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艷青
摘要:目的 探討手術室護理人員職業危害與防護。方法 對近年來影響手術室護理人員危害的因素及防護進行總結性分析。結果 通過職業安全防護知識和標準預防教育,可增強手術室護理人員自身防護意識,減少職業危害因素對人體的傷害。結論 制定并落實各項工作制度,減少造成職業危害的因素,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是加強職業安全防護,確保手術室護理人員身體健康的關鍵。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人員;防護
診療技術的發展,手術室工作范圍不斷擴大,其職業危害變得復雜多樣,威脅著工作人員的健康及安全。因此,加強手術室護士職業安全管理, 維護護士健康不容忽視。現對手術室護士職業危害因素與防護對策進行綜述,旨在提高手術室護士對職業危害的認識,加強防范,增強自身的保護意識,減少職業危害的發生。
1 職業危害因素
1.1生物性因素
1.1.1皮膚黏膜污染及銳器傷 術過程中血液的飛濺,刀、剪、縫針等頻繁使用,術中傳遞,術后清洗處理,各個環節都容易被誤傷,針刺傷的危害不僅在于它本身造成的傷害,且在于它傳播疾病。有資料表明,具有傳染性的血源性病原體已證實多達50 種,被針刺傷的醫務人員中護士占80%。有報道,國外護士銳器傷發生率52%, 國內為63.4%~64.5%,而污染的針刺傷時,只需0.004 ml帶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足以使受傷者感染HBV。通過1次針刺傷或其他經皮方式暴露于HBV、HCV、HIV的感染率分別為6%~30%、3%~10%、0.2%~0.5%[1]。
1.1.2微生物氣溶膠 生物氣溶膠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高達20%,經氣溶膠傳播的致病菌至少有100多種。高壓沖洗槍、動力鉆的使用及超聲清洗均會產生生物氣溶膠。除傳播感染性疾病外,還易出現:皮膚過敏、結膜炎、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1.2化學性因素
1.2.1消毒劑 手術室使用較廣泛的為含氯消毒劑。使用時釋放出氯對皮膚黏膜有刺激與腐蝕作用,濺入眼內可導致燒傷,并損害呼吸系統,引起細支氣管炎、肺炎及肺水腫;吸入高濃度氯,可很快造成死亡。
1.2.2甲醛 一般用于手術標本的浸泡。甲醛對黏膜具有刺激性;可降低呼吸功能、神經系統的信息整合功能和影響機體的免疫應答;對心血管系統 內分泌系統、 消化系統、生殖系統、腎臟均有毒性作用。
1.3物理性因素
1.3.1噪聲 長時間會導致人體應激反應,出現各生理系統功能紊亂,并易使工作人員產生負性情緒[2]。有調查表明,某地區的噪聲每上升1 dB,高血壓發病率增加3% 。
1.3.2職業性粉塵 手術室護理人員長期接觸滑石粉、棉團飛絮、繃帶等粉塵,導致呼吸系統功能損害,引起咳嗽、哮喘。
1.3.3運動性損傷 搬運手術患者、器械時負荷過重或姿勢不當,易致肌肉韌帶損傷;術中長時間固定姿勢站立,易致肌肉關節勞損、慢性腰腿痛、下肢靜脈曲張。長期處于工作繁重,精神緊張,進食時間不規律,工作人員易患潰瘍病、心臟病、偏頭痛、胃下垂等。
1.4輻射性因素 C型臂等各種儀器設備產生電磁輻射,長期受電磁輻射會造成頭痛、失眠、白細胞下降、不良生育、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或致癌、致畸。
1.5社會心理因素 術室人員長期處于工作繁重,思想高度集中、精神過度緊張、工作不定時,經常要搶救危重患者,加班加點的環境中,工作性質是細致的腦力與體力勞動的相結合。職業風險大; 心理壓力大;易產生疲勞感、睡眠障礙,焦慮煩躁等。
2 防護對策
2.1生物性因素的防護 防性接種乙肝疫苗,按要求穿戴防護用具, 嚴格執行標準預防。感染手術戴雙層手套,據國外報道,使用雙層手套穿孔率為4.7%,而僅使用單層手套穿孔率達12%~50%[3]。另有資料表明,戴雙層乳膠手套,可大大減少病原微生物通過銳器傷口進入血液的數量。規范操作行為,如用持針拆卸刀片; 禁止雙手回套針帽;用容器傳遞銳利器械。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評估表明,62%~88%的銳器傷是可以預防的[4],故把防止銳器傷的各項操作要求納入操作規程,對減少銳器傷害有重要意義。術中合理使用負壓吸引,減少血液飛濺、有害煙氣擴散。操作時盡量使用敷料遮擋,避免壓力沖洗水槍沖洗時噴濺,超聲清洗時加蓋,減少微生物氣溶膠污染。發生職業暴露的緊急處理:用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皮膚,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黏膜;如有傷口,應在傷口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出血,流動水沖洗,用 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包扎傷口[5]。
