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佳男
ICU發熱患者血流感染的降鈣素原檢測及意義分析
邱佳男
目的研究和分析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發熱患者血流感染的降鈣素原(PCT)檢測及意義。方法80例ICU發熱患者為研究對象, 根據其血流感染情況分為對照組(無血流感染)與觀察組(血流感染), 各40例。兩組均實施降鈣素原檢測。比較分析兩組血清降鈣素原檢測結果。結果觀察組患者中, 有35例降鈣素原檢測結果呈陽性, 陽性率為87.5%(35/40);對照組患者中, 有2例降鈣素原檢測結果呈陽性, 陽性率為5.0%(2/40);觀察組陽性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ICU發熱患者血流感染實施降鈣素原檢測之后, 其檢測結果可作為感染發生與否的判斷依據, 因此降鈣素原檢測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值得應用于臨床推廣。
重癥加強護理病房;發熱;血流感染;降鈣素原;檢測意義
目前, ICU發熱患者血流感染已經成為了臨床醫學上的重要研究課題, 同時也是公共衛生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1]。近幾年, 由于醫療新型技術的飛速發展, ICU病房中發生血流感染的幾率也在逐漸增加, 由于ICU病房中大多數患者抵抗力較弱, 且病情較為危重, 再加上經常接受介入治療以及各種侵入性檢查, 因此使得血流感染發生的風險也不斷增大, 這就對ICU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產生了嚴重的威脅[2,3]。因此本文對ICU發熱患者血流感染的降鈣素原檢測及意義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現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12月ICU收治的發熱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 根據其血流感染情況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40例。其中, 對照組男23例, 女17例, 年齡32~75歲, 平均年齡(54.126.98)歲。觀察組男25例, 女15例,年齡33~76歲, 平均年齡(53.237.6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
等一般資料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降鈣素原檢測。檢測方法為:所有患者均于清晨空腹狀態下采集靜脈血, 靜置使其凝固后,進行離心操作, 即時間為8 min, 轉速為1500 r/min, 分離血清后, 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色譜法, 檢測血清樣本中降鈣素原的濃度。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分析兩組血清降鈣素原檢測結果, 降鈣素原檢測結果可分為4個等級, 即降鈣素原<0.5 ng/ml、0.5 ng/ml≤降鈣素原<2.0 ng/ml、2.0 ng/ml≤降鈣素原<10.0 ng/ml、降鈣素原≥10.0 ng/ml。陽性判定標準為降鈣素原濃度≥0.5 ng/ml。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中, 有35例降鈣素原檢測結果呈陽性, 陽性率為87.5%(35/40);對照組患者中, 有2例降鈣素原檢測結果呈陽性, 陽性率為5.0%(2/40);觀察組陽性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降鈣素原檢測結果對比[ n(%), %]
降鈣素原是針對細菌炎性疾病感染進行診斷和監測的重要參數, 且降鈣素原與傳統標志物相比, 如白細胞計數以及C反應蛋白等, 其優點主要為特異性和早期性[4-6]。據有關研究顯示, 降鈣素原與全身性感染疾病, 如膿毒血癥、炎癥反應綜合征以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等的嚴重程度以及治療預后關系十分密切[4,7-9]。而ICU發熱患者由于大多具有較為危重的病情, 因此在其發生血流感染的早期, 其非細菌以及細菌感染的臨床表現大體一致, 因此如果不及時進行診斷, 就會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ICU發熱患者血流感染實施降鈣素原檢測, 則能對其病情進行準確的判斷[10-13]。
本文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中, 有35例降鈣素原檢測結果呈陽性, 陽性率為87.5%(35/40);對照組患者中, 有2例降鈣素原檢測結果呈陽性, 陽性率為5.0%(2/40);觀察組陽性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針對ICU發熱患者中發生血流感染的對象, 采用抗生素進行合理治療, 治療后感染癥狀等慢慢消失, 且患者血清中降鈣素原濃度也恢復到正常狀態。
綜上所述, ICU發熱患者血流感染實施降鈣素原檢測之后, 其檢測結果可作為感染發生與否的判斷依據, 因此降鈣素原檢測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值得應用于臨床推廣。
[1] 鄧水香.降鈣素原與單純腦外傷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并發癥以及預后的關系.復旦大學, 2012.
[2] 嚴明.我院血培養陽性血流感染患者臨床特點和治療效果分析.重慶醫科大學, 2016.
[3] 李國華.降鈣素原與血培養在診斷血流感染中的方法學比較研究.山西醫科大學, 2015.
[4] 鄭興, 袁莉.血清降鈣素原(PCT)對ICU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發熱原因的鑒別診斷價值分析.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6, 16(15):78.
[5] 黃思超, 鐘勁松, 徐芳, 等.降鈣素原對ICU發熱患者血流感染的診斷及預測價值.中國藥房, 2016, 27(32):4508-4511.
[6] 溫妙云, 方明, 鄧醫宇, 等.降鈣素原在鑒別重癥監護病房血流感染患者菌種中的作用.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13, 22(7):783-786.
[7] 薛堅, 王曉紅, 李奇, 等.降鈣素原在重癥監護室血流感染患者鑒別菌種和預后判斷中的作用.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4, 11(s1): 274-276.
[8] 馬春芳, 汪強, 陳雪靜, 等.血清降鈣素原在ICU血流感染患者中的診斷價值分析.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3(8):987-989.
[9] 韓靜靜, 徐亞青, 鄧艷萍, 等.血培養及降鈣素原對有其他部位感染伴血流感染ICU患者的診斷價值.中華全科醫學, 2016, 14(6):947-949.
[10] 景小瑩, 汪婷, 謝國明.降鈣素原對中心ICU患者血流感染診斷作用的探討.生物工程前沿(中英文版), 2015(1):50-55.
[11] 王建, 莊國華, 牛野, 等.血清降鈣素原對ICU血流感染患者菌種鑒別中的應用研究.中國醫師雜志, 2015, 17(9):1369-1375.
[12] 閻萍, 王萍, 劉豐源.血清降鈣素原聯合血培養對重癥醫學科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的早期預測價值.實用檢驗醫師雜志, 2015(3):134-137.
[13] 汪彥, 朱倫剛, 蔣忠洋, 等.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和 APACHEⅡ評分動態變化對血流感染患者預后評估價值的分析.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6, 13(9):1243-124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7.030
2017-03-02]
123000 阜新礦業集團總醫院重癥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