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立東
摘要:目的 探討涼血解毒湯治療血熱型銀屑病的效果。方法 將我院收取的68例血熱型銀屑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4例采取復方青黛膠囊口服+凡士林外用;觀察組34例采取涼血解毒方口服+凡士林外用,比較兩組患者的PASI評分及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的PASI評分為(4.52±0.21)分,對照組的PASI評分為(8.72±0.65)分,觀察組的PAS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1.18%(其中顯效12例,有效19例,無效3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5.29%(其中顯效7例,有效22例,無效5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血熱型銀屑病中采用涼血解毒湯口服+凡士林外用治療,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皮損程度及皮損面積,療效確切,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銀屑病;血熱型;涼血解毒湯;凡士林
銀屑病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皮膚科疾病,是一種增生性、復發性、炎癥性、慢性疾病。銀屑病屬于中醫“白疕”范疇,與遺傳因素、季節變化、免疫系統密切相關。中醫理論認為“血分有熱”為其病機,其臨床主要表現為大量脫屑、紅色斑塊,所以治療白疕可從解毒、涼血、清熱、活血這個方向入手。當前西醫仍未發現較有效的方法,中醫治療銀屑病具有不良反應輕、安全性高、療效明顯等特點。本研究采用涼血解毒湯治療血熱型銀屑病,取得不錯的效果,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血熱型銀屑病,其中男42例,女26例,平均年齡(35.14±9.61)歲,平均病程(5.31±2.18)年。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過免疫抑制劑、激素治療,且均未合并嚴重的心、肝、肺、腎等基礎疾病,所有患者均符合銀屑病中醫辨證分型“血熱型”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平均年齡、病程等情況比較上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衡可比。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34例采取復方青黛膠囊口服+凡士林外用,復方青黛膠囊3次/d,6 g/次;觀察組34例采取涼血解毒方口服+凡士林外用,涼血解毒方方劑組成:白鮮皮20 g,生槐花25 g,土茯苓30 g,蚤休15 g,紫草10 g,赤芍15 g,生地黃25 g。水煎300 ml,1劑/d,早晚飯后分服。兩組患者的治療療程均為2個月。
1.3觀察指標 臨床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PASI評分及臨床療效。PASI評分=頭部嚴重程度分(紅斑分+浸潤分+鱗屑分)×頭部面積分×0.1+上肢嚴重程度分(紅斑分+浸潤分+鱗屑分)×上肢面積分×0.2+軀干嚴重程度分(紅斑分+浸潤分+鱗屑分)×軀干面積分×0.3+下肢嚴重程度分(紅斑分+浸潤分+鱗屑分)×下肢面積分×0.4。
1.4療效判斷標準 參考《中藥新藥治療白疕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關于白疕的療效判定標準。①無效:PASI評分減少<30%,患者出現明顯的皮膚瘙癢表現,且瘙癢難以忍受;②有效:PASI評分減少30%~59%,但皮膚瘙癢癥狀仍未改善,可忍受;③顯效:PASI評分減少60%~94%,患者偶有皮膚瘙癢表現;④痊愈:PASI評分減少>95%,患者的皮膚瘙癢現象消失,皮損全部消退。總有效=有效+顯效+痊愈。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軟件20.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效能為0.05。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觀察組的PASI評分為(10.33±3.28)分,對照組的PASI評分為(10.41±4.19)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PASI評分為(4.52±0.21)分,對照組的PASI評分為(8.72±0.65)分,觀察組的PAS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1.18%(其中顯效12例,占35.29%,有效19例,占55.88%,無效3例,占8.8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5.29%(其中顯效7例,占20.59%,有效22例,占64.71%,無效5例,占14.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牛皮癬”是銀屑病的俗稱,屬于中醫“白疕”范疇,其主要是以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種疾病,是一種難治性、復雜性、增生性、炎癥性、慢性皮膚病。白疕的主要臨床表現是紅斑、鱗屑,全身均可發病,但主要發于頭皮、與四肢伸側。當前西醫仍未發現較好的治療方法[1]。中醫理論將“白疕”辨證分為“血瘀證”、“血燥證”、“血熱證”三種證型,“血熱證”是銀屑病的一種常見證型,中醫理論認為“血分有熱”是導致銀屑病發病的重要因素,因此中醫理論認為治療白疕的關鍵在于解毒、涼血、清熱、活血。因此,本研究主要納入血熱型銀屑病作為研究的對象。中醫在治療白疕病有著獨特的優勢,本研究主要采用涼血解毒湯進行治療,取得不錯的效果,涼血解毒湯遵循了“解毒、涼血、清熱、活血”的治療原則,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的作用[2]。
涼血解毒方由白鮮皮、生槐花、土茯苓、蚤休、紫草、赤芍、生地黃等組成。該方劑中諸藥涼血活血,性味寒涼,可解毒清熱、通絡不留瘀。槐花具有涼血清火之效,紫草具有解毒透疹、活血涼血之效,土茯苓能除濕解毒,生地黃能養陰、涼血、清熱等。赤芍具有涼血清熱、通絡活血之效,土茯苓、生地黃、赤芍共為臣藥。白鮮皮具有祛風止癢、清熱解毒之效,草河車具有解毒清熱之效,白鮮皮與草河車共為佐使藥。以上諸藥合用,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除濕止癢之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赤芍、紫草、生地能有效抑制體外培養角質形成細胞的增殖作用,紫草素是紫草的主要成分,能誘導角質形成細胞的凋亡[3]。白鮮皮可對機體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產生調節作用,并使機體內的免疫系統趨于正常。赤芍、土茯苓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4]。
PASI評分法是外國學者于20世紀70年代根據銀屑病患者的臨床而表現設計,是目前臨床最多采用的一種評價銀屑病的指標[5]。本研究采用涼血解毒湯治療血熱型銀屑病,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PASI評分為(4.52±0.21)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72±0.65)分,同時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1.1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5.29%。結果表明,相對于復方青黛膠囊口服+凡士林外用治療法,涼血解毒方口服+凡士林外用治療法對血熱型銀屑病的皮損程度及皮損面積的改善作用更顯著。
綜上所述,在血熱型銀屑病中采用涼血解毒湯口服+凡士林外用治療,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皮損程度及皮損面積,療效確切,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程偉祥.涼血解毒湯治療銀屑病的臨床療效[J].中醫臨床研究,2016,32(02):70-71.
[2]許榮生.涼血解毒湯治療中老年尋常型銀屑病臨床療效及對血清白介素水平的影響[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29(08):169-172.
[3]陳維文,周冬梅,王萍,等.“辨血為主,從血論治”規范化方藥辨證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30(10):3614-3618.
[4]何素敏,張虹亞,劉濤峰,等.清熱涼血解毒湯治療血熱型銀屑病的療效觀察及其對外周血TNF-α和IL-4的影響[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5,01(33):68-71.
[5]劉小銀,曹娜,劉娜.涼血解毒飲治療血熱型銀屑病療效觀察及對人血清P物質的影響[J].中醫藥導報,2011,08(19):31-33.
編輯/張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