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網絡學習空間國內研究綜述

2017-04-26 08:49:40寇燕張進良
數字教育 2017年2期
關鍵詞:研究教育

寇燕 張進良

網絡學習空間國內研究綜述

寇燕1張進良2

( 1.西北師范大學 教育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2.湖南科技大學 教育學院, 湖南 湘潭 411201)

2012年,我國提出“三通兩平臺”建設工程,是“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重點發展方向,網絡學習空間作為“三通”工程的核心,對于促進教育教學領域變革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網絡學習空間的研究也逐漸受到重視,為了更好地了解網絡學習空間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法和可視化分析軟件CiteSpace Ⅲ,從論文基本情況、研究熱點、研究內容、研究趨勢對公開發表的相關文獻進行統計和分析,歸納總結我國網絡學習空間的研究現狀,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以期促進其后續的發展和研究。

網絡學習空間;內容分析;研究綜述

一、引言

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正式頒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強調提升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程度。2012年5月28日,在北京召開的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座談會上,杜占元副部長提出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點是三大任務和兩個平臺,是“十二五”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標[1],這是初次提出“三通兩平臺”的概念。在2012年9月5日召開的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劉延東副總理提出“十二五”期間,要以建設好“三通兩平臺”為抓手,這是“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核心目標與標志工程,強調要推動“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促進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2]隨著國家一系列會議的召開和政策的推動,“三通兩平臺”的建設與應用工作積極推進。2015年5月,劉延東副總理在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上的致辭中,通過一系列的數據說明了“三通兩平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中“人人通”實現新突破。[3]2016年2月,教育部印發的《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強調大力推進“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4]

“三通兩平臺”是國家“十三五”期間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點,而“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是“三通兩平臺”的核心工程。在國家的高度重視和投入中網絡學習空間的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國內的專家、學者對網絡學習空間的研究給予高度的關注,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也在日益增多。目前網絡學習空間的研究處于什么水平?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研究進程中存在哪些問題?這些都是值得去探討和研究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有關網絡學習空間的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進行系統梳理,從論文基本情況(論文數量、期刊來源、論文作者所屬機構、論文作者)、研究熱點、研究內容、研究趨勢四個方面進行研究,以不同的角度進行數量統計和內容分析,歸納總結我國網絡學習空間研究現狀,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以期促進其后續的發展和研究。

二、研究設計與研究思路

(一)研究對象

本文的文獻資料來源于中國知網學術期刊數據庫及博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檢索項為“主題”,檢索詞為“網絡學習空間”,匹配方式為“精確”,檢索時間是2017年2月20日,共計獲得文獻255篇,其中學術論文235篇,學位論文20篇。通過閱讀文獻篇名、關鍵詞、摘要對此進行分析,確定是否與研究主題相關,并剔除掉訪問、會議通知等不相關的非學術性文獻,最終篩選出107篇文獻為研究樣本(其中學術論文98篇,學位論文9篇)。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知識可視化統計軟件CiteSpace Ⅲ和Microsoft Excel,從論文基本情況、研究熱點、研究內容、研究趨勢四個方面對國內網絡學習空間研究進行詳細統計和全面的分析。CiteSpace可視化軟件主要用于計量和分析科學文獻數據的信息,它可以用來繪制知識圖譜表示科學和技術領域的發展,識別某一科學領域中的研究熱點和研究前沿。[5]由于利用CiteSpace軟件處理CNKI的數據和種類有限,因此除了借助CiteSpace Ⅲ和Microsoft Excel處理工具,還采用內容分析法對國內網絡學習空間的研究進行系統、客觀的分析,以確保本文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內容分析類目

在對研究對象的內容進行有效研究前,需要設計研究內容的分析類目,以便后期研究的順利開展。本文在對其他文獻借鑒參考和對樣本文獻進行認真研讀的基礎上將研究內容分析類目分為:(1)基本理論研究,主要指網絡學習空間的概念、發展階段、建設框架、意義、策略、管理和方法等;(2)模型構建研究,主要指研究者從不同角度提出的網絡學習空間相關模型;(3)設計研究,主要分為模式設計、環境設計和空間系統設計三個方面;(4)應用研究,主要涉及利用平臺進行的應用實踐和具體學科領域的應用研究; (5)評價與標準研究,指的是對網絡學習空間相關評價體系與標準制定的研究;(6)其他。

