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瑛++昭質
中國的口述史研究剛剛誕生,即遇到國民黨政權在大陸迅速崩潰,國民黨丟失了大陸各地的極大部分檔案。東亞劇變立即將美國口述史研究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最先行動的是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1958年,富蘭克林·胡和馬丁·韋爾布教授設立了一個項目,旨在記錄1911年——1949年期間國民黨的杰出領導人的回憶,以彌補檔案資料的缺失。其中包括國民黨駐聯合國大使、駐美國等國大使、外交部長、各省省長、國民黨將領以及一些著名的教育家、銀行家、工業巨頭、文化名人等。如曾經擔任海牙國際法庭副主席的著名外交家顧維鈞、國民黨四大家族之一的陳立夫和中國近現代著名學者胡適。訪談內容主要集中在他們的生活、經歷。這些訪談現都已轉錄,很多已寫成回憶錄出版,在整個國際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受訪者還為訪問者們提供了大量的私人資料,包括日記、照片等珍貴物品,這些都成為學者們研究這段歷史的非常重要的、最具特色的歷史資料,保存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里。
在國民黨撤離大陸時,隨行帶走了大批重要檔案。將屬于國民黨黨史會系統的檔案藏在陽明山,屬于國民政府系統的檔案藏在“國史館”,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檔案分別藏在“中央研究院”里面的近代史所、歷史語言研究所等地。
由于不同的政治和歷史的因素,許多臺灣國民黨軍政要員都將檔案交給了美國學術機構,因此,在美國的一些研究機構里形成了一些中國資料中心,最為著名的就是哥倫比亞大學。在華裔著名的歷史學家唐德剛的主持下,已完成了對原國民黨“外交部長”顧維鈞、國民黨代“總統”李宗仁、以及前幾年在海內外引起廣泛注意的張學良晚年口述回憶等人的口述回憶錄。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中心,是美國右翼保守的思想中心之一,其所設立的“近代中國檔案及特藏史料”中心,不僅存放兩蔣日記,還收藏國民黨檔案、“中華婦女聯合會”檔案等第一手檔案資料,共計一百多位中國近代著名人物的手稿,中國近代史上的三大家族,包括宋子文家、孔祥熙家的文獻檔案資料也都在此收藏。除此以外,臺灣一些重要政治人物,包括赫柏村、唐飛等國民黨要員大佬,都已將個人文件和檔案交給該中心收藏。其珍藏的“宋子文檔案”,舉世聞名。宋子文與蔣介石不和,所以長期居住在美國,他曾任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等諸多重要職務,在去世前,他就早已將日記、手札陸續交由胡佛研究所收藏,據稱其規模達到1萬多件,由此奠定胡佛研究所的地位。
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善本室的“胡漢民往來函電稿”是該館的重要藏品之一。主要收錄了胡漢民(1879——1936)在1931——1936年間與各方來往的函件、電稿二千五百多件(通),大多數都是胡漢民致他人的函電底稿和各方致胡函電的原件。
胡漢民是國民黨第二、三、四、五屆中央常委,五屆中央常委主席,曾任中央政治會議主席、立法院長。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的大量私人信件與電報藏于美國的圖書館,是因為這些“函電稿”的原擁有者是胡漢民的獨女胡木蘭女士,胡木蘭將其父所留遺物中關于胡漢民本人及孫中山、鄒魯、于右任等的“書畫墨寶七十余件”,于1968年赴臺定居時帶到了臺灣,交給國民黨中央黨史會典藏;而其余大部分寄送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收藏。函電原稿的收件或寄件者幾乎涵蓋了當時所有重要國民黨政要,包括蔣介石、孫科、汪精衛、宋哲元、馮玉祥、于右任、閻錫山、林森、張學良、楊虎城、宋子文、何應欽、李濟深、李宗仁、白崇禧、蔡廷鍇、孔祥熙、杜月笙等等。其中還有胡漢民與日本首相犬養毅及松井石根等人的往來信件。
第一個從事當代口述史研究的中國人是唐德剛教授,他畢業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從1957年起參加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室中國口述歷史學部的工作,在50年代至60年代,他完成了許多重要的采訪活動,相繼整理出版了《顧維鈞回憶錄》、《李宗仁回憶錄》、《胡適口述自傳》、《黃郛夫人回憶錄》等書。
胡適受到唐德剛先生和哥倫比亞大學的鼓舞,1958年回到臺北,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后,即向近代史研究所提出開展口述史研究的建議。次年10月,由近代史研究所創辦人郭廷以先生主持規劃,邀請沈云龍協助主持,展開了一項龐大的口述歷史訪問計劃。通過研究人員訪問財經、軍政、文教等各界有重要經歷的人物,請其口述本人生平經歷、見聞,記錄下來,進行整理;同時搜集與之相關的年譜、回憶錄、日記函札、傳記、相片等歷史資料。
1991年4月8日,張學良應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教授、美中文化交流基金會會長張之丙女士的請求,同意與“哥大”簽署了一項“口述歷史”的合同。從1991年開始,張之丙女士在5年間與助手往返美國與臺北之間,對張學良口述史料開始系統的整理。1996年10月22日,張學良將一生珍藏的文獻手稿贈給了哥倫比亞大學善本手稿圖書館。
大量中國近代名人的口述歷史及檔案收藏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珍本和手稿圖書館,其中僅顧維鈞一個人,藏品就有九萬余件。斯坦福大學的胡佛檔案館收藏著宋子文、張嘉敖和許多美國來華人士的檔案。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國家檔案館和美國國防部、財政部等地方,收藏有關中國史料則更加豐富。
(作者單位:淮陰師范學院綜合檔案室 江蘇省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