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逾祥
小兒過敏性紫癜臨床診斷及治療分析
何逾祥
目的分析小兒過敏性紫癜臨床診斷方法, 觀察低分子肝素鈣治療療效。方法61例小兒過敏性紫癜患兒, 按就診日期單號與雙號差異分為對照組(28例)和實驗組(33例)。單號就診進入對照組, 采取常規療法;雙號就診進入實驗組, 應用低分子肝素鈣治療。分析該病診斷方法,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結果對照組胃腸道癥狀消失(12.44±3.25)d, 紫癜消失(10.74±2.49)d, 關節癥狀消失(11.39±4.17)d。實驗組胃腸道癥狀消失(7.51±2.78)d, 紫癜消失(6.82±3.30)d, 關節癥狀消失(7.02±3.13)d。實驗組胃腸道癥狀消失、紫癜消失、關節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CD3+、CD3+CD4+高于對照組, CD19+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3.94%,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1.43%,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小兒過敏性紫癜應用低分子肝素鈣治療, 治療有效, 臨床上可推廣。
小兒過敏性紫癜;診斷;低分子肝素鈣;療效
小兒過敏性紫癜屬于免疫性疾病, 多發于2~8歲兒童,可引起小動脈炎癥, 皮膚出現紫癜, 伴消化道出血、不規則腹痛、腎臟出血及腹瀉等, 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受到影響,早期診斷和治療十分關鍵[1-3]。在過敏性紫癜診治中, 醫生應仔細觀察癥狀表現, 了解發病誘因, 輔以其他檢查, 提高診斷率, 為治療提供依據。此文將2015年7月~2016年7月因小兒過敏性紫癜選擇本院兒科就診的61例患兒納入研究,對診斷方法及低分子肝素鈣療效作出分析, 匯報見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7月~2016年7月因小兒過敏性紫癜選擇本院兒科就診的61例患兒納入研究, 按就診日期單號與雙號差異分組, 單號就診為對照組(28例), 男16例,女12例, 年齡2~14歲, 平均年齡(5.24±2.92)歲, 病程2~12 d,平均病程(9.25±1.27)d;誘因:4例藥物過敏, 13例上呼吸道感染, 8例食物過敏, 3例不明。雙號就診為實驗組(33例),男19例, 女14例, 年齡2~13歲, 平均年齡(5.31±2.56)歲,病程2~13 d, 平均病程(9.27±1.14)d;誘因:5例藥物過敏, 15例上呼吸道感染, 9例食物過敏, 4例不明。排除代謝性疾病、遺傳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及出血性疾病等, 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診斷 了解發病誘因, 觀察患兒癥狀表現。多在臀部和四肢出現紫癜, 高于皮面, 下肢紫癜明顯, 多呈對稱分布[1];多數同時有2種或2種以上癥狀, 61例中, 36例關節腫痛, 臥床休息后減輕;49例胃腸道癥狀, 如惡心、腹痛,查體腹軟, 有壓痛, 無腹脹;24例有腎臟損害。依照患兒癥狀表現作出相應診斷, 對于癥狀不明顯, 無皮膚紫癜者極易誤診, 應與急腹癥、風濕性關節炎等鑒別;如患兒發生血尿或蛋白尿等紫癜性腎炎表現, 應作出準確診斷。
1.2.2 治療 對照組采用常規療法, 囑患兒良好休息, 如病灶和感染較明確, 給予抗生素;如水腫和皮疹, 應用抗組胺及鈣劑, 氯雷他定或西咪替丁;氯雷他定用量:體質量<30 kg患兒, 5 mg/次, >30 kg患兒, 10 mg/次;西咪替丁靜脈滴注, 1~2周后改為口服;如腹痛及胃腸道出血, 給予糖皮質激素,解除疼痛;如胃腸道出血給予西咪替丁[2];如發熱及關節損害, 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解熱鎮痛;如關節嚴重腫痛, 應用激素。實驗組采用在常規療法中加用低分子肝素鈣, 1次/d, 肌內注射低分子肝素鈣150 U/kg, 連續10 d。
1.3 觀察指標 準確記錄兩組胃腸道癥狀消失、紫癜消失、關節癥狀消失時間, 評定并比較療效。監測兩組CD3+、CD3+CD4+和CD19+水平。
1.4 療效判定標準[3]按無效、有效和顯效3級法評估療效。無效:10 d后, 紫癜范圍未減少, 胃腸道癥狀和關節癥狀無變化;有效:10 d后, 紫癜減少, 胃腸道癥狀和關節癥狀減輕;顯效:10 d后, 紫癜消退, 胃腸道癥狀和關節癥狀消失。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對照組胃腸道癥狀消失(12.44± 3.25)d, 紫癜消失(10.74±2.49)d, 關節癥狀消失(11.39±4.17)d。實驗組胃腸道癥狀消失(7.51±2.78)d, 紫癜消失(6.82±3.30)d,關節癥狀消失(7.02±3.13)d。實驗組胃腸道癥狀消失、紫癜消失、關節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CD3+、CD3+CD4+和CD19+水平比較 對照組CD3+ (56.69±2.95)%, CD3+CD4+(32.01±3.75)%, CD19+(18.59± 2.85)%。實驗組CD3+(62.44±3.82)%, CD3+CD4+(37.91±3.61)%, CD19+(12.95±2.34)%。實驗組CD3+、CD3+CD4+高于對照組, CD19+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3.94%,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1.43%,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n(%), %]
