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
人的軀體是肉做的,不能捶打,不能火燒水淬,可是人的靈性良心,愈煉愈強,孔子強調修身,并且也指出了修身之道。
靈性良心鍛煉身體,得有合適的方法。肉體需要的“飲食男女”,不得滿足,人就會病死;強烈的感情不得發泄,人就會發瘋。靈性良心在管制自己的時候,得寬容,允許身心和諧。克制自己,當恰如其分。所謂“齊之以禮,和之以樂”,就是用禮樂來調節、克制并疏導。
孔子很重視“禮”和“樂”。《禮記》禮講得很周到,但《禮記》繁瑣。我免得舍本逐末,只采用《禮記》禮根本性的話,所謂“禮之本”。孔子曰“禮者,理也。……理從宜。……”(《曲禮》)這就是說,“禮”指合理、合適。禮“以治人之情。.……”(《禮運》)喜、怒、哀、懼、愛、惡、欲,是人的感情,都由肉體的欲念而來,需用合理、合適的方法來控制。要求“達天道,順人情。……”(《禮運》)肉體的基本要求不能壓抑,要給以適度的滿足。這個適度,就是“理”和“宜”。孔子愛音樂,往往“禮樂”二字并用。“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禮也者,理也;樂也者,節也;......言而履之,禮也;行而樂之,樂也。”(《仲尼燕居》)這就是說,感情當用合適的方法來控制,并由音樂而得到發泄和歡暢。
《論語》“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十二》)這里的“禮”,不是繁瑣的禮節,而指靈性良心所追求的“應該”,也就是《禮記》所說的“理”和“宜”。
人必須修身,而修身需用又合適又和悅的方法。
(選自《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商務印書館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