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張華剛
以紅白理事會為平臺,下大氣力移風易俗,持之以恒整治農村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盲目攀比等陳規陋習,一股節儉、文明、和諧、健康的新風尚正在形成。
八桌酒席,擺在村文化活動室內,簡樸卻不失隆重。
“擱以前,搭個棚子,連請3天,大操大辦,攀比成風!雖然農民掙錢不易,但許多人為了面子打腫臉充胖子?!比涨?,記者在陜西省寶雞市千陽縣南寨鎮朝陽村偶遇一場婚禮,村民馬玉貴告訴記者:“自從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免費提供場地,控制規模,節約開支,村民打心眼里高興?!?/p>
紅白理事會“搭臺”,鄉賢“明星”“唱戲”。記者看到,在該村文化活動室的四面墻上還掛著“朝陽村十大孝子榜”,默默照顧臥病在床的老父親20多年的村民隆金斗的照片被貼在最顯眼的位置上?!按迕褡ㄎ鞲窖?,意為吃酒席)回來不再評論誰家娶的新娘子漂亮,誰家的事過得排場,反而都沖我豎起大拇指?!甭〗鸲奉H感自豪地說。
朝陽村的變化是寶雞市發揮紅白理事會作用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節儉新風尚的一個縮影。
寶雞是始祖炎帝故里、周秦文化發祥地,3000多年前周公就曾在這里“制禮作樂”,被孔圣人譽之“文明之邦”。傳承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近年來,這座全國文明城市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以紅白理事會為平臺,下大氣力移風易俗,持之以恒整治農村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盲目攀比等陳規陋習,一股節儉、文明、和諧、健康的新風尚正在形成。
舊習不改,新風難行
近年來,隨著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農民收入水平雖然提高了,但好面子愛攀比的陳舊觀念有所抬頭,表現在辦紅白喜事上比排場、比闊氣成風,鋪張浪費現象愈演愈烈?!吧踔敛糠纸洕⒉粚捲5娜罕娨病酪孀踊钍茏?、辦一場事欠一屁股債的現象時有發生?!睂氹u市文明辦的同志向記者坦言,“移風易俗,勢在必行!”
移風易俗涉及人際關系調整,首要的是取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寶雞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民政局聯合下發了關于推行紅白理事會制度的《通知》,倡導婚事新辦、喪事儉辦。由村干部、老黨員、退休老干部、村里德高望重的鄉賢能人到理事會任職,并吸納農村“媒婆”、掛職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等力量參與,凡村民有中有紅白喜事,理事會便主動上門服務。目前,全市1729個村莊里已有70%的村成立了紅白理事會。
為引導群眾轉變傳統落后觀念,寶雞市以縣區為單位制作“婚喪事儉辦”“敬老孝親”承諾書,倡導婚事新辦、喪事儉辦、厚養薄葬、勤儉節約、文明理事的社會新風尚。
以鎮、村為主體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帶頭遵守新規。依托道德講堂、廣播室、宣傳隊等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眉縣還依托傳統文化促進會在全縣106個道德講堂開展農村婚嫁新風專題培訓,培訓“媒婆”、鎮村婦女干部2200余人。同時,還加大媒體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寶雞文明網、微博、微信等平臺,宣傳移風易俗、倡導厲行節約,當地電視臺還與傳統文化促進會等社會力量合作,開通了陜西省首家“文明頻道”,開設了《文化正能量》《西府道德講堂》《德育動漫》《論語300講》等傳統文化、人文類節目,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
示范引領,新風撲面
不擺花圈,不演歌舞,不設管樂,這樣看似寒磣的葬禮如今在陜西第一村“東嶺村”已司空見慣。
“以前村里人去世,喪事程序辦下來得7天甚至15天,許多在企業里上班的村民因此耽誤工作,對生產影響很大,現在基本全部變成3天,節省了人力物力?!睎|嶺村黨委書記李黑記告訴記者,村上的紅白理事會制定了“三個嚴禁”(在操辦喪事上嚴禁唱戲、嚴禁演歌舞、嚴禁叫管樂隊)、“四個堅持”(堅持不講排場、堅持不擺闊氣、堅持不互相攀比、堅持不舉債辦婚事),幾年來為群眾減輕負擔100多萬元。不久前,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東嶺村調研時對該村兩個文明兩手抓兩手硬的經驗給予了充分肯定。
近年來,寶雞市復制推廣東嶺經驗,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市、縣、鎮每年分別重點抓3個紅白理事會示范點,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對婚喪嫁娶招待范圍、辦席標準、規模上限、煙酒檔次、車隊樂隊等作出了明確限定。
各縣區還注重結合當地民風民俗,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隴縣建立了“群眾身后事”關懷機制,關懷黨員、離任干部、先進模范人物和群眾46人,支出關懷基金23000元;千陽縣在各村設立法官講法堂、民風說事屋,倡導文明新風;扶風縣通過黨員干部會、專題座談會、道德評議會,給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常打招呼、常敲警鐘,及時對有婚喪事大操大辦苗頭的人員進行說服教育;眉縣弘揚傳承張載文化,廣泛征集好家風、好家訓1000多條,在家家戶戶懸掛,營造“人人崇尚家庭美德,家家分享好家風好家訓”的濃厚氛圍;西岐故里岐山縣開展“弘揚周文化、傳承好家風”活動,大力弘揚邢氏、王氏、牟氏家訓……
據統計,今年以來,通過大力宣傳引導,開展陋習專項整治,寶雞市累計遏制了400多起鋪張浪費事件,為群眾減負6000多萬元。
移風易俗非一日之功
“白事吃飯不擺席、一律一碗端”“不準請樂隊”“迎親車隊不得超過6輛”……寶雞市陳倉區周原鎮18個村的《村規民約》對婚喪嫁娶條分縷析、規定具體?!耙骑L易俗非一日之功,必須在常、長二字上下功夫。”寶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馬鮮萍認為,加強制度建設,建立長效機制方為治本之策。
為此,寶雞市總結經驗、建章立制。目前全市已有67%左右的村在《村規民約》中寫入了紅白理事會制定的標準和要求。岐山縣鳳鳴鎮堰河村、薄村鎮趙家臺村、京當鎮張家村等村的《村規民約》還采取“三字經”的形式,將婚喪嫁娶標準編成歌謠,朗朗上口,易懂易記,家喻戶曉;金臺區對全區86個村的《村規民約》制定流程進行規范,在《村規民約》建設中大力倡導移風易俗。
同時,他們還靈活機制,各村紅白理事會確定義務監督員,凡有紅白喜事,監督員就會提前主動上門與事主溝通,提醒其按規定過事。千陽縣朝陽村的紅白理事會為村民免費提供禮堂、廚房、桌椅等設備,由事主自己采購制作,節省了大筆費用;金臺區東嶺村的紅白理事會免費幫群眾訂酒席、提供幫工等服務,為群眾解了不少難纏事。
再好的制度也離不開監督。寶雞市將移風易俗作為精神文明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評先樹優的重要依據和文明村鎮創建的重要條件,成立移風易俗檢查督導組,堅持每季度檢查一次,結果在全市通報,凡出現婚喪事大操大辦不正之風的,給予黃牌警告,直至撤銷榮譽稱號,有力促進了農村從簡戒奢新風尚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