2.2消毒劑的防護 掌握消毒劑的配制濃度及使用方法,避免沾染皮膚黏膜,浸泡消毒時加蓋以減少揮發,并加強通風。
2.3甲醛的防護 格甲醛的使用管理,現領用現配置,專人專柜加鎖保管,嚴格使用登記。定時通風換氣。
2.4噪聲防護 各種儀器時,盡量把聲音調到最低。儀器帶故障運行,產生的噪聲往往增大[6-7]。因此,定期維護檢修各種設備,可有效降低噪聲。使用手術器械時輕拿輕放,走路、說話、關門要輕。
2.5粉塵的防護 設置獨立的敷料間,避免粉塵污染環境。盡量使用一次性滅菌成品敷料、石膏及非棉布包裝材料,減少粉塵污染。
2.6運動性損傷的防護 置簡易實用的過床裝備,減輕人力搬運;穿軟底鞋,改善長期站立的姿態,經常改變站姿,雙腳交替承重,使另一側肢體得以緩解休息,改善血液循環,防止靜脈曲張[8]。手術超過4 h,可適當給洗手護士準備高度適宜的坐凳,緩解下肢靜脈瘀血。
2.7輻射的防護 專用防輻射手術間或移動鉛板。近距離接觸時,要穿戴鉛衣、鉛帽等,減少X線帶來的損害。
2.8社會心理因素的防范 排班,勞逸結合,降低疲勞。參加適當的運動,保持生活規律,適當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娛社交活動,調節身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營造團結和諧的工作氛圍,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3 討論
手術室護士的職業危害復雜多樣,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醫學院校護理學生缺乏職業安全及防范課程;缺乏完善的防范銳器傷害操作規范[9-10];對噪聲及電磁輻射防護重視不足;行業對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的關注不足,建議設立護理學生職業安全教育課程;衛生管理部門制訂完善的防范銳器傷害操作規范;加強對噪聲及電磁輻射的防護;強化行業內對手術室護理人員職業傷害的關注。對醫務人員進行職業安全教育,已被多數國家認為是減少職業暴露的主要措施。
綜上所述,完善基礎設施,配備防護用品,加強職業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識,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采取正確的防范措施,對減少手術室室護士職業危害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陳亞燕,張桂芳,鄧淑波.內窺鏡室護士職業危害及防范對策[J].當代護士,2012,6:100.
[2]劉莉,陳俊.手術室護士職業危害及健康防護教育[J].中外醫療,2011,28:144.
[3]周春霞.護士職業危害與防護[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4,25(3):420.
[4]孫秀紅.加強供應室風險管理,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3):594.
[5]胡小雪.手術室護理人員職業暴露及防護措施[J].醫學信息,2015, 28(50).
[6]劉志嫻,楊樹迪.手術室護士工作壓力分析及防護對策探討[J].光明中醫,2016(12).
[7]瞿昭暉.試析重癥監護室護士職業危害的發生及應對[J].醫學信息, 2015(33).
[8]王莉.護士的職業危害與防護措施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2015(13).
[9]許璧瑜,成守珍,王饒萍,等.血液凈化中心職業性損傷原因與防護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07,03.
[10]管樂敏,孫剛毅.手術室護士的職業危害分析及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116-117.
編輯/王朵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