三、數據統計與分析

(一)論文基本情況分析

1.論文數量分布

本文分別從學術論文和學位論文兩方面,對不同發表年份的網絡學習空間相關論文進行分類整理,以便進行詳細的分析,具體如圖1所示。從圖1中可以看出,網絡學習空間的研究總體呈上升的趨勢(2017年論文的統計數量有限,因此呈下降趨勢),從2012年后相關研究持續不斷地增長,這主要是由于2012年國家提出了“三通兩平臺”建設工作,“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作為三通工程的核心,對促進教育教學領域的變革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網絡學習空間成為了重要的研究課題,進而使得相關專家、學者積極投入其中,研究的成果不斷增加。

2010年發表了第一篇有關網絡學習空間的論文,不過只是初步的構建與思考,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網絡學習空間。2013年我國核心期刊上發表了有關網絡學習空間的文獻,祝智庭、管玨琪先后發表了《個人學習空間:數字學習環境設計新焦點》和《“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框架》。學位論文研究方面,在2015年之前一直都是空白,分析原因可能是網絡學習空間研究剛興起不久,在2015年之前還沒有引起高校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足夠關注,在2015年的7篇學位論文中,其中包括2篇博士論文和5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具體學科的設計研究,如《初中物理網絡學習空間模型設計研究》和《高中語文閱讀網絡學習空間設計研究》,碩士論文主要集中于設計研究和應用研究兩個方面,如《初中物理學生網絡學習空間設計研究》和《學生個人學習空間的應用研究》,由此可以看出學位論文在研究中與學科緊密結合,并注重相關設計的研究,體現了學位論文研究的深度。

圖1 網絡學習空間相關論文年度分布

2.期刊來源分析

期刊來源分析主要是針對學術論文進行的梳理和分析,通過對研究樣本中的98篇學術論文逐一統計,這些論文主要來自55種期刊文獻,說明載文數量比較分散,其中載文數量2篇及其超過2篇以上的期刊分布如表1所示。通過研究發現,前期載文數量最多的是《中國教育信息化》和《軟件導刊》,并不是核心期刊《中國電化教育》,究其原因,可能是在網絡學習空間的研究剛開始階段,由于對空間的內涵、框架、模型構建等的研究不是十分完善和深刻,因此在核心期刊中載文篇數較少,從2014年開始在《中國電化教育》發表的論文篇數明顯呈上升趨勢,這也說明對網絡學習空間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和透徹,載文質量也在逐漸地提高,參考價值也在不斷地提升。

表1 期刊載文量分布

3.論文作者所屬機構分析

本文選取研究樣本中的98篇學術論文對第一作者所屬的機構進行歸類統計,這些作者來自70個不同的單位,其中載文數量為2篇及其以上的機構分布如表2所示。從表2中可以看出,網絡學習空間的主要研究力量以師范類院校為主,所占比例為22.44%,其中華東師范大學最為突出,還包括一些地方教育管理部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和職業院校。此外,本研究還將文章第一作者按照所屬機構分為電教機構、中小學、職業技術學院、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管理部門、廣播電視大學、其他共七種類型。[6]從不同的角度進一步分析,具體統計結果如圖2所示,從不同機構的統計情況來看,我國網絡學習空間的研究作者主要來自普通高等學校和職業技術學院,所占比例分別為57%和27%。由此可見,普通高等學校是網絡學習空間研究的主要陣地,投入了大量的研究人員,一些職業技術學院依托網絡學習空間開展教學服務,也促使職業院校的教師進行相關的研究。此外,還有中小學、電教機構、教育管理部門等研究人員的參與,這說明網絡學習空間的研究不僅受到高校師生的關注,各級地方教育部門也十分重視網絡學習空間的研究與推進。

