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莉諾
有一類城市公園,粉絲不但有市民,還有外鄉人,甚至外國人。那些外國友人不遠千里去異國逛一座公園,可能源于對一本書、一部電影或一張畫的熱愛,往往是揣著文藝情懷去朝圣。
紐約中央公園建成后的15年間,公園旁邊3個行政區的地價增長了9倍,整個曼哈頓的房價也增長了9倍。多年來,美國房市幾經起伏,但曼哈頓的房價是一直上升的。一座優質公園對市民的意義不言而喻。
紐約中央公園: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現代公園和古代皇家園林最大的不同在于:使用者是城市的廣大市民,因此,國際上那些堪稱典范的公園,都貫徹了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的核心價值觀——以人為本。
中央公園就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園林。公園坐落在紐約曼哈頓島中央,規劃于1857年,占地843英畝(5250畝),創造了湖泊、林地、草坪、山巖等多種豐富的自然景觀。由中央公園動物園、戴拉寇特劇院、畢士達噴泉、綿羊草原、草莓園、保護水域、眺望臺城堡等組成。
紐約中央公園種植了約1400余種的樹木與花卉,在樹木種植上,盡可能多地選用樹種與地被植物,也因此形成了四季豐富的自然色彩景觀。保護自然是它的一大亮點——公園一直保留著1857年規劃之初的一片原始形態森林,200多年以來,這片原始森林一直存在于大都市紐約的城市核心區域,這是多么不可思議的事。
紐約中央公園的生態環境十分接近自然,除了自身設有的動物園之外,林地里也會常??梢娨恍┮吧鷦游?。動物選擇環境的能力要超過人類,有沒有野生動物出現,是衡量公園自然屬性的一個標準。
中央公園的水域面積也非常大,不僅為市民提供了活動空間,同時也成為鳥類與動物的棲息場所,由于吸引到大量候鳥前來,這里也成了觀鳥的好去處。在超大規模的城市中心,實現人與動物、自然和諧相處,確實讓人驚嘆。
除了自然生態以外,公園的人性化設計也是值得稱道之處。

紐約中央公園的綿羊草原很著名,1834年之前,這里確實是牧羊的地方,所以綿羊草原的名稱一直被保留下來,當然現在草地上不見了羊,多了休閑、野餐、享受自然陽光的紐約市民們。
這里可見設計者以人為本的理念——紐約中央公園的設計師是奧姆斯特德與合作者沃克斯。奧姆斯特德被稱為美國現代園林之父,他提出的“綠草坪”設計符合了人們生態觀,即向往綠色、追尋自然的感情。
反觀國內,很多城市公園的草地與綠化是作為觀賞用途的,草坪上最常見的一句標語就是“愛護草坪,請勿入內”。也就是說你可以看,去接觸親近則是一種不文明的現象。而紐約中央公園的草坪綠地,就是服務于市民的,不但可以去觀賞,還可以去親近去享受。這為上海公園的綠化設計提供了一種思路: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去考慮,如何服務這個城市生活著的市民。
整個紐約中央公園設有9000張左右的長椅,這也是一種人性化設計。假日里在景色優美的公園,在綠樹濃蔭下休憩、散步、聊天,對于都市人而言無不心馳神往。足夠多數量、設計科學合理的長椅滿足了市民的需求,是上海的公園完全可以借鑒的。
市區大型公園和城市交通之間的關系,向來是城市規劃發展中的一個痛點,而紐約中央公園也提供了借鑒意義。
中央公園地處曼哈頓市中心,地理位置很特殊,必須合理地處理公園與城市交通的關系。如今城市居民汽車保有量不斷升高,許多城市都為穿園交通而困擾。中央公園根據地形高差,采用立交方式構筑了四條不屬于公園內部的東西向穿園公路,既隱蔽又方便,不妨礙園內游人的活動,也避免了過往車輛繞遠路。至今人們仍認為,在組織和協調城市交通方面,這一設計是個成功的先例。
