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配豪
市場、產品、技術、人才都是企業進入冰雪市場所必需考慮的,而促使消費者在認知和消費觀念上的改變才是當前引爆冰雪產業的首要任務。
無論是滑雪,還是滑冰,在中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從最初的狩獵方式,到后來的交通運輸方式,再到明朝就有記載的作為體育活動的“冰嬉”,再到如今現代冰雪運動在中國的普及和發展,人們對冰雪運動的熱情正在突破地理條件和自然氣候的限制逐漸升溫,冬季項目也成為越來越多人選擇的健身方式。
11月3日,國家體育總局在京會議發布了《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及《全國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2)》。按規劃,全國冰雪產業總規模到2025年將達到10000億元;到2022年,全國滑冰館數量將不少于650座,滑雪場數量將達到800座,努力推動實現“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冰雪產業迎來強勢發展,冰雪經濟的黃金時期將加速到來。
冬奧會掀起冰雪“熱潮”
2022北京冬奧會將分為北京城區、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分散場館建設將有助于更多民眾賽后利用場館。而“奧運+冰雪”機遇,也讓全國百姓重新認識了以張家口、延慶為代表的京北生態(冰雪)旅游圈。京北生態(冰雪)旅游圈所涉及的各個地市,希望抓住冬奧會的歷史機遇,推動冰雪運動發展。
2015年7月,北京聯合張家口申冬奧的成功,讓冰雪運動迎來了一個難得的發展契機。據統計,2022年冬奧會比賽地河北崇禮僅在猴年春節期間就接待游客53.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3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8%和26.1%;崇禮12.6萬人口中,有近2萬人從事滑雪及旅游相關產業。而北京已經有2000多名青少年投入到冰球運動中,集中了96支球隊的北京青少年冰球聯賽讓這項曾經的“冷門”運動煥發出新的活力。
張家口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翟玉峰表示,張家口今年雪季舉辦了第二屆“大好河山·激情張家口”冰雪季,組織了80多項活動,2016年11月中旬起至2017年4月中旬定為2016-2017年度滑雪節,國際雪聯滑雪積分賽也將于12月在萬龍滑雪場舉行。今年,張家口承辦了多項國際、國內滑雪賽事。
2022年冬奧會三大賽區之一的延慶,將在2017年初舉行迎冬奧冰雪馬拉松賽、國際雪聯越野滑雪積分賽、中國第二屆冰蹴球邀請賽、世界雪日暨國際兒童滑雪節、北京市大學生高山滑雪錦標賽、全國速度滑冰馬拉松賽、走向2022迎冬奧延慶海坨冰雪徒步大會、延慶區首屆滑雪比賽、延慶區首屆滑冰比賽等。值得一提的是,改造升級后的延慶萬科石京龍滑雪場成為京郊乃至國內首個無障礙滑雪場。石京龍滑雪場還建了無障礙停車場、通道、專屬魔毯等配套設施。在這里,殘疾人從門口入場,一直到進入滑雪區,全程都有無障礙設施。目前改造收尾工作還在進行,很快將正式對外開放,屆時雪場無障礙設施將達50余處,成為國內首個無障礙滑雪場。
密云的南山滑雪場,也將于2017年初舉行南山業余貓跳滑雪比賽、第三屆兒童滑雪賽、第三屆南山自由滑雪雙板公開賽等。15年來,南山滑雪場見證了北京滑雪產業從無到有、從星星之火到蓬勃興旺的歷程。隨著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北京市民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明顯高漲,南山滑雪場在上個雪季的接待人次同比增長了20%以上。
北京大學體育產業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義教授接受《人民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申冬奧成功帶來的不僅僅是人們對競技項目的關注,更多的是由此產生的冰雪活動的熱潮。“申冬奧的成功是我國發展冬季冰雪項目的一個契機,為冰雪運動在中國民間的開展也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機,通過進校園融入到青少年的學習生活,冰雪運動的普及度能夠得到極大的提高。還需要相關部門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氛圍。”
如今,在北方一些城市的滑冰場內,場面的火熱與室外的寒冷對比鮮明。此外,為吸引青少年參與冰雪運動,包括張虹在內的冬奧會冠軍多次深入當地中小學進行冰雪運動指導工作。腳滑子、雪地自行車、推鐵圈等多個傳統冰雪運動項目常常成為群眾冰雪活動的主角。
