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偉明
紫杉醇與長春瑞濱治療晚期乳腺癌的療效對比評價
曾偉明
目的觀察紫杉醇與長春瑞濱在治療晚期乳腺癌中的應用及療效。方法8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組, 各42例。對照組患者給予長春瑞濱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紫杉醇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中位生存期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83.3%, 高于對照組的6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位生存期為7.5個月, 長于對照組的7.3個月,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晚期乳腺癌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 采用紫杉醇治療具有較好的效果, 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和應用。
紫杉醇;長春瑞濱;晚期乳腺癌
乳腺癌是婦科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 發病率不斷上升, 主要集中于40~60歲之間的婦女。對于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 研究顯示與遺傳具有一定關系。目前, 在晚期乳腺癌臨床治療中, 化療和手術治療已成為重要治療手段[1]。隨著醫藥學的研究和發展, 在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療中一些新藥在臨床上開始應用并取得較好的效果, 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方案。本次研究中,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84例, 觀察紫杉醇與長春瑞濱在治療晚期乳腺癌中的應用及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2月~2015年2月住院治療的8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單純癌12例, 浸潤性導管癌60例, 浸潤性小葉癌8例, 髓樣癌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2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2~66歲, 平均年齡(46.3±6.6)歲;絕經前27例, 絕經后15例;單個部位轉移28例, 多部位轉移14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3~68歲,平均年齡(47.2±7.0)歲;絕經前26例, 絕經后16例;單部位轉移30例, 多部位轉移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長春瑞濱治療。取50 mg長春瑞濱溶入200 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治療, 1次/d, 以1周為1個療程。給藥后, 加用100 ml地塞米松NaCl沖洗血管,降低藥物毒副作用。一旦出現嘔吐、頭痛等不良癥狀, 立即處理[2]。觀察組患者給予紫杉醇治療。將110~140 mg/m2紫杉醇溶于含5%葡萄糖500 ml靜脈滴注, 在靜脈滴注紫杉醇前服用抗過敏藥進行預防, 以防止紫杉醇化療過程中出現過敏反應, 影響到正常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中位生存期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表現為惡心嘔吐、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貧血等[3]。
1.4 療效評價標準 治療效果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實體腫瘤療效診斷標準分為完全緩解、緩解、穩定、進步[4]。有效率=(完全緩解+緩解+穩定)/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組間中位生存期比較采用Log-rank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83.3%, 高于對照組的6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中位生存期為7.5個月, 長于對照組的7.3個月,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
2.2 不良反應 對照組患者發生白細胞減少26例(61.9%)、血小板減少20例(47.6%)、惡心嘔吐12例(28.6%)、貧血9例(21.4%);觀察組患者發生白細胞減少24例(57.1%)、血小板減少18例(42.9%)、惡心嘔吐15例(35.7%)、貧血8例(19.0%)。兩組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乳腺癌是女性人群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 它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近幾年臨床調查發現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 加強對乳腺癌的治療成為當前醫學發展的重要任務[5-8]。針對乳腺癌的治療臨床上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討, 形成了以手術和化療為主要形式的治療方法。隨著近年來臨床醫學的發展和藥理學的研究[9-12], 一些新的藥物如長春瑞濱及紫杉類等, 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療中療效顯著, 其治療有效率可達到30%~65%。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83.3%, 高于對照組的64.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位生存期為7.5個月,長于對照組的7.3個月,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以上結果來看, 與國內外研究結果相一致。
從藥理學研究情況來看, 長春瑞濱機制:抑制微血管,阻斷細胞有絲分裂, 防止肺腺癌腫瘤細胞分裂、增殖。對此,紫杉醇作為一種微管蛋白發揮抗腫瘤效應的藥物, 其抗腫瘤機制同樣是抑制微血管形成, 阻斷細胞有絲分裂, 抑制乳腺癌細胞的過量增殖[13,14]。臨床統計數據顯示, 紫杉醇治療晚期、轉移性乳腺癌的總有效率高達60%, 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15,16]。從臨床不良反應情況來看,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在用藥后均出現不良反應, 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貧血等。紫杉醇和長春瑞濱的劑量限制毒副反應均為骨髓抑制, 但在治療期間患者均能耐受, 未產生嚴重影響。
綜上所述, 在晚期乳腺癌治療中采用紫杉醇聯合長春瑞濱方案具有較好的療效, 且毒性反應低, 不失為一種較為有效的方法。
[1] 江澤飛, 宋三泰.紫杉醇在乳腺癌化療臨床應用的新進展.中國癌癥雜志, 2003, 13(4):289-292.
