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印發《農村貧困住院患者縣域內先診療后付費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對于確有困難,出院時無法一次性結清自付費用的,可通過與定點醫療機構簽訂延期、分期還款協議等方式。
明確還款時間,予以辦理出院手續。對住院時間較長、醫療費用較高的參合患者,定點醫療機構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制定醫療費用分階段結算具體辦法,以防止墊付費用過多,影響正常工作運轉。
在入院手續方面,《方案》提出,在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符合醫保(新農合)規定疾病住院條件的參保(參合)患者,持醫保卡(新農合醫療證)、有效身份證件和扶貧部門出具的貧困證明或民政部門出具的低保、特困等相關證明(證件)辦理入院手續,并簽訂“先診療,后付費”協議后,無需交納住院押金,直接住院治療。醫院只收存醫保卡(新農合醫療證)和有效身份證明復印件。鼓勵通過推進信息聯網,實現貧困患者身份精準識別,減少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的要求,方便群眾。
——人民網