何文義指出,一旦一個項目得到普及,其關聯產業便會發展,在未來冰雪領域的商機很大。“ 最直接的就是隨著‘3億人上冰雪的推進,會推動冰雪運動在校園中普及,會推動場地建設,就會增加對設施、裝備的需求,從而形成產業鏈。”
實際上,近期出臺的文件對于產業發展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這些規劃的出臺也將鼓勵市場、社會等多元力量投入其中。比如《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計劃(2016~2020年)》同時提出,以京津冀為引領,以東北三省提升發展為重要基礎,發揮新疆、內蒙古等地區的后發優勢,帶動南方地區協同發展,點線面結合布局群眾冬季運動生態圈(帶)。
打造“冰雪旅游生態圈”
隨著冰雪季節到來,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地北京、張家口兩地的冰雪激情再度點燃,一場冰雪盛會大幕已經開啟。12月2日-3日,北京延慶區、密云區和河北張家口市、承德市四地聯合推出的“京北冰雪旅游季”系列活動在延慶啟動,活動上四地旅游委現場推介旅游資源。
“京北冰雪旅游季”是基于三地共建的京北生態(冰雪)旅游圈而推出的。京北生態(冰雪)旅游圈范圍包括密云區、延慶區、張家口市和承德市四地,聚焦張(家口)承(德)生態功能區建設,以籌辦2022年冬奧會為契機,加強體育賽事、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建京津冀自然文化旅游勝地、休閑度假目的地。根據《京津冀旅游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16~2018年)》,京津冀將共同打造五大旅游示范區,京北生態(冰雪)旅游圈就是其中之一。未來,這五大旅游示范區將成為推動京津冀三地旅游一體化的先行試點平臺,預計將于2018年初步建成。
密云的古北水鎮,依偎在湯河的懷抱中,在長城腳下,水鎮既彰顯了北方的雄偉渾厚,也散發了寧謐柔美的魅力。在長城下的北方戍邊小鎮感受雪花飛舞的冬季,走進銀白色的山、水、城世界,是一種非常愜意、休閑的體驗。圣誕季里,古北水鎮的冰場、雪場吸引了大批冰雪愛好者;游客還可以去趕個“圣誕集市”,參加圣誕比薩DIY;拜訪圣誕老人屋,參加圣誕巡游;進行圣誕祈福,和大家一起唱詩頌祝;或者參加點燈儀式,品嘗圣誕大餐。
延慶主打的“冰雪歡樂節”率先為冰雪旅游季拉開帷幕。據介紹,冰雪旅游季期間會舉辦冰雪賽事、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培訓四大類20多項活動,包括全國新年登高健身大會、迎冬奧冰雪馬拉松賽、國際雪聯越野滑雪積分賽(北京站)、北京市大學生高山滑雪錦標賽、走向2022迎冬奧延慶海坨冰雪徒步大會等多項活動。市民可以玩轉冰雪項目,體會雪天民宿,讓孩子們在兒童娛樂區盡情玩耍。運動之余,還可以欣賞長城打鐵花表演,品嘗民俗美食,參與反季節采摘等活動。體驗了冰雪激情、看了精彩表演,游客來到延慶金隅八達嶺溫泉度假村湯泉宮或者北京輝煌國際度假區湯宮體驗溫泉嬉水,則可驅除一天的疲勞。同時,冰雪節期間游客可到延慶品嘗柳溝火盆鍋豆腐宴烤等民俗美食,體驗延慶帶來的濃濃年味。
冰雪活動“一縣(區)一品牌”是張家口一大亮點。張北縣舉辦冰雪文化旅游節系列活動,沽源縣在承辦河北省青少年冬季陽光體育大會基礎上,推出了冰雕藝術節,康保縣推出了冰雪大世界活動,尚義縣舉辦國際汽車冰雪漂移嘉年華,宣化區建設了戶外滑冰場,開展了大眾滑冰和青少年冰球培訓等。
提到承德,人們就會想起這里濃墨重彩的“皇家文化”。而作為京北生態(冰雪)旅游圈的重鎮之一,承德將重點放在了冰雪旅游和皇家文化的結合上。在避暑山莊的湖面上溜冰,是很多滑冰愛好者的夢想。滑冰車、冰上自行車,伴著漫天飛舞的雪,人們可像兒時一樣在冰面上撒歡。除了避暑山莊,木蘭圍場也是冬季冰雪運動的佳所。承德木蘭圍場曾經是清代皇帝舉行“木蘭秋狝”之所,時代變換,在今年冬天,木蘭圍場馳騁的將是“雪地摩托車”。
未來,除了京北生態(冰雪)旅游圈,一家老小出游還可以選擇以休閑為主的京東休閑旅游示范區、主打綠色生態的京西南生態旅游帶、主打購物消費的京南休閑購物旅游區,以及由唐山灣國際旅游島、滄州南大港濱海濕地、天津海濱旅游度假區共同構成的濱海休閑旅游帶。
“冰雪”為東北經濟添動力
近年來,曾以資源輸出為主的東北三省老工業基地,遭遇了不小挑戰,經受了油價大幅下跌、玉米臨儲價格下調、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全面停止等經濟“嚴冬”考驗,必須進行轉型升級。而作為我國較為嚴寒的地方,擁有冬季美景的東北三省,隨著冰雪體育群體的快速崛起,東北涌現出經濟新亮點。在轉型的過程中,冰雪經濟可以說被給予了厚望,而即將舉辦的冬奧會則可以進一步推動這種優勢的發揮。此外,諸多省份開展的“百萬青少年上冰雪”等全民上冰雪刺激政策,為處于萌芽狀態的冰雪體育產業奠定了基礎。
冰雪經濟首先使東北老工業基地這棵老樹發了新芽。11月25日,發改委聯合多個部委印發了《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鼓勵創新發展冰雪裝備制造業,以全面振興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發展為契機,做大做強東北地區的冰雪裝備制造業。
