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禮

摘 要:隨著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技術的發展,人臉識別在視頻技術各個領域被廣泛應用,成為一項熱門技術。文章主要闡述了全球和中國人臉識別在視頻技術領域的歷年專利申請量情況,并分析了該領域的專利發展趨勢,希望有助于該領域的學術研究和產業發展。
關鍵詞:人臉;識別;視頻;專利
1 概述
人臉識別,是基于人臉的面部特征進行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通過攝像機等圖像采集設備采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者視頻流,然后在圖像中進行人臉檢測和人臉跟蹤,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相關的一系列相關技術。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光學成像技術的發展,人臉識別技術快速發展。同時,伴隨著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視頻圖像處理等多種專業技術的發展,人臉識別技術在各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和發展,逐步走向實用化。由于視頻監控的快速普及,以及眾多的視頻監控應用需求,人臉識別被用于實現快速身份識別,作為生物識別技術被廣泛用于政府、銀行、電商、安全等領域,也被應用在企業和住宅安全、公安領域、信息安全等更多的領域[1-2]。
2 樣本數據采集
為了獲得基于視頻的人臉識別的專利申請情況,通過中/英文關鍵詞和分類號,在DWPI數據庫中進行檢索,進行適當的去重去噪,數據采集的時間范圍覆蓋1981-2015年的專利申請[3-4]。
檢索的截止日期是2016年3月2日。由于未申請提前公開的發明專利申請通常在申請日之后18個月才公開,由此將導致部分的專利申請(如2014年9月之后的發明專利申請)由于未公開而不在本次文獻采集之列。本文最終獲得專利文獻共1614篇,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統計分析。考慮到專利申請需要18個月的公開時間以及檢索數據庫的更新速度,2014、2015年的部分發明專利申請還無法統計。因此,2014和2015年的樣本數據可能不夠全面,為了嚴謹起見這部分數據在下面的分析中僅作為參考。
3 人臉識別在視頻領域的專利申請量
在DWPI數據庫中獲得已經公開的專利申請,統計基于視頻的人臉識別相關專利,其申請數量隨年代的變化情況結果如圖1所示。
圖1為全球和中國有關基于視頻的人臉識別的專利申請量趨勢統計結果圖。從圖1所示的專利申請量趨勢看,基于視頻的人臉識別技術的專利申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萌芽期(1981年至2000年):從圖1中可以看出,國外從事基于視頻的人臉識別的研究和實踐較早,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就開始出現了專利申請,但由于計算機技術并未大規模發展,該方面僅有零星稀少的專利申請,僅有部分年份有幾件專利申請。由于這一時期人臉識別技術還未成熟,國外企業還未將中國作為重要戰略市場,國內企業和科研機構的技術水平相對落后,還沒有出現基于視頻的人臉識別技術領域的相關專利申請。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從1995年的智能化的視頻技術的到來,人臉識別應用在視頻領域的專利申請量開始增長,并且每年都成較快的發展趨勢。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的計算機技術和視頻技術也迅速發展,從1993年開始,中國也開始出現基于視頻的人臉識別的專利申請。
(2)緩慢增長期(2001年到2006年):這一階段,人臉識別開始正式投入商用,以及視頻技術的迅猛發展,人臉識別在視頻技術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全球和中國該方面的專利申請量都在快速增長。國外企業開始紛紛加緊在中國的專利布局。
(3)快速增長期(2007年至今):隨著世界各國對視頻技術的重視以及人臉識別技術的日益成熟,人臉識別技術在各個領域有了廣泛應用,尤其在視頻技術領域,以用于視頻安全監控、身份認證、人臉追蹤等,具有巨大的研發價值和商業潛力,使得智能視監控和身份認證技術更加智能化、更準確,甚至三維視頻技術的出現,視頻人臉技術將會進入下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這一時期,國內外專利申請量增長迅猛,并在2013年申請量分別都達到了峰值。這一時期,國內企業,如中星微電子、上海銀晨、騰訊、蘇州福豐科技等迅速崛起,各科研院校如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等也加大了人臉識別領域的科研投入,紛紛投入到專利申請大軍中來,國內企業的專利保護意識逐漸加強,促進了申請量的增加。
4 思考和總結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人臉識別在視頻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正在快速增多,正處于迅速增長期。我國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市場之一,國外企業對于中國視頻人臉識別市場虎視眈眈,中國面臨機遇和挑戰,應該加大科研投入和研發力度。
參考文獻
[1]徐曉燕.人臉識別技術綜述[J].電子測試,2015(10):30-35.
[2]嚴嚴,章毓晉.基于視頻的人臉識別研究進展[J].計算機學報,2009,32(5):878-886.
[3]劉江,蔣一明.“人臉識別”在國外智能視頻監控領域專利分析[J].電視技術,2013,37(S2):96-99.
[4]張春,王倩,趙偉.視頻監控技術的中國申請專利分析[J].電視技術,2012,36(S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