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啟友

摘要:目的 對關節鏡治療膝關節損傷患者的臨床護理措施和效果進行分析研究。方法 選取于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關節鏡治療的膝關節損傷患者124例,并隨機分為參照組(61例)和實驗組(63例),對分別應用常規護理和綜合護理的效果進行對照研究。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明顯高于參照組(92.06% VS 75.41%),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95.24% VS 78.69%),組間差異經t檢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關節鏡治療膝關節損傷患者應用綜合護理的效果十分滿意,值得大力推廣。
關鍵詞:關節鏡;膝關節損傷;臨床護理
膝關節損傷這種骨外科疾病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生率,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運動等導致的,如果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有可能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膝關節功能,甚至有可能導致患者行走能力的喪失,關節鏡手術是臨床治療該病首選的方法之一[1-2]。本院將綜合護理應用于2014年1月~2016年3月接受關節鏡治療的膝關節損傷患者中,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關節鏡治療的膝關節損傷患者124例,其中男71例,女53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36.67±6.67)歲;半月板損傷42例,前交叉韌帶損傷34例,骼骨骨折26例,副韌帶損傷22例。根據隨機雙盲原則將患者按密封信封法隨機分為參照組(61例)和實驗組(63例),上述基本資料經檢驗參照組和實驗組患者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1.2.1參照組 應用常規護理,主要包括:通過入院宣教以及熱情接待患者等方式來贏得患者的信任,協助患者采取正確、舒適的體位,保持病房內的空氣質量并對濕度、溫度等進行合理控制[3,7]。
1.2.2實驗組 除應用上述護理措施外還給予綜合護理,具體如下:
1.2.2.1心理護理 患者由于疼痛以及對手術的不了解,經常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以緊張、恐懼、害怕以及煩躁等為主要的表現形式[5-6]。護理人員要熱情、積極的同患者說明該病的相關知識以及關節鏡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使患者的心理壓力得以緩解,負面情緒得以消除。
1.2.2.2術前準備 對各項術前檢查進行完善,指導患者能夠在床上排便,根據手術要求對患者進行備血以及備皮處理;對患者進行術后關節活動以及股四頭肌鍛煉方法的指導等。
1.2.2.3術后護理 術后要將患者的患肢抬高20°~30°左右,在患處放置冰袋;通過冰敷療法、音樂療法、心理暗示法以及鎮痛藥物等方式來使患者的疼痛得以緩解;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鼓勵患者進行術后早期鍛煉,主要包括坐位練習、膝關節屈伸訓練、行走訓練以及耐力練習等。
1.3療效標準 采用Juder膝關節功能評定標準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膝關節恢復情況進行評價并比較,可以分為優、良、中、差4個等級。
1.4統計學分析 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x±s)的形式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檢驗標準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8]。
2 結果
接受兩種不同護理模式后,參照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為75.41%,護理滿意度為78.69%(48/61);實驗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為92.06%,護理滿意度為95.24%(60/63);組間差異經t檢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膝關節在人體中擔任著負重的作用,其解剖結構較為復雜,當患者的膝關節存在損傷的時候,經常有可能出現骨折、半月板、韌帶損傷等,因此選取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至關重要。過去對于膝關節損傷主要應用開放式手術來進行治療,但是由于創傷較大,因此患者術后效果不佳,并且關節粘連的情況經常發生,應用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內鏡技術隨著醫療水平的高速發展以及設備的改變而在臨床上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關節鏡手術因具有創傷小、疼痛輕、診斷明確、并發癥少、恢復快等諸多優勢,而廣泛應用于膝關節損傷患者的臨床檢查和治療工作中。
在手術過程中給予患者精心、細致、系統的護理服務,能夠從各個方面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能夠大大提高治療效果,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綜合護理是目前臨床上一種不同于常規護理的較為新型的護理模式,不僅給予患者生理護理,更從心理、術前準備、術后護理等方面給予患者優質的護理服務,根據患者心理狀態以及臨床需求的不同,最大程度的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術前指導患者進行排便訓練、股四頭肌、膝關節活動的鍛煉有利于治療效果的提高;術后為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能夠使患者膝部韌帶的張力明顯降低,對于腫脹情況的發生具有顯著的預防作用;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有利于患者康復進程的加快,總而言之,綜合護理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
在本次研究中,將常規護理和綜合護理分別應用于在我院接受關節鏡治療的124例膝關節損傷患者中,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明顯高于參照組(92.06% VS 75.41%),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95.24% VS 78.69%),組間差異經t檢驗,有統計學意義(P<0.05)。蔣薇薇等[4]曾報道,綜合干預組的膝關節恢復優良率、總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93.0%、95.3% VS. 72.5%、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相似,因此可以說明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十分理想。
綜上所述,關節鏡治療膝關節損傷患者應用綜合護理的效果十分滿意,對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以及護理滿意度的提高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值得進行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涂娟,吳軍,熊青媛,等.關節鏡下微骨折術治療膝關節軟骨損傷術后中西醫結合康復護理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16):113-114.
[2]熊哲,陳靜,毛佳強.45例關節鏡下膝關節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患者的康復與護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18):100-101.
[3]溫瑩瑩,樊玲,岳艷芳.關節鏡治療前叉韌帶損傷護理中康復指導內容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3):248-249.
[4]蔣薇薇,邢淑珍,胡曉波,等.關節鏡治療膝關節損傷的臨床護理探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6(1):115-116.
[5]范銀平.優質護理模式對膝關節韌帶損傷關節鏡手術的效果分析 [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35):7308-7309.
[6]吳偉東,鄭榮宗,應錦河.關節鏡下重建修復膝關節多韌帶損傷[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2,27(1):82-83.
[7]胡正雄,張浩,陳斌,等.急性膝關節損傷的關節鏡應用淺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3):342-343.
[8]周紅星,張保健,李欽宗,等.關節鏡對膝關節訓練傷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9,17(18):1429-1430.
編輯/張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