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摘要:目的 分析并探討中醫護理在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入我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足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兩組患者在護理上都采用內科治療以及常規的護理,觀察組還會給予患者中醫護理。觀察兩組患者在不同的護理模式下,患者的足部感覺神經情況以及足部病變發生情況,治療的總有效率以及患者的滿意度。結果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在痛覺、冷熱覺、觸覺、關節位置覺減退等各種指標數據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經過中醫護理后足部皮膚破損、足部皸裂、足部感染等足部病變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患者,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經過對比分析,對糖尿病足患者進行內科治療以及常規護理輔以中醫護理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足部感覺神經情況和減少患者足部病變的發生率,有明顯的效果,同時還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在臨床上值得推廣。
關鍵詞: 中醫護理; 糖尿病足;足部護理
足部是糖尿病這個多系統疾病的一個復雜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圍神經病變與外周血管疾病合并過高的機械壓力,可引起足部軟組織及骨關節系統的破壞與畸形形成,進而引發一系列足部問題,從輕度的神經癥狀到嚴重的潰瘍、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關節病和神經病變性骨折。如果積極治療不能充分解決下肢出現的癥狀和并發癥,則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1]。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開展對足部問題的早期預防和治療將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主要探討分析中醫護理在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護理的護理效果。回顧性分析我院從2015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對其維護流程進行總結、規范,分析常見并發癥原因及處理方法.結果取得滿意成效,現將主要研究情況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在本院內科就診治療的100例糖尿病足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53例;年齡45~82歲,平均年齡(63.1±2.3)歲。將這100例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50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27例;年齡45~81歲,平均年齡(62.3±4.1)歲;觀察組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同時,輔以中醫護理。對照組中男24例,女26例;年齡46~82歲,平均年齡為(63.2±2.1)歲;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經過臨床診斷,100例患者均被確診為患有糖尿病足,兩組在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身體狀況等方面沒有明顯的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的護理模式,包括藥物干預護理、足部清潔護理、糖尿病相應的飲食護理以及活動護理等[2]。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同時,輔以中醫護理,其護理方法為:①心理護理:對于患有疾病的患者,一般情緒都不太穩定,易暴躁、易怒,還可能呈消極狀態。而在中醫學上,認為糖尿病患者的心情狀況與糖尿病的發展、治療有密切關系。怒氣傷肝,從而導致患者肝氣郁結,影響治療效果,所以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②飲食護理:中醫有食藥同治和食藥同源的論述,飲食的偏向是導致人體五臟產生疾病的原因,糖尿病與皮的關系最為密切。所以患者應少食、忌食糖、蜂蜜、肥肉等甜膩的食品,多食五谷雜糧。同時還可以飲用一些苦丁茶、百合湯來滋陰敗火,或者食用木耳、鱔魚來活血通絡[3]。③足部護理:護理人員應該教導患者以及患者家屬進行正確的足部檢查以及護理。要求患者在選擇襪子時,要穿淺色、透氣性好、松緊適度的襪子,以便患者的足部得到放松。指導患者進行彎腰、踮腳、翹腳等足部運動使患者足部血脈通暢,20min/次,2次/d。在進行足部運動后再進行足部按摩:以手掌的魚際按摩患者足部及小腿,自下而上的進行按摩,1次/5min,然后揉按患者足部雙側的涌泉、三陰交、足三里以及陽陵泉等穴位,1次/1min[4]。同時,督促患者每天用適度的溫水泡腳,泡腳時可根據患者的身體實際情況加以中醫,進行中藥足浴。
1.3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治療,即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療和護理后的兩組患者的足部感覺神經情況和足部病變發生情況以及治療總有效率、護理的滿意度。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對上述治療進行統計和分析,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觀察患者在經過不同的護理模式后,經過數據對比分析,觀察組患者在痛覺、冷熱覺、觸覺、關節位置覺減退等各種指標數據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經過中醫護理后足部皮膚破損、足部皸裂、足部感染等足部病變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患者,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近年來臨床上糖尿病的發生率增加很大程度上是與患者的生活方式有聯系,而糖尿病的發生會引發多種并發癥,對于患者的身體是有很大的不良影響,且由于糖尿病史一種長期的疾病,在治療上較為復雜,且時間漫長,因此,在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都會產生巨大的壓力。在醫學上,糖尿病足部病變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該病變的主要原因是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導致患者周圍血管及神經發生病變。中醫認為足部病變是由于久病陰虛導致陽虛、氣虛以及外邪入侵所致[5]。經過對比分析,對糖尿病足患者進行內科治療以及常規護理輔以中醫護理以及健康教育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足部感覺神經情況和減少患者足部病變的發生率,有明顯的效果,同時還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在醫學臨床上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羅炬蘭.中醫護理在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護理的臨床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1(6):120-121.
[2]羊贊措.中醫護理在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護理的臨床應用[J].現代養生,2015,14:173.
[3]曹月琴,顧亞萍,范海波,董燕.手把手教育在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我護理訓練中的應用[J].上海護理,2016,01:27-29.
[4]胡先靜,江從兵.基礎護理聯合中醫調護法對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護理效果及情緒狀態的影響[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6,04:174-176.
[5]張留巧.中藥浴足與足部反射區按摩防治糖尿病中高危足的臨床研究[D].成都中醫藥大學,2010.
編輯/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