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伶
秦皇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066001)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美麗鄉村產業發展初探
孫國伶
秦皇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066001)
“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近年來中央加大力度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促進鄉村產業健康發展。這里以秦皇島市盧龍縣蛤泊鎮蘇柳河村為例,研究村莊產業發展策略。
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產業發展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核心在于不以犧牲農業、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農村是一種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中央在城鎮化會議上也提出,城鎮化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村發展更應關注鄉土記憶、文化傳統和當代農民的認同感。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的重要指示,各省各地區有關部門均要從實際出發,統籌規劃,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意愿,突出農村特色,弘揚傳統文化,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加快美麗鄉村建設。
蘇柳河村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蛤泊鎮東北部,東、北臨宋柳河村,南接孟柳河村、楊柳河村,西鄰小四百戶村。村莊緊鄰盧昌公路,距蛤泊鎮鎮區約5 km,距盧龍縣城約20 km。
蘇柳河村產業現狀主要是農業種植。種植業主要有酒葡萄、鮮食葡萄、玉米、花生等。全村栽植酒葡萄80畝、鮮食葡萄95畝、玉米220畝、花生25畝。
村莊有小型生豬養殖場2個,其他養殖以分散的家庭養殖為主,有豬、雞、羊等,不成規模,承擔風險能力較差。
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 400元。經濟來源以農業種植、畜禽養殖和外出務工為主。相比較而言,村莊第二、第三產業發展滯后,農業產業鏈條較短,商貿物流產業缺少發展空間。
2.1 優越的區位條件——毗鄰碣石山景區和盧昌公路
蘇柳河村區位條件優越,位于2016年碣石山連片美麗鄉村建設區域內,囊括在環渤海經濟圈內,地處京津冀腹地范圍3 h交通圈內,具有良好的發展機遇。村莊交通條件優越,緊鄰盧昌公路,距蛤泊鄉鄉駐地約5 km,距盧龍縣城約20 km,能快速到達京哈、沿海高速。村莊距高鐵北戴河站約28 km,通過205國道可直接通達。
2.2 優越的自然景觀——“綠園環村”的和諧村居和田園風光
葡萄園環村而種,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呈現出不同的景觀變化,構筑村莊的景觀基底。庭園葡萄藤點綴于紅磚灰瓦的平房民宅間,具有田園詩中描繪的“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的景觀意向。村莊內外樹木林立,有楊樹、柳樹、果樹和龍爪槐等,村莊景觀豐富。
2.3 獨特的產業基礎——成熟的葡萄種植及逐漸興起的鄉村游產業
村莊位于河北昌黎干紅葡萄酒產業聚集區——柳河山谷片區,周邊布局多個酒莊和葡萄酒廠。在盧龍縣葡萄酒產業強勢輻射帶動下,村莊大面積種植酒葡萄,與周邊村莊葡萄園形成萬畝葡萄田的壯觀景象。周邊有鮑子溝景區和昌黎縣的葡萄溝景區,依托周邊鄉村游的基礎,打造特色農業種植,發展鄉村游。
3.1 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
休閑觀光農業是一種在生產性農業園區上經營觀光旅游業,觀光活動對農業生產及周邊活動具有增補作用,游客不僅可以觀光、采摘、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樂。蘇柳河村要借助地域與自然優勢,在現有葡萄種植的基礎上,導入果品采摘、農業觀光、趣味農業、鄉野體驗等,拓展農產品研究與交流思路,打造一年四季景不同,吃、住、養、游、購、娛一體化體驗。
以碣石山連片美麗鄉村建設及鮑子溝、葡萄溝葡萄采摘為切入點,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蘇柳河村知名度,逐步改變人們摘葡萄只知鮑子溝、葡萄溝的窘境,鼓勵有經濟實力的農戶在通往鮑子溝、葡萄溝的主路上開設葡萄采摘園、農家樂民俗園等,增加過往游客的可選擇性。
3.2 做大做強葡萄產業
3.2.1 加強農業供給側改革
去年葡萄豐收,但由于供給量過多,致使供求關系不成比例,造成葡萄價格低廉,嚴重滯銷,農民豐收不增收的現象。
隨著百姓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高端農產品的培育或加工體現出廣闊的市場。改變原有的種植理念及營銷方式,由原來的注重產量的提升,改變為注重質量的改善,發展精細化農業、高端化農業,發展純天然無公害產業,同時對果實品相、糖度等進行嚴格把關,杜絕以次充好。
3.2.2 延長葡萄種植產業鏈條
葡萄作為水果具有季節時效性、不易保存、運輸損耗大等劣勢,而且單一地賣葡萄產品附加值低,受市場因素影響大,農民增收潛力有限。
應積極拓寬葡萄產品產業鏈條,增加產業附加值,如生產葡萄酒、葡萄飲料,將葡萄籽加工葡萄籽油、保健品等,通過對葡萄的精細化、深度化利用,將葡萄經濟效益發揮到最大,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3.2.3 大力發展紅酒產業
依托良好的酒葡萄種植基地,優良酒葡萄品種的種植,加之開放的政策,吸引企業來此興業。鼓勵本村居民入股或集資建設紅酒生產企業,進行多樣化的品牌定位,既要有滿足大眾消費的中低端品牌,也應生產滿足高端消費、商務宴會、私人派對等的高端品牌。
以“葡萄園觀光采摘+酒莊酒文化體驗”為主,配備專職接待部門、專業導游、品酒室,以及集酒莊酒生產、苗木繁育、休閑旅游、葡萄酒文化推廣等為主題的葡萄酒旅游基地。
3.3 借鑒互聯網平臺提升產業發展
將互聯網與農業產業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充分融合。用互聯網技術改造生產環節,提高生產水平,管控整個生產經營過程,確保產品品質。對產品營銷進行創新設計,形成完備的產業鏈。
擴大電商在促進村莊農業產業方面的應用,鼓勵社會資本、供銷社等各類主體建設涉農電商平臺,拓寬農產品、民俗產品、鄉村旅游等市場,在促進工業品下鄉的同時為農產品進城拓展更大空間。加快快遞基礎設施建設,與大的快遞企業進行合作,確保新鮮農產品快速運出。
改良技術,生產高品質農產品及農產品加工業,同時做好宣傳工作,做好品牌積累,將高端農產品與互聯網相結合,提升蘇柳河村葡萄及相關產品在全國品牌影響力,拓寬銷售渠道與受眾人群,為村民增收拓寬新渠道。
蘇柳河美麗鄉村規劃重在通過對村莊的產業、旅游、交通、空間、民居、設施和風貌等方面進行統籌協調,整合區域資源,聯動發展,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生態農業、鄉村旅游綜合品牌,建設美麗鄉村示范區。規劃立足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理念,協調空間安排和建設項目,實現利益平衡。依托蘇柳河村特色的農業資源、田園風光,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以村域特色資源為基礎、以葡萄酒莊為特色、以農村旅游產業鏈為核心、以鄉村體驗為亮點,對全村各要素進行統籌安排,打造集鄉村度假、生態觀光、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生態鄉村旅游勝地。
[1]黃金文,張陽.農業觀光旅游競爭力提升策略探析[J].鄉鎮經濟,2008,24(10):20-22.
[2]張慧君.淺談觀光農業的發展與建設[J].甘肅科技,2006,22(12):3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