都很low。他無疑是最像喬布斯的中國人,卻又說:“我很欣賞喬布斯的一些想法,但這世上沒有一個人是讓我真正佩服的。”
36歲的大疆創始人、CEO汪滔,創造了一家全世界都在追趕的中國公司,他制作的無人機占據70%的全球市場份額;《華爾街日報》稱大疆是“首個在全球主要的科技消費產品領域成為先鋒者的中國企業”,它甚至“先進”得不像一家中國企業,而汪滔有個性到不像一個中國企業家;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影響力30大人物中,他是排在郭臺銘、王健林、馬云后的4位中國人之一;在近日公布的《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中,他以240億元個人財富位居第二。
他穿得像個藝術家,對員工強調品位和對美的追求,他對產品細節要求之苛刻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
他造出了世界上最好的機器,卻對人殘酷、強硬,導致創始人團隊離散,員工對這個完美主義者“又愛又恨”。
他說這個世界笨得不可思議,包括很多出名的人,他說現在這些為了錢和名的人都很low,而他的大疆不為名利,“就是想好好玩一把”。
他無疑是最像喬布斯的中國人,卻又說:“我很欣賞喬布斯的一些想法,但這世上沒有一個人是讓我真正佩服的。”
一個退學的中等生
汪滔極少出現在公共視野里,即使在大疆如日中天、威震全球的今天。
外界對他的報道,多集中在他NB的無人機上:2015年1月,大疆無人機“入侵”美國白宮,墜毀在草坪;2015年4月,無人機“入侵”日本首相官邸,降落于屋頂;大疆無人機無所不能,它們被不法之徒用來運輸毒品、被汪峰用來求婚、被蘋果聯合創始人稱為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禮物……
他還是位勵志的商業奇才,從宿舍創業到全球第一。
1980年,他出生在浙江杭州,從小癡迷于天空、癡迷航模,成績中等偏上。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小企業主,家境優良。
好不容易考上華東師范大學,接受“無聊”的大學教育到大三后,終于忍無可忍退學。他向斯坦福和麻省理工等世界頂尖大學發出申請,都被拒絕;無奈之下,他跑到香港科技大學攻讀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
直到本科畢業,他的成績仍差強人意:因為研究直升機飛行控制系統失敗,學校勉強給了他一個C。
萬幸,在大學教授李澤湘的扶持下,成績不佳的他“脫險”讀上了研究生。之后,他沒放棄自己的畢業設計,在宿舍鼓搗一個多月后愣是把飛行系統搞定,拿去參賽后還拿了獎。于是,他一邊讀研一邊開公司制作無人機,直到2011年,花了5年才拿到碩士學位。
在他取得巨大成就之后,許多人來問“伯樂”李澤湘,希望用智商數目來解釋這一成功。但李澤湘說,他不清楚汪滔是否比別人更聰明,“但是學習成績優異的人不見得在工作中就表現突出。”
事實上,在這位個性鮮明的科技新貴身上,你很難找到許多“偉光正”的詞語形容他,定義他,就像他的產品一樣,他超乎人想象。而就目前看來,恨他的人與愛他的人或許一樣多。
“眾叛親離”
2006年汪滔在深圳車公廟的陽光高爾夫大廈,也就是自己舅舅家雜志社的倉庫中創建大疆。在那里,他招到了第一批員工,盧致輝、陳楚強和陳金穎是大疆早期的創始人。
盧致輝當時還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大四的學生,是4人中年齡最小的。他上網無意中投的簡歷,很快接到大疆的電話,確定這籍籍無名的公司不是騙子公司后,他兜里揣著100塊錢,扛著鍋碗瓢盆就跑到深圳。