表2 論文第一作者所屬機構分布

圖2 論文第一作者所屬機構分布統計情況

4.論文作者分析

通過對我國網絡學習空間的期刊文獻研究作者進行統計得出,在98篇研究樣本中,發表論文數量最多的研究者是祝智庭、李玉斌、鐘紹春,都分別發表了3篇,文章基本都刊登在CSSCI來源期刊。對研究團隊的合作情況進行分析發現,獨立作者發表的文章51篇,兩人及兩人以上合作研究發表的文章有47篇,占論文總數的47.96%。利用可視化分析軟件CiteSpace Ⅲ,將其時間區間設置為2010—2017年,Years Per Slice為1年,Node Types節點類型選擇為Author,top N per slice的值為20,對論文作者的合作研究進行可視化的分析,具體作者合作研究的可視化圖譜如圖3所示。從圖3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祝智庭和管玨琪、周紅雷和張淋江以及劉志龍、李玉斌和姚巧紅等人形成了以研究團隊為基礎的合作關系。除此之外,可發現大多研究者獨立選題,總體研究力量較為分散,還需繼續加強本領域研究力量的聚集,形成強大的學術研究團隊,更好地發揮學術效應和影響力。

圖3 作者合作研究圖譜

圖4 網絡學習空間研究熱點可視化圖譜(2010—2017年)

(二)研究熱點分析

本文使用可視化分析軟件CiteSpace Ⅲ,以關鍵詞為節點對學術期刊發表的網絡學習空間研究熱點進行分析,設置時間段為2010—2017年,Years Per Slice為1年,Node Types節點類型選擇為Keyword,top N per slice的值為20,閾值(c,cc,ccv)的值分別為{(1,1,15),(2,2,20),(2,2,20)},采用Pathfinder算法對我國網絡學習空間的研究熱點進行可視化的分析,具體可視化圖譜如圖4所示。

在知識圖譜中,一個關鍵詞節點用圓圈表示,圓圈大小表明某一個關鍵詞出現的頻次,圓圈越大說明該關鍵詞出現次數越多。[7]節點中心性可以揭示在整體網絡中所起關鍵作用的節點,其大小代表某關鍵詞在節點中的重要性,中心性大于0.1則被視為網絡中心關鍵節點。詞頻越高和中心性越大,說明該關鍵詞受到研究者們普遍關注。從圖4中可以看出,“網絡學習空間”出現的頻次最多,其次是“翻轉課堂”“人人通”“學習空間”“個人學習空間”“教學模式”“三通工程”等。為了更加詳細地進行分析,對排名前10位的關鍵詞詞頻及其節點中心性做了進一步的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從圖4和表3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網絡學習空間”的中心性最大,值為1.32,其次是“人人通”“學習空間”“個人學習空間”“三通工程”,在“三通工程”的積極推動中,“網絡學習空間”已經成為當前這一時期研究的重要主題,面向學生、教師、管理者、家長等的“個人學習空間”也在積極地建設和籌劃中,以期早日取得豐碩的成果,推動我國教育信息化更快更好地向前發展。

表3 關鍵詞頻次和節點中心性統計

(三)研究內容分析

關鍵詞反映了一篇文章主要的研究內容和研究主題,表達了文章的核心觀點,但通過對文章關鍵詞的研究并不能完全了解到全部內容。因此,還需要借助內容分析法對研究樣本進行有效的分析。在對網絡學習空間相關文獻深入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對前期研究內容類目進行進一步的劃分和歸類,并統計學術論文與學位論文的分布。通過編碼方式得出表4的研究編碼體系表及其分類結果。從表4中可以看出,在所涉及的研究內容中,設計研究、應用研究和基本理論研究關注度較高,分別占總比例的28.04%、25.23%、22.43%。具體將從基本理論研究、模型構建研究、設計研究、應用研究、評價與標準研究五個維度進行詳細分析。

