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婷

摘要:目的 探討在對泌尿外科患者手術后對患者施以優質護理來降低泌尿道感染的臨床效果。方法 擇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進行泌尿外科手術的236例患者,根據其入院的時間進行分組,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118例。參照組行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行以優質護理,對兩組患者的術后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情況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 實驗組的術后泌尿道感染發病率顯著低于參照組,實驗組中術后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患者有10例,感染率為8.47%,參照組患者術后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患者有32例,感染率為27.12%,其差異在統計學層面上具有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其差異在統計學層面上具有意義,P<0.05。結論 泌尿外科手術后對患者施以優質護理,能夠有效降低術后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概率,促進預后,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優質護理;泌尿外科手術;泌尿道感染
住院的患者長期受到疾病的影響,其機體的功能和免疫力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下降,較易出現感染現象[1]。相關研究報道,臨床上發生醫院感染率較高的的科室為泌尿外科,感染情況的發生會嚴重影響疾病治療的效果,延緩患者的恢復情況[2]。所以要對加強護理泌尿外科患者的護理,避免發生泌尿道感染,我院對其泌尿外科手術患者術后行以優質護理,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進行泌尿外科手術的236例患者,根據其入院的時間進行分組,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各118例。實驗組中男82例,女36例,年齡22~54歲,平均年齡(42.89±2.64)歲;參照組中男76例,女42例,年齡21~55歲,平均年齡(43.16±2.93)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參照組 行常規護理,主要內容有遵醫囑給藥、環境護理和消毒處理等。
1.2.2實驗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行以優質護理:①科學教育和管理醫院的醫護人員,嚴格按照相關的衛生標準來施行護理功能,定期監測醫護人員的手部菌落菌群,避免醫護人員的手部攜帶病菌,避免因醫護人員使用藥物不當或不規范的操作而導致泌尿道感染,不僅能夠對醫護人員的技能進行提升,同時有效降低了發生醫院感染的概率;②嚴格管理使用抗菌藥物,避免出現濫用抗菌藥物的情況和產生耐藥性,嚴密監護對患者給藥時的相關不良反應;③患者在術后的臥床期間,護理人員要定期幫助患者進行翻身和改變體位,協助患者活動四肢,避免產生壓瘡;④對患者的引流管和尿管等滯留管進行強化管理,定期消毒滅菌,避免置管導致泌尿道感染;⑤嚴密監測病患的各項身體指標,保持患者所處的環境干凈穩定,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⑥對患者行以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當與患者進行積極地交流和溝通,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能夠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積極配合治療和術后護理。
1.3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術后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概率并進行比較,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本組研究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通過χ2對其予以檢驗,只有滿足P<0.05時,才可認為差異在統計學當中存在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的術后泌尿道感染發病率顯著低于參照組,實驗組中術后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患者有10例,感染率為8.47%;參照組患者術后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患者有32例,感染率為27.12%,其差異在統計學層面上具有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其差異在統計學層面上具有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在醫院感染中常見的感染為泌尿道感染,進行泌尿外科手術的患者因手術創傷,其自身免疫力大幅度降低,而尿道是一個濕潤密閉的環境,較為適宜病原菌生長[3]。泌尿道感染也被稱為尿路感染,是指尿路中的病原體生長和繁殖,對泌尿道的組織和黏膜產生侵犯而導致炎癥,是一種常見的細菌感染。尿路感染有兩種,為上尿路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就腎盂腎炎,下尿路感染未膀胱炎和尿道炎[4]。約有90%以上的尿路感染是因單一細菌感染,而大多數的門診患者和50%的住院患者,其感染的病原菌為大腸埃希桿菌,主要發病機制為:①尿道口和腸道口存在細菌菌落,其擴散至尿道;②細菌由于尿液返流逆行進而結合上皮細胞受體,繁殖致使炎癥;③細菌通過尿液湍流行至腎臟,炎癥在未得到及時控制的情況下致使腎組織損傷,進而形成纖維化。
長期的尿潴留和尿管置流都會引發術后的泌尿道感染。患者術后產生泌尿道感染后,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不僅會影響到患者的術后康復情況,感染還可能發展為膀胱感染,甚至導致其它疾病發生,給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帶來了較大的打擊和負擔[5]。所以,要通過一定的護理措施來建設減少泌尿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概率。本組研究中,使用我院的優質護理來對泌尿外科手術患者施以護理干預,結果表明,患者術后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概率明顯降低。優質護理主要從醫護人員和患者兩個方面進行護理干預,首先對醫護人員機進行強化管理,避免因醫護人員使用藥物不當或不規范的操作而導致泌尿道感染,不僅能夠對醫護人員的技能進行提升,同時有效降低了發生醫院感染的概率。對患者的護理干預是多個方面的,并且在其中添加了心理護理的措施,避免患者的不良情緒對體內分泌激素的情況產生影響,進而對機體的各項活動產生影響,導致應激反應。細節護理方面更加關注患者的細節,如定期消毒患者的導尿管,檢查排尿量防止尿液的過度殘留,有效避免患者術后發生泌尿道感染,降低感染的發生率。除此之外,還應當對抗生素的使用多加關注,合理運用抗生素藥物,避免過度使用抗生素而產生耐藥性。
綜上所述,泌尿外科手術后對患者施以優質護理,能夠有效降低術后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概率,促進預后,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明生,周紅慶,張小德,等.腔內微創技術治療妊娠期腎積水合并感染的療效分析[J].國際外科學雜志,2014,41(08):544-547.
[2]任懷廷.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留置尿管與尿路感染的臨床研究[D].泰山醫學院,2014.
[3]王彬.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2014,31(09):1761-1763.
[4]王忠臣,穆金智.泌尿外科泌尿系感染大腸埃希菌耐藥性臨床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05):1207-1208,1220.
[5]王真真,任娟,鄭會芬,等.留置導尿管導致泌尿道感染的原因及護理探討[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06):280.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