去年6月,齊齊哈爾黑龍冰刀制造有限公司乘勢恢復生產。1951年,它便伴隨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建設宣告成立,三年后工廠試制冰刀成功。如今,老工業基地轉身,它也在沉寂多年后首次復產。
“去年賣出了不到3000雙冰鞋,今年已經超過5000雙了,現在真是趕上了一個好時候!”王陽說。這位曾經的全國短道速滑冠軍,如今已成為國內最優秀的冰鞋制造商之一。他認為,與冬季項目相關的體育產業對國內企業來說,是一個有待開掘的“大金礦”。
如今,滑雪業的發展引起了社會重視,也引來了流動資金的青睞,為東北帶來了更多的投資機遇。2015年8月,黑龍江亞布力滑雪場與樂視體育達成戰略協議,雙方將在戶外運動旅游、冬季項目推廣等領域展開合作。其中,“互聯網+”模式將為冰雪體育產業打造新的推廣平臺。
在投資修建了萬達長白山國際滑雪場后,地產大佬萬達又斥巨資修建哈爾濱萬達城,哈爾濱萬達城總投資達400億元,占地150萬平方米,是東北投資最大的文化旅游項目,其中包含室內滑雪場等游樂項目。除此之外,萬科、恒大等房地產巨頭也紛紛將資金投到東北。
“黑龍江有著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優勢,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學會把資源變成產品、把冰天雪地景觀旅游資源通過創新創意打造出叫好的旅游文化產品。通過冰雪體育賽事來吸引目光,在發展冰雪運動的過程中要重視大眾冰雪運動,培育冰雪體育興趣,創新消費模式,要通過結合文化產業來打造旅游目的地。”何文義說。
“中國東北地區在冰雪產業和冬季體育項目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優勢,在‘振興東北‘一帶一路等政策不斷推行的大背景下,憑借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和冰雪運動的傳統優勢,趁著‘冬奧風, 提升以冰雪為主的服務業,將拉動冰雪運動消費。冰雪產業極有可能成為改變東北經濟新動能。”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亞洲體育產業協會副主席在接受《人民周刊》記者采訪時說。
產業鏈條有待完善
對于冬季項目發展來說,市場、產品、技術、人才都是企業進入冰雪市場所必需考慮的,尤其是技術與人才方面,造雪機、纜車、滑雪裝備等對高科技的投入需求較大,據此前新聞報道,未來我國冬季運動將面臨10萬人以上人才缺口,這些都是擺在冰雪產業發展道路上必須面對的問題。
據悉,為加快冰雪運動后備人才培養,張家口創新機制,促成了河北體院與張家口市職教中心3+4辦學模式的落地,招收40名學生開展了冰雪專業教學。成立了張家口宣化二中青少年奧林匹克冬季運動學校,已招收50名學生投入滑雪訓練。積極推動張家口學院增設運動訓練專業(冰雪方向),已獲教育部批準,2017年即可開始招生。
除技術、人才方面,促使消費者在認知和消費觀念上的改變才是當前引爆冰雪產業的首要任務。“如今人們一談到冰雪運動,好像就只與北方有關系,跟南方沒關系一樣,這是個誤區”,何文義進一步解釋道:“冰雪運動不只局限于冰上和雪上,旱冰其實也可以算作一種,滑雪的雪都是人工做的,比如德國一家公司生產的塑料網格可以鋪到雪道上,使得人們夏天也可以滑雪,所以冰雪運動很多室內在南方都可以做。”
實際上,目前我國南方地區也有很多設施齊全的滑雪場,如四川西嶺滑雪場、峨眉山滑雪場、湖北神農架滑雪場、云南玉龍雪山滑雪場等,大型、專業的雪場運轉,將進一步推動冰雪運動大眾化發展的步伐。
此外,有業內人士指出,我國整個行業還沒有真正的優質資源產出。首要的問題就出現在培訓標準上。市場準入門檻較低,行業的優質人才少,真正能夠為這個市場提供有價值的培訓更是少之又少,這樣不專業的培訓結果,無法為形成優質資源打下基礎。另一個問題是,即便接受完專業培訓的孩子,也沒有一個能夠展示的舞臺,一些優質的資源缺少了產出的渠道。而國外在優質資源產出上,已經有了一些好的做法。以冰上劇為例,目前一些國家的冰上劇商業演出發展很快,拉長了整個冰雪產業的產業鏈條。中國目前冰上劇的發展還十分緩慢,多是邀請國外的表演團隊來表演。
基于以上種種行業問題,《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提出了五個方面主要任務,一是大力普及冰雪運動,培養青少年冰雪運動技能,推廣冰雪健身項目。二是提高冰雪運動競技水平,優化冰雪運動競技項目布局,積極籌辦2022年冬奧會。三是促進冰雪產業發展,加快推動冰雪健身休閑業,積極培育冰雪競賽表演業,創新發展冰雪裝備制造業。四是加大場地設施供給。五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大力發展冰雪體育組織,穩步推進部分項目職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