表4 研究編碼體系表及其分類結果

1.基本理論研究

基本理論研究,主要指網絡學習空間的概念、發展階段、建設框架、意義、策略、管理和方法等。在基本概念部分,通過對文獻的閱讀,國內研究者對網絡學習空間的概念有不同的看法,目前還沒有形成公認、明確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空間說”(吳永和、管玨琪等,2014年)、“平臺說”(吳忠良、趙磊,2014年;楊現民、趙鑫碩等,2016年)、“主體說”(佟鈺,2013年)。“空間說”,主要指網絡學習空間是利用技術構建的正式與非正式的虛擬空間;“主體說”,是指學生、教師、家長等多個主體之間在空間中的交流、互動、分享等。“平臺說”,主要指網絡學習空間是運行在一定的平臺載體上,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以上對網絡學習空間的概念表述雖然不同,但從中可以歸納出一些共同的認識:(1)網絡學習空間提供的是虛擬的學習環境,在這個空間環境中,教師和學習者之間、學習者之間、教師之間可以進行多方面的交流、分享、溝通等活動,這將打破區域之間、校際之間、班級之間等的界限,教師不是一校之師,而是社會之師。 (2)網絡學習空間,最主要的是要促進學習的有效發生,既包括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也支持基于資源的協作、探究、生成性學習。(3)在網絡學習空間中,教師、學生、家長、管理者等擁有屬于自己的個人空間,進行所需要的學習和管理活動,同時也可以及時得到來自各方面的幫助。

在網絡學習空間的發展階段中,有研究者將網絡學習空間在我國的發展大體分為初始探索(2000—2011年)、系統推進(2012—2015年)、融合創新(2016年之后)三個階段,[8]還有的歸納為教學資源應用、學習社區應用和開放式在線課程應用。[9]由此可看出,對發展階段的劃分主要按照時間進展順序和資源豐富程度、學習支持服務的發展,也可按照空間不同階段具備的功能進行界定。在網絡學習空間的框架構建方面,有代表性的是祝智庭等學者從空間結構、接入環境、支持服務、用戶能力四個維度構建了“人人通”建設框架。[10]胡永斌等研究者構建了網絡學習空間的分析框架,該框架包括個體—接受、群體—接受、個體—探究和群體—探究四個區域,并分析了每個區域學習者知識構建的方式和學習方式。[11]無論是建設框架還是分析框架,都反映了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對構建網絡學習空間的思考,前者詮釋了“通”的基本內涵,說明“人人通”建設應考慮的基本條件,后者闡述了在不同區域知識構建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差異性,形成了適用空間的分析框架。

在網絡學習空間建設的策略部分,大多數研究者提出的策略都是基于網絡學習空間在具體學科中的應用,如在《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策略研究》文獻中,研究者分析網絡學習空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現狀,發現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教學策略。[12]在網絡學習空間的管理與方法中,有研究者根據空間建設的友好性、開放性以及使用率,提出了針對網絡學習空間的建設管理方法。[13]此外,還有研究者從空間教育資源的知識管理著手,在目標、機制和文化三個關鍵問題上提出了基于空間的教育資源知識管理的實施方法。[14]在新興信息技術不斷發展與交叉融合中,基于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決策與管理方式的革新,為網絡學習空間的管理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服務。

2.模型構建研究

模型構建研究,主要指研究者從不同角度提出的網絡學習空間相關模型,從統計和分析的情況來看,模型研究占比為14.95%,這部分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從構建的單方面空間模型來看,主要有祝智庭等學者構建了SPLS(學生個人學習空間)的信息模型。[15]從網絡學習空間整體架構來看,有研究者提出了班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模型,以層級制的形式構建了班級網絡學習空間的功能結構。[16]此外,還有研究者提出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模型,可提供個人空間、云管理、云郵件,云溝通、云課堂,云超市、云空間等云服務[17],與傳統意義上的網絡學習交流平臺存在很大的不同,空間可實現在云架構服務體系下的無縫銜接。這些模型為建設網絡學習空間提供了構想,具有一定的借鑒與參考意義,但還需要在現階段研究的基礎上進行驗證與整合。

學位論文模型研究與具體的學科相結合,以此為切入點構建支撐學科的網絡學習空間模型。從2015年鐘紹春教授指導的兩篇博士論文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來,兩篇論文分別是《初中物理網絡學習空間模型設計研究》和《高中語文閱讀網絡學習空間設計研究》。前者設計了初中物理STSCS網絡學習空間模型[18],后者構建了高中語文閱讀模型圖。[19]學位論文注重研究的深度,與具體的學科領域相結合進行模型的構建并驗證,積極探索適合不同學科的應用模型,達到促進學科教與學的目標,以期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變革與創新。