小兒過敏性紫癜臨床表現有多樣化特點, 以皮膚紫癜為首發癥狀。分析表明[4-9], 早期過敏性紫癜患兒有毛細血管血流緩慢和血栓形成傾向, 出現血液高粘度血癥改變。既往治療多給予綜合療法, 大劑量使用維生素C, 提高毛細血管致密性, 增強機體抵抗力, 促進療效;應用糖皮質激素, 降低過敏反應的強度, 促進毛細血管內壁完整性恢復, 減輕免疫損傷, 明顯緩解組織水腫及炎性反應, 改善腹痛和關節癥狀, 在過敏性紫癜中應用較廣[4]。低分子肝素鈣對腎小球系膜細胞有抑制作用, 可抑制其外層基質細胞增長, 對腎小球生理功能起到保護作用。分析指出, 此病患兒與正常兒童相比, 淋巴細胞CD3+和CD3+CD4+水平較低, CD19+水平提高,說明患兒多有淋巴細胞免疫紊亂[5,10-16]。在過敏性紫癜常規療法基礎上應用低分子肝素鈣, 可顯著促進療效, 在短時間內有效緩解癥狀, 防止并發癥[17-20]。本文實驗組在常規療法中加用低分子肝素鈣, 與對照組的常規療法比較, 實驗組胃腸道癥狀消失、紫癜消失、關節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CD3+、CD3+CD4+高于對照組, CD19+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3.94%,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1.43%,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證實低分子肝素鈣對此病治療效果好, 用藥后患兒癥狀緩解快, 淋巴細胞CD3+、CD3+CD4+、CD19+水平明顯改善, 建議推廣使用, 促進過敏性紫癜患兒健康。
[1] 李惠麗.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探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4, 12(18):254-255.
[2] 王瀟.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臨床診斷與治療.生物技術世界, 2014, 10(12):79.
[3] 翟昌純, 覃險峰, 賀曉燕, 等.丹參注射聯合西咪替丁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臨床效果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臨床與病理雜志, 2016, 36(4):463-467.
[4] 陳亮, 官曉艷.孟魯司特鈉治療小兒反復發作性過敏性紫癜臨床療效分析.黑龍江醫學, 2016, 40(7):619-620.
[5] 張雯, 謝謙, 徐杰.低分子肝素鈣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臨床療效分析.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20):144-145.
[6] 陳瑛.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診斷與治療.大家健康旬刊, 2013 (22):210-211.
[7] 喬文華.小兒過敏性紫癜臨床分析.吉林醫學, 2012, 33(6): 1288.
[8] 盧雪紅.小兒過敏性紫癜317例臨床分析.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5, 14(14):1833-1834.
[9] 韓秋麗.小兒過敏性紫癜42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醫藥, 2009, 4(7):104-105.
[10] 王俊成, 王亞麗, 趙艷梅, 等.小兒過敏性紫癜84例臨床分析.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09, 30(19):2371-2372.
[11] 薄濤, 鄭大銘.36例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臨床分析.中國醫學創新, 2011, 8(8):161-162.
[12] 池新紅.小兒過敏性紫癜臨床診治分析.中國實用醫藥, 2010, 5(33):139.
[13] 羅春燕, 邱莉, 曾小玲, 等.腹型過敏性紫癜與小兒急腹癥的鑒別及治療分析.中國醫藥科學, 2016, 6(12):55-57.
[14] 周良, 侯廣軍, 耿憲杰, 等.小兒過敏性紫癜并發腸套疊的診斷與治療.臨床小兒外科雜志, 2012, 11(4):315-316.
[15] 鄭瑞豐.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臨床觀察與相關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1, 9(13):72-74.
[16] 張碩.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診斷與治療.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16):157-158.
[17] 趙香華, 王愛敏.小兒過敏性紫癜62例臨床分析.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0, 12(22):130.
[18] 王欣.小兒過敏性紫癜患者22例臨床分析.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4(24):126-127.
[19] 李曉麗, 洪玉彩.小兒過敏性紫癜50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2, 12(18):5065-5066.
[20] 金萍, 沈樂琴, 陳勇南, 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臨床療效分析及安全性評價.中華中醫藥學刊, 2014(10):2530-253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7.070
2017-02-22]
528000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