[2] 白樺, 王樹濱, 鄭瑾, 等.長春瑞濱或紫杉醇聯合順鉑治療晚期乳腺癌的臨床觀察.醫學研究雜志, 2009, 38(6):44-46.
[3] 王穎, 柯玉華.NP方案與NT方案治療晚期乳腺癌的臨床觀察.臨床腫瘤學雜志, 2005, 10(2):194-195.
[4] 馬英.TP與NP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比較觀察.中外醫療, 2008, 29(8):156-157.
[5] 陶蘋, 李志琳, 李卉.長春瑞濱聯合紫杉醇治療晚期乳腺癌.中國癌癥雜志, 2006, 16(1):61-62.
[6] 余建和.以奈達鉑為主聯合方案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藥學與臨床研究, 2007, 3(9):25-26.
[7] 田伶伶.TP方案與NP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分析.中國現代醫生, 2008, 11(8):105-106.
[8] 田富國.多西紫杉醇聯合長春瑞濱治療蒽環類藥物耐藥復發轉移性乳腺癌的臨床研究.腫瘤研究與臨床, 2010, 22(3):203-205.
[9] 翟曉建, 杜新峰.長春瑞濱或紫杉醇聯合順鉑治療130晚期乳腺癌的療效分析.中國實用醫藥, 2011, 6(20):161-162.
[10] 鄭國文, 韓磊, 趙麗波, 等.長春瑞濱或紫杉醇聯合順鉑治療晚期乳腺癌的臨床觀察.腫瘤基礎與臨床, 2012, 25(4):284-285.
[11] 李熳, 王瓏, 樊楊.長春瑞濱聯合紫杉醇方案治療晚期卵巢癌療效觀察.寧夏醫學雜志, 2012, 34(1):42-44.
[12] 黃麗艷, 鮑路明, 哈申高娃, 等.紫杉醇、長春瑞濱聯合順鉑方案治療晚期乳腺癌的臨床療效.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5, 15(2):251-253.
[13] 辛敏平.長春瑞濱聯合紫杉醇治療晚期乳腺癌的臨床觀察.健康必讀月刊, 2010(3):15-16.
[14] 常亮, 馬明德, 戶莊, 等.長春瑞濱聯合順鉑治療晚期乳腺癌的臨床觀察.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2(5):422-424.
[15] 馬惠文, 邵江河, 余慧青, 等.長春瑞濱聯合順鉑與紫杉醇聯合順鉑治療晚期肺腺癌的比較.重慶醫學, 2010, 39(17):2348-2349.
[16] 林尤恩, 王曉芬, 王春冰, 等.國產長春瑞濱聯合順鉑治療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療效觀察.中國基層醫藥, 2013, 20(15):2290-2292.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s by paclitaxel and vinorelb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breast cancer
ZENG Wei-ming.Guangdong Zhuhai City People’s Hospital, Zhuhai 519000,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application and curative effects by paclitaxel and vinorelb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breast cancer.MethodsA total of 84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vinorelbine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aclitaxel for treatment.Comparison was made on curative effect, median survival time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as 83.3% than 64.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nger median survival time as 7.5 months than 7.3 month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advanced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mplement of paclitaxel shows better effect, and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Paclitaxel; Vinorelbine; Advanced breast cancer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7.055
2017-02-20]
519000 廣東省珠海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