3.設計研究

本文將設計研究主要分為模式設計、環境設計和空間系統設計三個方面。模式設計更多涉及的是將學習空間的設計與具體的教學模式結合起來,尤其是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結合的研究,這部分是研究者關注的焦點。在這些文獻中,有研究者從教學資源開發、課前知識傳遞、課上擴展升華、課后評估總結四個不同層次的階段為主線索,設計了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20]此外,有研究者構建了以底層支撐為基礎,學習空間、研訓空間、管理空間及溝通空間相互影響的翻轉課堂模式的網絡學習空間。[21]前者主要是考慮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的過程,并說明了每個部分教師和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后者設計了以底層支撐為基礎的不同空間類型,闡述了每個空間所具備的功能。

從統計和分類的結果可以看出,環境設計方面的文獻研究較少,祝智庭等研究者從虛擬學習環境(VLE)和個人學習環境(PLE)出發構建了個人學習空間[22],不同主體在網絡學習空間中的虛擬環境設計也是需要關注的。空間系統設計主要指的是網絡學習空間整體架構與如何開發、運行等的設計,這部分研究占總比例的14.95%,主要是借助新興信息技術支撐和服務的網絡學習空間系統設計。如基于云服務的網絡學習空間系統設計[23],利用云計算、物聯網技術支持的網絡學習空間平臺的規劃與設計。[24][25]由此可見,新興信息技術的介入已經得到研究者的關注,但對新技術支撐作用的分析不夠透徹,還有待加強與深入。

4.應用研究

本部分的應用研究,主要涉及利用平臺進行的應用實踐和具體學科領域的應用研究。從表4的統計結果可以得出,這部分研究比例達到25.23%,經過內容分析發現,主要是在“三通兩平臺”的背景下,基于“世界大學城”網絡學習空間平臺的應用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湖南依托“世界大學城”開通的“職教新干線”,推動了湖南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大力發展;[26]山東省臨沭縣利用“世界大學城”支撐平臺實施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創新了空間應用的新模式,有力地提升了教育教學質量。[27]在具體的學科中,研究者以課程在網絡學習空間的應用為例來說明教與學活動的具體情況,闡述如何更好地發揮網絡學習空間的作用與優勢。

5.評價與標準研究

評價與標準指的是對網絡學習空間相關評價體系與標準制定的研究,通過統計的結果來看,這部分的文獻資料僅占3.74%,研究者對此方面的關注和研究還很少。在評價體系方面,李玉斌等研究者構建了教師網絡學習空間評價指標體系[28],為我國教師網絡學習空間的評價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有關網絡學習空間評價方面的文章還是很缺乏,需要在這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在網絡學習空間有關標準與規范部分,針對性的研究比較缺乏,在《“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技術標準研究》這篇文獻中,研究者提出了總體標準、個人學習空間標準、學習服務標準等技術規范體系框架[29],但這些標準與規范體系還并未建立起來,沒有落實到具體的空間建設與應用中。

(四)研究趨勢分析

本部分將表4的研究編碼體系及分類結果繪制成各年度研究內容發展方向趨勢圖,具體如圖5所示。

圖5 網絡學習空間各年度研究內容發展方向趨勢圖

從圖5可以看出來,對網絡學習空間的研究從2012年開始呈整體上升趨勢(2017年論文的統計數量有限,因此呈下降趨勢),這種趨勢在圖1的網絡學習空間相關論文年度分布中也可以觀察到,具體對各研究的分析如下:

1.網絡學習空間的研究文獻逐年增多,基于相關設計的研究居多

隨著2012年“三通兩平臺”工程的提出,各省、市、縣(區)積極配合,努力推進網絡學習空間的建設與應用。由此,網絡學習空間的研究受到了眾多學者的廣泛關注,并積極開展對空間理論、設計、應用等的相關研究。在有關網絡學習空間的設計中,如何將具體的教學模式設計與網絡學習空間相結合,一直是研究者關注的重點問題,目前的研究多是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的網絡學習空間設計,這方面在2014年吸引不少研究者聚焦。對于網絡學習空間的整體架構與體系設計,也正在基于大量新興技術的發展快速推進。此外,有關網絡學習空間環境的設計研究還比較缺乏,這也是需要深入研究與探討的方向。