不久之后,陳楚強和陳金穎也來到小倉庫。陳楚強甚至為了大疆,與原公司解約,省吃儉用一年賠了3萬元違約金,得外號“陳三萬”。
幾個年輕人在20平方米的小倉庫里“相依為命”。汪滔是唯一懂無人機的,也是最拼命的。盧致輝以前認為汪滔成功的關鍵在于其殷實的家境可以讓他不急于求成,心無旁騖鉆研技術,但現在他不再這么想。因為汪的眼界與堅韌才是最重要的。“他是那種為了搞清楚一個東西,從來不放棄的人,不管是多麻煩。”
汪對細節追求之苛刻,讓人不寒而栗。細致到一顆螺絲擰的松緊度,用什么強度的螺絲膠防止松動,中強弱程度用幾根手指擰。團隊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但工作狂汪滔喜歡凌晨干到白天。
半夜三更突然想到一個點子,汪滔會馬上打電話跟其他3人說。為了不接到這些“午夜兇鈴”,其他兩人索性關機,而最小的盧致輝不敢不接,只能陪他聊著這些偉大的設想。
在大疆成立的一年時間里,他們潛心解決各種技術難題,并沒有多少銷售和收入來源,但對技術的熱愛并不讓人覺得苦。
時間來到2008年,3人卻相繼離開。盧致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離開時有多種因素。一開始汪滔承諾另外3人可獲得很高的股權分配方案,但后來“小氣”的汪滔給出的只有全體5%,這讓他們有些動搖;此外,公司一直砸錢卻遲遲不賺錢,讓他們感到前景渺茫。
這幾年,3人都相繼創辦了自己的公司,有的做無人機有的做衛星通訊,小有所成。談起現今估值超100億美元享譽全球的大疆,他們仍然不約而同說:從未后悔。
對于他們的離開,汪滔在后來曾坦言,自己是一個“不招人待見的完美主義者”,“當時也讓員工們傷透了心”,“與人交流會造成很多摩擦”。
一個強迫癥患者
他是個完美主義甚至是強迫癥患者,用現在時髦的話講他是個“極客”,他對員工的要求總是十分“過分”。
他曾要員工寫“時報”:匯報自己每小時都干了什么。
他最煩的是員工墨守成規,缺乏創造性,當一個產品經理背誦教科書跟他說這個“不可能實現”時,這位經理可能當場被換掉。
他常常鼓勵員工要突破自我,他會直接罵員工的一些設計是垃圾,“日本的工匠在不斷追求完美。中國人有錢,但是產品卻很糟糕,服務亦是如此。如果要造出好產品,你必須付出更大的代價。”
他拒絕出席大疆在紐約舉行的“大疆精靈3”發布會,只因為“這款產品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完美”,就是這么任性。
在知乎“在大疆工作是怎樣一番體驗”的眾多回答中,員工吐槽“加班嚴重”“在這工作別想有女朋友”“老板做事以精品為向導,對于設計不好的東西,會直接罵這是什么垃圾”……
但是吐槽完又幾乎斗志昂揚,“這里讓每一個天才,都能做自己想做的,足夠酷的事情”“這種嚴厲也讓員工能夠快速成長”,他們對大疆的價值觀顯然充滿認同與自豪。
那些“來自未來”的設計
有媒體曾報道一個案例,展現汪滔不按套路出牌以及對人才的態度。
2012年,汪滔為如何解決“精靈”系列空中懸停、畫面平穩以及360度無遮擋拍攝等問題苦惱,一位大學還沒畢業的實習生陳逸奇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沒想到汪滔當即拍板,交給陳逸奇一個上百人的技術團隊和數千萬元研發資金,兩年之后,第一架具有360度全視角高清攝像功能的變形無人機問世。
正是這種對技術和人才的純粹追求,讓大疆無人機迅速崛起,擊敗各方敵手。
“大疆精靈”系列無人機就像iPhone重新定義手機一樣,將無人機的用戶從航模發燒友擴大到了普羅大眾,美劇《國土安全》《摩登家庭》都出現了“精靈”的身影。而大疆的“Inspire”(大疆悟)系列無論從性能還是工業設計,都被國際科技媒體稱為“震驚”“來自未來”的設計。
