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


摘 要:文章主要針對建設在韶關市部分學校區域的移動通訊基站對學校環境產生的電磁輻射水平進行監測調查,并探討如何減少與防護建設在學校區域移動通信基站產生的電磁輻射環境水平問題。
關鍵詞:學?;?;電磁輻射;影響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vestigates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level generated by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in some schools in Shaoguan City and discusses how to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radiation level of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in the school area.
Keywords: school base statio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fluence
引言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通信行業與人們的生活聯系越來越緊密,特別是智能手機的普及及廣泛使用,隨之而來的是移動通訊基站越建越密集,造成的環境電磁輻射問題成為大家特別關心的問題。近年來,部分區域的移動通信基站被投訴問題成為一個關注熱點,一方面是手機用戶因為網絡信號差投訴運營商,另外一方面是運營商增設移動通信基站卻又遭到用戶集體反對問題,產生這個兩難的問題原因就是公眾對移動通信基站產生電磁輻射的危害產生深深恐懼。本文通過對我市部分學校區域移動通信基站產生的電磁輻射水平進行監測調查,說明這些移動通信基站產生的電磁輻射對學校敏感區域產生的環境影響。使學校老師及學生家長能進一步了解移動通信基站產生的電磁輻射水平影響,更科學的看待通信基站產生的電磁輻射問題,消除公眾對基站電磁輻射的深深憂慮。
1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是指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由源發射到空間的現象。基站電磁輻射一般是指室外部分的電磁輻射,室外部分主要由傳輸線和天線組成,基站運行時其發射天線將傳輸線中的高頻電磁能轉化為自由空間的電磁波,電磁波承載著能量向周圍空間傳播,形成電磁輻射。
1.1 移動通信基站工作頻率
我國目前移動通訊基站包括2G、3G、4G在內的移動通信基站工作頻率范圍基本在800~3000MHz之間[1],我市(韶關市)大部分區域移動通信基站工作頻率范圍在800~1800MHz之間。國家環保部頒布的《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試行)[2]中指出該方法適用于工作頻率范圍在110MHz~40GHz的移動通信基站的電磁輻射環境監測。
1.2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評價標準
由于我市移動通信基站工作頻率范圍在800~1800MHz之間,根據《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要求,移動通信基站周邊環境電磁水平應滿足表1中的公眾暴露控制限值:
2 韶關市部分學校區域電磁輻射水平
本次監測調查選取了韶關市武江區、新豐縣城共3所學校安裝有移動通信基站的學校區域進行敏感點電磁輻射水平監測。
(1)監測內容:韶關市原武江區司法學校、第九中學、梅坑中學在內的移動通信基站對周邊敏感點的電磁輻射水平監測。
(2)監測項目:電場強度、功率密度。
(3)監測方法:《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試行)[3]
(4)監測儀器:德國Nadar公司生產的EMR-300射頻電磁輻射監測儀;儀器測量范圍:0.2~320V/m,儀器探頭監測頻率為100kHz~3GHz。
(5)監測頻次:每個測點連續5次,每次測量時間不少于15s,讀取穩定狀態最大值。
(6)監測條件:監測時的環境條件符合行業標準和儀器使用標準,一般在無雨雪、雷電的條件下進行,儀器每年都通過計量檢定,在有效期內,監測時有2名監測人員在場,監測時間一般在8:00~18:00之間。
2.1 監測結果
(1)2014年1月15日對韶關市武江區原司法學校辦公樓樓頂基站進行電磁輻射水平監測,監測數據匯總如表2。
(2)2015年3月23日對新豐梅坑中學學校后山上的基站進行電磁輻射水平監測,監測數據匯總如表3。
(3)2016年6月2日對韶關市第九中學1棟教學樓樓頂基站進行電磁輻射水平監測,監測數據匯總如表4。
由表1、表2、表3、表4可以看出,教學樓樓頂基站旁敏感點位的電場強度與功率密度在數值上要大于其他非樓頂敏感監測點位(即教工宿舍、學生宿舍,教學樓等地),非樓頂區域敏感點位電場強度值一般都處于1~4V/m,功率密度處于0.0030~0.0100W/m2之間,整體綜合看電場強度監測結果均小于12V/m,功率密度均小于0.4W/m2,能夠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眾暴露限值要求。
2.2 學?;倦姶泡椛渌綄χ苓叚h境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表1、表2、表3中可以看出,建設在學校內通信基站引起的電磁輻射水平隨著水平和垂直距離的增加而減少,垂直距離方向的電場強度和功率密度數值絕大部分小于天線主瓣方向的數值,且可以看出垂直方向主要是由于樓層與樓層之間墻體、窗戶等障礙物的阻隔使電磁波能量衰減,使得電磁輻射水平降低。
3 結束語
本次共調查監測韶關市三個學校區域內的移動通信基站周邊敏感點電磁輻射水平,針對基站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都開展了近距離電磁輻射水平監測。由監測結果可以看出,學校內移動通信基站正常運轉條件之下產生的電磁輻射符合我國《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眾暴露限值要求。且樓頂基站垂直距離下的教學樓電磁輻射水平相對其他主瓣方向數值會更低,可以認為建設在學校內的移動通信基站產生的電磁輻射水平對學校周邊教學樓、辦公樓、宿舍等敏感點環境造成的影響不大。
建議:
(1)加強學校樓頂區域的安全管理,特別是安裝有移動通訊基站的樓頂,門上要上好安全鎖,避免學生更近距離接觸移動通信基站。
(2)加強移動通信基站設備管理,確保基站發射頻段穩定正常,加強學校敏感區域的電磁輻射監測,定期展開電磁輻射水平監測,確保學校敏感點水平達標。
(3)加強學校宣傳教育,讓老師、家長等公眾對電磁輻射這一概念有更多的了解,從而結合自身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防護,有效減少電磁輻射的照射。
參考文獻
[1]周建明.通信電磁輻射及其防護[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2]國家環??偩?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試行)[DB/OL].http://www.zhb.gov.cn/gkml/zj/wj/200910/t20091022-172410.htm.
[3]環境保護部.GB8702-2014.電磁環境控制限值[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