2.網絡學習空間的應用研究有待深入推進,促進教育領域的深層次變革

2015年5月,劉延東副總理在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上的致辭中提到“人人通”實現新突破,已有3600萬名師生開通空間,350萬名教師進行網絡教研活動。由此可見,網絡學習空間的應用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現階段網絡學習空間的發展水平并沒有為教育領域中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等帶來深層次的變革,相對于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教育變革程度嚴重滯后。因此,在推進網絡學習空間的應用過程中,將重視數量建設與提升質量相結合,為促進學習方式、學習環境、教學組織形式、學校教育形態的變革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與保障。

3.網絡學習空間的相關評價體系構建與標準制定研究不足,需引起重視

評價是網絡學習空間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無論是對于教師教學,還是學生學習而言,都是進行指導與改善行為的有效途徑,同時,建設怎樣的網絡學習空間才能助推教育變革與創新,也是需要利用指標體系進行衡量與測評的。網絡學習空間有關標準和規范制定作為研究的前瞻性工作,有必要盡快地進行,確保我國“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工程順利、有序地開展。

四、總結與展望

網絡學習空間作為“三通兩平臺”工程的核心,是我國未來教育信息化深入應用的重點發展方向。從近幾年的總體情況來看,我國網絡學習空間相關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整體的研究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一些不足的地方也存在于當前研究中:(1)通過文獻研究發現,國內已有個別學者對網絡學習空間的內涵進行了初步的研究,但這些都是在現有教育體制的視野下開展的研究,對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政策定位和現實需求不明確,對新技術對教育的作用支撐分析不透徹,對具有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特色的網絡學習空間概念界定不清;(2)網絡學習空間相關模型的研究還有待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在現有的文獻資料中,雖從不同的角度構建了空間模型,但缺乏對這些理論模型的驗證分析,同時也需要將這些模型從較高的角度和層次進行統一的整合;(3)網絡學習空間的相關評價體系構建與標準化進程的推進,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與投入,這是下一步研究應著力的地方。

網絡學習空間的未來發展藍圖將在新興信息技術的助推中得以實現,伴隨著增強現實技術、大數據技術、云存儲、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單項新興技術和技術間交叉融合發展并在教育中成熟的應用,為教育創新與變革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這些技術也為真實空間與虛擬空間的互聯互通提供了可能,為網絡學習空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隨著技術的迅猛發展,一個網絡化、虛擬化、智能化的全新網絡學習空間必定會形成,將改變學習者的學習方式、認知方式、教育關系及學習生態。

[1]教育部.關于印發杜占元同志在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的通知[EB/OL].(2012-06-26) [2016-10-28].http://www. 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6/t20120626_139233. html.

[2]劉延東.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EB/OL].(2012-09-05)[2016-10-29].http://www.moe.gov.cn/public- 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11/144240.html.

[3]劉延東.在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上的致辭[EB/OL].(2015-05-23)[2016-10-29].http://www.moe.gov.cn/jyb_xwfb/ moe_176/201506/t20150609_189624.html.

[4]教育部.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的通知[EB/OL].(2016-02-02)[2016-10-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 s3342/201602/t20160219_229804.html.

[5]侯劍華,胡志剛.CiteSpace軟件應用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現代情報,2013,(04):99-103.

[6]彭文輝,曾東薇.近十年我國網絡學習行為期刊論文的內容分析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5,(01):42-48.

[7]黃瓊珍.2000—2013年教育信息化資源研究的熱點領域和前沿主題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4,(08) : 17-19.

[8]楊現民,趙鑫碩,劉雅馨,等.網絡學習空間的發展:內涵、階段與建議[J].中國電化教育,2016,(04):30-36.

[9]胡永斌,黃如民,劉東英.網絡學習空間的分類:框架與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16,(04):37-42.

[10]祝智庭,管玨琪.“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框架[J].中國電化教育,2013,(10):1-7.