當然,上海的公園也在不斷吸收國際上成功的經驗和做法。中央公園內有一條長達10公里的環園大道,成為游客鍛煉身體的好地方,深受慢跑者、騎自行車者以及滾軸溜冰者的喜愛。上海世紀公園近年也在園墻外開辟了環園慢跑道,讓市民不需買票入園,就能享受健身便利。
倫敦海德公園:
市民的言論空間
一座享有國際名聲的公園,除了風景如畫之外,還需要契合市民的精神需求。
海德公園就是一例,這座倫敦最知名的公園,也是英國最大的皇家公園。它位于倫敦市中心,地理位置優越,西接肯辛頓公園(Kensington Park),東連綠色公園(Green Park),公園外圍是倫敦最繁忙的商業地段,形成寸土寸金的倫敦城里一片奢侈的綠地,是倫敦的心肺。
海德公園歷史悠久,1066年以前是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個大莊園。16世紀上半葉,亨利八世將這里作為狩獵場的一部分。18 世紀末,這里連接市區的一片被辟為公園。19 世紀以來,倫敦市區擴展,原在倫敦西郊的海德公園逐漸成為市中心區域,游人如織。
海德公園中心有著名的九曲湖,風光宜人,天鵝成群,泛舟湖面,讓人心曠神怡。但公園最著名的標志,并非是自然風光,而是“演講者之角”(Speakers Corner)。從19世紀末起,海德公園就成為英國工人集會和示威游行的地方,每當有大規模的示威游行,參加者便會從英國各地趕到海德公園集合,然后前往市內主要街道游行示威。
現在那里依然是人們舉行各種政治集會和其他群眾活動的場所。市民可在此演說任何有關國計民生的話題,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今。也是很多外來游客慕名前來的主要原因。

演講角位于海德公園東北角靠近大理石拱門處。對面便是倫敦著名的牛津街。每周日上午,來自世界各地的業余演說家們便會聚集于此,自由地發表演說。演說內容從經濟、政治、文化到宗教、人權、民主,除了不準攻擊英國王室和不準對任何人進行人身攻擊外,所有人都可以任意發表自己言論。多年前,馬克思與恩格斯就是在這里看書和交流,通過海德公園來宣傳共產主義思想。
由于過去的人們利用裝肥皂的廢木箱作為講臺,站在上面發表演說,因此這里也被稱為“肥皂箱上的民主”(democracy on the soapbox)。如今笨重的肥皂箱已經被輕便輕巧的金屬梯代替。
有老太太在那里呼吁大眾愛護小動物,善待小動物;也有伊斯蘭教徒發表關于宗教自由、反對宗教歧視的演說;還有人的演講內容是關于勞動與薪酬。有時聽眾也會提出非常尖刻的詰難,令演講者當場張口結舌。海德公園不僅是倫敦的都市綠洲,也是人們自由表達和精神交流的綠洲。
巴黎布洛涅森林:
文學作品的誕生地
有一類城市公園,粉絲不但有市民,還有外鄉人,甚至外國人。那些外國友人不遠千里去異國逛一座公園,可能源于對一本書、一部電影或一張畫的熱愛,往往是揣著文藝情懷去朝圣。
巴黎布洛涅森林就是這么一座公園。它的面積846公頃,南北最長處3.5公里,東西最寬處2.6公里,屬巴黎市政府管轄,跟巴黎東南的文森森林(le bois de Vincennes)一起被視為巴黎吸收氧氣的兩扇“肺葉”,凈化著巴黎的空氣。林內道路縱橫交錯,樹木郁郁蔥蔥,西邊是向北流的塞納河,東邊是巴黎的富人區——十六區,北臨最富庶的塞納河畔訥伊(Neuilly sur Seine),南靠布洛涅-比揚古(Boulogne Billancourt)。布洛涅森林相當于整個巴黎城區面積的十二分之一。
早年,它屬于皇家林苑,是國王的狩獵場。拿破侖三世執政的時候,便請建筑師讓·查爾斯·阿方德精心規劃,隨后按陛下的喜好,以倫敦公園為藍本,增設了林蔭大道和人工湖泊。后來,宮廷里的很多大型活動都挪到這里舉行,為了滿足貴賓們的需求,逐步修建了動物園、游樂場、賽馬場、足球場等娛樂設施。布洛涅森林名聲日隆,地盤益大,逐漸成為一個鳥語花香、濃蔭遍地的休閑娛樂場所。18世紀起,布洛涅森林向公眾開放。
由于它本是皇家林苑,國王常在這里狩獵,舉行宮廷活動,出入的多是紳士名媛,自然也成為許多風流韻事、傳奇逸聞的誕生地,為文藝作品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和靈感。
