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兵
(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天水 741020)
淺談中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
魏建兵
(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天水 741020)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專業逐漸成為中高職院校培養學生能力的技能型專業。但就我國的教學模式而言,在計算機的教學上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就目前大部分高職計算機專業的教學現狀,對如何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改革及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等進行闡述。
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中高職教育
計算機專業以軟件開發過程作為課程開發的邏輯起點,對實際工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確定各軟件崗位的具體能力要求;根據能力要求的復雜程度歸納總結出軟件開發的行動領域;以行動領域為課程開發平臺,按照軟件開發不同階段及崗位職業成長規律,將行動領域轉化為學習領域。
1.1 軟件技術專業典型工作任務
先選取48個典型工作任務,涉及9個行動領域,最終確定的行動領域及典型工作任務,見表1。
1.2 學習領域設計
共有9個行動領域,9個行動領域貫穿整個軟件開發過程,按照軟件開發過程的不同階段,可以將這9個行動領域映射成13個學習領域,見圖1。
1.3 主干課程的確立
編程是計算機專業職業崗位的核心能力。按照“基礎編程操作能力→復合設計開發能力→綜合應用實踐能力”這樣一個職業能力培養過程,將單一的職業技能逐步發展成為綜合職業能力,畢業生不但能適應外包企業、大型軟件企業中的低端工作崗位,也能滿足中小企業對軟件開發人員的需要。
以培養編程人員的課程作為主干課程,將其他崗位的課程有機地融入主干課程之中,形成了基于崗位的主干融入式的課程體系。具體融入方式見圖2。
在人才培養方案實施過程中,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工作過程融入教學中,實現教學目標“崗位化”、教學內容“任務化”、教學過程“職業化”、教學環境“工廠化”、能力考核“工程化”,形成新的教學模式。
2.1 建立“項目+過程”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
“項目+過程”的教學模式首先選擇來自企業的工程項目作為教學載體,按照軟件開發過程把項目劃分為若干個階段,每一個階段安排若干個任務,每一個任務中都包含著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工作態度。教師以完成一個任務的過程組織實施教學,學生必須通過資訊弄清任務的目的和要求,然后制訂開發計劃,選擇開發方法,設計程序結構(決策)、實施編寫代碼、通過功能測試檢查程序,最后按照軟件行業標準評價工作成果。詳見圖3。
2.2 改革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模式,建立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
學生在課程中通過“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這一完整的過程掌握軟件開發的技能、習得軟件技術知識,構建自己的軟件知識體系。
2.3 根據工作過程和工作任務設計教學方法
引入任務驅動的教學法、基于完整工作過程的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多元教學法、小組討論法、案例教學法,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模擬軟件企業工作環境,綜合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
2.4 創新七步訓練法
根據軟件課程的特點,綜合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總結提煉出七步訓練法。七步訓練法適合基于軟件開發工作任務的教學,它將行動導向的“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融入其中,通過定向、模仿、內化,有效培養軟件開發職業能力。七步訓練法主要過程見圖4。
2.5 建立行動導向學習活動的評價標準
改變傳統的以知識為核心的考核方式,增加工作過程和工作成果考核,在情境化的工作過程中考核學生的職業能力。
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要增強中高職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自覺地進行教學反思,激發學生對計算機專業的興趣,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地掌握計算機相關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及應用能力,以培養出更多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表1 軟件技術專業典型工作任務

圖1 學習領域設計

圖2 基于崗位的主干融入式課程體系

圖3 “項目+過程”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

圖4 七步訓練法主要過程
G420
B
1671-1246(2017)08-00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