外媒稱大疆悟的設計水準與iPhone 6、特斯拉Model S在一個段位。連比爾·蓋茨、蘋果聯合創始人沃茲等都被大疆的無人機征服。蓋茨為了體驗大疆的無人機,買了平生第一臺無人機;沃茲生日時收到別人送的無人機,興奮地說:“大疆的飛行器,是我有史以來收到的最棒的禮物。”
經過10年的發展,大疆無人機的全球市場份額超過70%,在外媒評選的年度7大科技創新上,大疆無人機兩度上榜。
原本美國的強勁競爭對手3D Robotics公司在大疆的打擊下已經內外交困,美國市場幾乎盡數拱手相讓了。
世界笨得不可思議
現在,汪滔坐擁240億元身家,擁有全世界都在追趕的公司,驕傲、自負、大言不慚常常是人們對他的第一印象。但他這些特質,卻不是因為巨額財富與這家牛逼的公司,而是源于對世界真實的看法。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說這個世界笨得不可思議,“不靠譜的人和事太多了,這個社會原來是這么愚蠢,包括很多很出名的人,或者大家以前當成神、現在也當成神的人,其實level也不高嘛。”
他把這個世界的人分成好人和惡人,笨人和聰明人。而笨本身就是一種“壞”:“人類的最大敵人是愚蠢,愚蠢是萬惡之母,要消滅惡,先消滅愚蠢。”他在朋友圈曾這樣寫。
他討厭一切不靠譜、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在他看來,這些人就是“惡人”。盡管被認為是中國最像喬布斯的人,但他對喬老爺子僅限于“欣賞”,因為“世上沒有一個人是讓我真正佩服的”。
但有一個人獲得他的歌頌,他說這個人創辦的公司比任何一家互聯網公司都強十倍,也比蘋果強。
“華為任正非”。
“上世紀90年代中國還是一團糟的時候,任正非從做銷售起家,最后可以把技術做得那么牛逼,團隊管得那么好,而且他的方法論、價值觀又不是為了錢。現在這些為了錢和名的人,都是蠻low的。”當記者問他“那不為名利,大疆的愿景又是什么”,他突然嘴角上揚輕松地說:“就是想好好玩一把。”
洞見時代機遇
在為數不多的公開露面中,汪滔常戴著一副圓框眼鏡,下巴中央留著一撮小胡子,頭頂高爾夫球帽,看上去充滿藝術氣息,乍一看上去不像技術人員,而是藝術家。
他天馬行空的思維和言論更讓人覺得,這是個打破常規、浪漫不羈的人。
他也看藝術畫作,最不喜歡的是動不動價值上億的畢加索的畫,“99%的人不敢直說他的畫丑,是因為皇帝的新衣的心態”。
在2015年7月19日的“RoboMasters2015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上,汪滔罕見地對學生們做了一場演講。在演講中,他說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但社會大環境忽視了對人的思辨能力的培養。
他不滿現在的教育,“在現在的教育體系中,學生被放在一個預先設定好的軌道里,他們所要做的只是埋頭比誰跑得快,無需自己抬頭看路,更談不上主動去規劃未來的人生路徑,而后者恰恰是在商業、藝術、科研等創造性社會活動中最為看中的環節。”
盡管他反對所謂的心靈雞湯,但在大疆創新的官網上,恰恰寫著這樣的“雞湯”:
我常常在想,皇帝穿著所謂最美的新衣游街,卻只有孩子敢指出真相。而現在的社會有那么多的問題,卻連敢大聲指責的孩子都沒有了。
事實上,沒有不需要埋頭苦干就能獲得的成功,沒有只靠PPT就能得到的財富,沒有從天而降的高科技。追求卓越,需要無數苦思冥想的深夜,需要連續工作72小時的執著,更需要敢于大聲說出真相的勇氣。
……
他常常用“皇帝的新衣”來形容一些事物和人,或許他要做的就是故事中那個說出自己真實想法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