和布洛涅森林有關的文藝作品,可以拉一張長長的清單。在法國的文學作品中,布洛涅森林自古便是風流俠客們為了心愛的女人競相決斗的場所。比如大仲馬筆下的吉什伯爵和瓦爾德子爵,便是在這里進行了一場生死之戰。在大仲馬之后,這片森林又是他的兒子小仲馬與茶花女的幽會地。司湯達的《紅與黑》、巴爾扎克的《交際花衰盛記》、莫泊桑的《我們的心》、左拉的被譽“世界十大另類名著”的《娜娜》等小說的主人公,都把與情人幽會的地點放在這片森林里。
還有梵·高、馬奈等著名畫家,都用他們的畫筆描繪布洛涅森林。馬奈有一幅傳世名畫《草地上的午餐》,一個赤身裸體的法國女人和友人坐在草地上,背景正是布洛涅森林深處。上世紀40年代,法國電影大師羅貝爾·布萊松執導《布洛涅森林的婦女》,這部電影忠實地展現了一個具有雙重稟性的布洛涅森林,一面是優雅,一面是放蕩。
客觀地說,來逛布洛涅森林的外國游客,一半出于朝圣,一半出于獵奇。這里既是浪漫文學的誕生地,也是情調曖昧的風月場。布洛涅森林其實是巴黎的一個縮影,在那片小小的天地里,濃縮了巴黎的優雅、浪漫、風流與放蕩。
各國口袋公園:見縫插綠
上海高樓林立,市中心寸土寸金,像延中綠地、靜安公園這樣的大手筆造綠難以廣泛復制,口袋公園就成了一種高明的妥協。什么是“口袋公園”?1967年5月23日,美國紐約53號大街的佩雷公園正式開園,標志著口袋公園的誕生。
在高樓云集的城市,小如口袋的袖珍公園猶如沙漠中的綠洲,能部分解決高密度城市中心區人們對公園的需求。它的原形是建立散布在高密度市中心的“呈斑塊狀分布的小公園”,就如散落在城市的翡翠珠子。這種見縫插綠的規劃,就像上海人說的“螺螄殼里做道場”。
和傳統公園相比,口袋公園有這么幾個特點:第一是規模小,對于口袋公園的規模,學界目前沒有明確界定。根據經驗,美國口袋公園占地多在800到8000平方米之間。第二是功能“少”,口袋公園囿于面積,無法實現綜合公園的多功能,主要讓游客獲得簡單而短暫的休憩,如飯后的散步、小坐或兒童游戲等。第三是人性化尺度,口袋公園使用者的活動多以日常、高頻率的活動為主,這就要求公園內各種設施要符合人們日常使用的習慣,具有針對性。
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分布散、面積小的口袋公園蔚然成風。美國費城在1961到1967年間共建立了60多個口袋公園,以關注兒童和老年人的使用為主,彌補城市有限的公共設施。常由色彩鮮艷的攀登架、籃球架、花卉和蔬菜園組成。
英國的口袋公園計劃,目的是改善城市綠色空間,提出“鄉村在門外”(Countryside in the Doorstep)的概念。任何可以利用的空間都可以成為口袋公園,所有項目既得到政府也得到公眾的支持。口袋公園是當地居民擁有和管理的開放空間。
日本在二次大戰中有大量的公園綠地被摧毀,二戰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日本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小公園為主體,按規模、服務半徑配置的現代都市公園體系。為了緩解城市中的環境污染、為都市人提供可以呼吸到清新空氣的綠色空間,日本政府規定在高層建筑的腳下必須按照行政指令修建袖珍公園,作為都市人的室外公共空間。這些公園在人們“貼身”的生活圈內,設置任何人都可以方便使用的“休閑設施”。而這種“設施”并不一定是構筑物,它也許是草地、空場、河灘或洼地。把休閑內容有機地組合于綠地內,將吸氧與運動結合在一起。
口袋公園的概念“西風東漸”,開始在國內流行起來。上海“公共地毯”Kik公園就是一例,位于創智坊入口處,由綠化和一組翻折的木質地板構成。事實上,上海已有不少口袋公園,城市中的各種小型綠地、小公園、街心花園、社區小型運動場所等都是身邊常見的口袋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