[11]胡永斌,黃如民,劉東英.網絡學習空間的分類:框架與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16,(04):37-42.

[12]唐燁偉,樊雅琴,龐敬文,等.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07):49-54+65.

[13]王任.基于云計算的網絡學習空間建設管理方法研究[J].軟件導刊,2013,(05):164-166.

[14]歐陽波儀.論網絡學習空間中教育資源的知識管理[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01):25-27.

[15]祝智庭,郁曉華,管玨琪,等.面向“人人通”的學生個人學習空間及其信息模型[J].中國電化教育,2015,(08):1-9.

[16]黃利華,周益發,陳學軍.班班通背景下班級網絡學習空間的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2014,(03):86-90.

[17]張世明,徐和祥,錢冬明,等.云架構模式下“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體系探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2):30-39.

[18]唐燁偉.初中物理網絡學習空間模型設計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學院,2015.

[19]孫永強.高中語文閱讀網絡學習空間設計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學院, 2015.

[20]吳忠良,趙磊.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電化教育,2014,(04):121-126.

[21]王偉,趙桐,鐘紹春.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網絡學習空間設計與案例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4,(03):71-77.

[22]祝智庭,管玨琪,劉俊.個人學習空間:數字學習環境設計新焦點[J].中國電化教育,2013,(03):1-6+11.

[23]劉穎,邵雨舟,賈嵐,等.高校基于云服務的網絡學習空間建設研究[J].河北工業科技,2014,(05):366-371.

[24]張子石,金義富,吳濤.網絡學習空間平臺的規劃與設計——以未來教育空間站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5,(04):47-53.

[25]李振,周東岱,鐘紹春,等.基于云計算的個性化網絡學習空間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6,(11):114-120.

[26]賀斌,薛耀鋒.網絡學習空間的建構——教育信息化思維與實踐的變革[J].開放教育研究,2013,(04):84-95.

[27]臨沭縣“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創新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12):45-49.

[28]李玉斌,王月瑤,馬金鐘,等.教師網絡學習空間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5,(06):100-106.

[29]吳永和,管玨琪,余云濤,等.“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技術標準研究[J].信息技術與標準化,2014,(06):40-43.

(責任編輯 喬磊)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Cyber Learning Space in China

KOU Yan1, ZHANG Jinliang2
(1.College of Education Technology,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Gansu,China 730070; 2.School of Education,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 Hunan,China 411201)

In 2012,China put forward a construction project abbreviated as "Three Links & Two Platforms".It is a key development trend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As the core of the "Three Links" project,cyber learning space (CLS) plays a key role in boosting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In recent years,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research on the CLS.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LS,this study uses content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analysis software,CiteSpaceⅢ,to collect and analyze relevant published research articles in terms of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articles,research focus,research content and research trend.By summarizing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CLS in China,the study attempts to find out problems,hoping to promot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n the CLS.

cyber learning space;content analysis;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G4

A

2096-0069(2017)02-0009-09

;2017-02-15

2016年湖南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追求卓越:‘互聯網+’背景下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機制與策略研究”(2016413)

寇燕(1991— ),女,陜西銅川人,西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與教育應用;張進良(1975— ),男,甘肅莊浪人,湖南科技大學副教授,西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學習分析與網絡學習空間。

猜你喜歡
研究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軟件導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雙減”如劍,“體外教育”何去何從?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24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日韩激情成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久久夜夜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欧美一级夜夜爽| 嫩草在线视频| 91视频99|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狠狠操夜夜爽|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国产流白浆视频| 亚洲国产黄色| www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人妖无码第一页| 在线a网站| 噜噜噜久久| 久久免费视频播放|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www.91在线播放| 欧美综合激情|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一级爆乳无码av|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精品少妇三级亚洲| 国产a网站| 欧美日韩动态图|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欧美在线天堂| 久热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国产小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色偷偷一区|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国产精选小视频在线观看| h网站在线播放| 91九色国产在线|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欧美啪啪精品|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亚洲伊人天堂|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99视频国产精品|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欧美伦理一区| 天天视频在线91频| 中文成人在线| 在线中文字幕网| 亚洲国产清纯| 在线国产毛片|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